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试议城城校际资源共享方式中专生

试议城城校际资源共享方式中专生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6294 浏览:710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大学城校际之间空间距离近,具有资源共享的地理优势。各学校可以借助制度的建立和管理的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资源的受益人群和覆盖面积。在校际间资源共享的模式下,各学校可以集中资源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提高学科的竞争力。校际间资源共享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通过学科质量的提高,还可以最终达到提高接受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城 资源共享 人才培养

1 大学城资源共享与人才培养

1.1 通过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城是建设的前提之一就是为高校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相对于传统高校所在区域相对独立、不同类型的学校实行区域分割的办学方式不同,大学城的办学模式具有规模效应,城内的学校具有空间距离临近、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这样的地理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在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大学城内的高校之间在此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的共享范围。同时,在建立共享模式的过程中,有利于高校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寻找最佳的共享模式。大学城各个学校间的办学优势项目和学科类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学生在课程选择上不局限于学籍所在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和专业特长,在共享模式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大学城内其他学校的专业课程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之间调剂教学资源的余缺,还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本含金量。

1.2 集中发展优势学科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定位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年年的扩招随着而来,国内众多大学的在校生人数成井喷式增长。入校人数可以通过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目标,但是教学质量等软实力则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与受教育人数相适应的水平,从而在许多院校出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速度赶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的悖论,这将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而在缺乏交流的传统围墙式独立高校中,各个高校的大量资源用于同类型学科的重复建设中,例如购置相同的实验器材,这不仅增加了教学资源的支出、还增加了教学资源的闲置率。长此以往,将会带来教学资源利用存在使用低效率而使用高成本。因此,实施教学资源共享就为实施扩招后的各高校在既定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实施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进行大范围的集中,着力投资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这样的举措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也避免各高校重复建设教学资源而造成总成本攀高。从而实现投入少、效益高的目的。

2 广州大学城和斯坦福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状况

2.1 组团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的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在课程资源共享、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实施了制度化的建设。华南师范大学主导课程资源共享的建设,中山大学等 10 余所院校参与其中,并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成立了课程互选管理办公室,在制度和规章上实施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相关举措,并建立了大学城课程互选管理系统,为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由广东工业大学为主,由暨南大学等7所院校共同参与,建设了一系列运行管理制度,通过签署共享协议,建立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联盟负责资源共享的实施,并建设了面向所有大学城高校的共享信息平台,提供实时的共享信息发布以便与校际之间的学生协调实验器材使用时间。①这些举措使得广州大学城内部分高校在未增加较大投入的情况下,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并很好地解决了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资源短缺问题。

2.2 信息化资源共享的斯坦福大学城

斯坦福大学城坚持城内的教学科研资源与城外经济发展资源相结合,大学城的信息网络比较发达,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如同一部百科全书,既是图书馆,又是档案馆,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学城内的师生查阅资料,为他们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第二,它也为学校节省了许多存放资料或信息的空间。第三,应用现代化通信技术,使得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上课时间、空间及听课人数等限制,降低了与此相关的各项成本。②

3 推进大学城校际间资源共享的对策

3.1 校际间建立资源共享的宏观目标

高校应该是教育资源共享的“高校邦联”。21世纪是以知识发展为基础、以高科技发展的核心,以知识创新为知识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拥有知识、拥有科技、拥有高科技人才。而我国人均受教育资源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高效利用资源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前提,即进行必要的教育资源整合,以减少重复和低效投资。所谓大学城的各个学校间是一种邦联关系,即校际间既保持各校办学自主,又能实现彼此资源共享,这样既可以将同样的教育资源辐射更多的受教育人群,又可以通过创新性的制度建设在教育投入总量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人均受教育资源,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3.2 校际间建立资源共享的微观制度

大学城各个高校间要实现校际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提高教育资源的覆盖人群,需要从课程、学分以及教师流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整合园区的专业和学科。为了发挥大学城的整体功能,基础学科以及专业结构建设应以资源共享为前提,重新规范与整合,避免重复建设。课程内容设置应紧跟时代脚步,对于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应用型学科应该予以及时淘汰,学校与市场建立广泛的沟通渠道,形成一种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重组和建设新专业的机制,以保证满足市场的需要。其次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论文www.udooo.com

,在大学城实行学分认证制,鼓励校际间同一专业的学生跨校选课,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同时,需要建立校际间的互联网选课以及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形成教学资源信息的相互交流和共享。最后,实行校际间优秀教师流动制度。旧的聘用制度使得教师的授课范围局限于学校内。要提高教师的授课范围,提高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打破这种旧有的观念,实行教师校际之间的互聘制。各校都可根据在校教师比例把一部分编制专门划分给在校际之间流动上课的互聘教师,同时,大学城内的学校都有义务对本校的优秀教师向其他学校进行推荐,并保障教师在校际之间有稳定的交流机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