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天人感应:中国文化视域中北斗星要求

天人感应:中国文化视域中北斗星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4421 浏览:117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古代人们观测北斗星以确定季节、方位,安排农事等活动,在物质之用基础上,北斗星受到了人们的尊崇。作为天帝之车与人间君王的象征,它主理着天地万事的运转及生类生死富贵命运而被神化。历史发展中,它凝聚了文化精神,成为了中国的文化事象。
[关键词]中国文化;北斗星;天人感应;象征
[]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2-0032-09
晴朗之夜,登高临远,仰望北天,可见众星璀璨中,一组星星煜煜闪烁,呈勺斗之状排列,它就是北斗星。虽天地遥隔,它却是一组最早为人认知,影响了人类生产与生活,参与了民族文化生成的文化之星。
北斗星的组成与名称
北斗星由七颗恒星组成,在中国七星各有其名,为人命名甚早,《太平御览》引汉代纬书《春秋运斗枢》言:“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玉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而为斗。居阴布阳,故称北斗。”[1] 893-207七星相连成形,状如舀酒器具“斗”,又位于北天,故被称为“北斗”,民间则通俗地称之为“勺子星”。七星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星组成斗身名“魁”,玉衡、开阳、摇光星组成斗柄名“杓”。天璇、天枢相连成直线朝斗口方向展延约5倍距离,即为北极星所在。国际天文学上,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分别被命名为大熊座α、β、γ、δ、ε、ζ、η星。α、β星即中国所言天枢、天璇星,两星相连指向北极星,因而称“指极星”。
一般而言,为人所熟知,北斗星有七颗星,但又有九星之说。《·素问》中有“九星悬朗,七曜周旋”语[2]527,九星即北斗九星,七曜为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民间有言:“北斗九星,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udooo.com

七见二隐。”所谓北斗九星,其另外二星,《史记·天官书》言:“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3]1119《宋史·天文志》则记:“第八星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见;第九星曰辅星,在第六星左,常见。”[4]656位于勺端两侧又有两颗星:招摇—弼星、天锋—辅星,其亮度弱,难为人眼所见。
北斗星的运转与季节、方位确定
因北极指向北极星,故而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地面上看,星空中北斗星等众星每日绕北极星逆时针做圆周运动,这称为“周日视运动”。同时地球又在黄道上绕日运旋,从地球上看,随季节变化,北斗星斗柄又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这被称为“周年视运动”。北斗星斗柄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一周,为地球绕日运旋一周天,即四季交替一周期。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察知了北斗星运转规律,通过观测斗柄指向来确定时间、季节与方位,先秦道典《鹖冠子·卷上·环流》有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运于上,事立于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5]76因地球自转,北斗星每日又在做“周日视运动”,为防干扰,古人观测斗柄指向确定季节、方位皆取黄昏时分。
人们还把北斗星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一周的空际划为十二等分,以天干命名,以斗柄端处“招摇星”(第八星)指向来确定月份,《淮南子·天文讯》云:“帝张思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6]31《淮南子·时则训》则有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季冬之月,招摇指丑”[6]48-56等具体记载。
《尚书·尧典》记,舜受禅后“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7]8,《史记·天宫书》有释:“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3]1116其意言,舜通过观察北斗星,辨正四时,以管理农政事务。远古尚无人工计时设备之时,北斗星运转规律为人掌握,这是科技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先民“观象授时”,通过观察斗勺确定节候,据此安排农时农事,这是中国天文历法的开始。据言中国最早的完备性历法—夏历即以北斗星为准确立节候,《大戴礼·卷二·夏小正》有记,夏之“正月”为“初昏斗柄悬在下”[8]181,“六月”为“初昏斗柄正在上”[8]262,人们还以之确定时辰,七月里“斗柄悬在下,则旦。”[8]278
人类发展中相当长时期,北斗星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密不可分,人们以之把握季节、推断时间、确定方位,直到今天,北斗依然在卫星定位、导航上发挥作用。正是在实践之用的基础上,北斗星成为了古人的膜拜对象。
北斗星为天帝临视之车
古人看来,北斗星煜耀在天,众星随之围绕北极星运转天上,故而在闪烁星空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人的原始信仰中,北斗星被认为是天帝之车,《史记·天官书》言:“斗为帝车,运于,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3]1117《晋书·天文志》亦云:“又曰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又为帝车,取乎运动之义也。”[9]186北斗星作为天帝车骑,天帝乘以巡行天上,临制四方,勘定节序,判分寒暑,君临下土。
北斗星之所以被认为是天帝之车,一是“取乎运动之义”,它率领众星运行于天上,周流不息,循环往复,一是因为其旋转的核心北极星被认为是天帝居所,为天帝象征。北极星有纽星、北辰、极星、枢星、天极等异名,是古人观测星空的参照星象,它居于北天,位置相对固定,为地极所指,众星以之为中心旋转,因而受到人们尊崇,被认为是天帝居处。《史记·天宫书》言:“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史记正义》释为:“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太乙,天神之最尊贵者也。”[3]1115太

一、泰太乙,即天帝,古人将天极星视为天帝象征。

由此古代又有“三垣”之说,分别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详载于《宋史·志第二》[4]655。紫微垣,在北斗北,位于北天,由北极星及周边众星构成,为中垣,称中宫,是天帝常居之所,象征着皇宫;太微垣,位于紫微垣下东北角,为上垣,是天子布政之所,象征着朝堂;天市垣,位于紫微垣下东南角,为下垣,是天子率诸侯游玩之所,象征着都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及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二十八宿星座,分列周边,被认为是天帝的外朝臣僚藩属。北斗星还被认为是天帝属下各位诸侯的象征,汉典《星经·卷上》有云:“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帝车。”[10]8七星又被看为天上“七曜”—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象征,《尚书》言:“在旋玑、玉衡以齐七政”,马融注《尚书》释“七政”为:“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3]1117北斗第一、第二星对应着日、月,其他五星与火(荧惑)、土(填星)、水(辰星)、木(岁星)、金(太白)五行星对应。因是天帝之车,所以七星各司其职,又主理着“七曜” 运行。《晋书·天文志》则言:“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9]186 北斗七星又被认为有主理天、地、人等万事的全面之能。
北斗星与人间治政
北斗星在天为“天帝之车”,是天帝发号施令的器使,在地则为人间君王象征,《晋书·天文志》有记:“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9]186具体而言,北斗星第一颗星即天枢星,被认为是天子象征,《晋书·天文志》记:“石氏云:第一曰正星,主阳德,天子之象也。”[9]186人间君王禀乎天命,是天帝的人间使者,因而上应北斗。若人君实施德政,则上感于天,在斗星亮度上可得反映,东汉典籍《白虎通义·卷六·封禅》云,王有德则符瑞应,“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11]283宋道典《通占大象历星经》卷上亦言:“王有德,至天,则斗齐明,国昌。”[12]55北斗在天极为明亮时,是人间帝王“承天统理”有德于民的感现。
北斗星有总理天文、地理、人事之能,既为人间君王象征,同时也被认为是社会秩序、政务治理的象征,《晋书·天文志》记:“石氏云:‘第一曰正星,主阳德,天子之象也;二曰法星,主阴刑,女主之位也;三曰令星,主中祸;四曰伐星,主天理,伐无道;五曰杀星,主,助四旁,杀有罪;六曰危星,主天仓五谷;七曰部星,亦曰应星,主兵。’”[9]186君王、刑律、内政、攻伐、杀戮、丰禳、军事等人间治政事都由北斗各星主理统协。
古人甚至认为中华大地各州部亦由北斗七星统管,魏张揖《广雅·释天》记:“枢为雍州,旋为冀州,机为青、兖州,权为徐、扬州,衡为荆州,开阳为梁州,摇光为豫州。”[13]286九州各有所属。《晋书·天文志》则记,七星主理七国:“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吴,五主燕,六主赵,七主齐。”[9]186
北斗星既为人间君王、人间政事象征,古人进而认为,人间治政得失、社会变乱等事都能预先在七星上表现出来,通过观察北斗星可察知。汉孔安国注《尚书》“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句时言:“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己当天心与否。”[14]76舜帝通过观星以占验自己的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政事之理是否上合天意。如是占验是古代帝王的常为,方法是以斗星等的明暗为断,《晋书·天文志》言:“七政星明,其国昌;辅星明,则臣强。”[9]186《史记正义》言:“斗星盛明,王道和平,爵禄行,不然,反是。”[3]1117《通占大象历星经》亦言:“君王有德至天,则斗齐明”,为国昌之象,若斗星“总暗,则国有灾起也”[12]55,斗星昏暗是国有灾殃之兆。《宋史·天文志》则一一记载了九星“不明”、“变色”所对应的人间政事之失,如“王者聚金宝,不修德”则摇光“不明,变色”[4]656。往古君王常使人观察北斗占测治政得失,从而反省自身,调整施政措施。历代都有司天监之设,由占验斗星,发展到诸多重要星辰都纳入监测范围。
作为天帝发布政令的象征,古人还认为若军事上有所为作,且不可向斗柄初昏时所指之处用兵,《淮南子·天文训》有言:“北斗所击,不可与敌。”[6]37斗柄指处得天护佑。
人们又根据北斗星斗中星星显示多少,木、火等五星的“守斗”—近于北斗、守斗方位、入斗中与否,及彗、孛等星的入斗、犯斗等情况,来占验人间社会一时的丧乱、兴盛。《宋史·志第二》言:“斗旁欲多星则安,斗中星少则人恐。太阴犯之,为兵、丧、大赦。白晕贯三星,王者恶之。星孛于北斗,主危。彗星犯,为易主。流星犯,主客兵。客星犯,为兵。五星犯之,国乱易主。”[4]657《通占大象历星经》卷上亦记:“右斗中子星少,则人多,法令不行;木星守,贵人繁,天下乱也;火星守,兵起,人主灾,人不聊生,弃宅走奔诸邑,守斗西,大饥,人相食,守斗南,五果不成;五星入斗中,国易政,又易主,大乱也;彗孛入斗中,天下改主,有大戮,先举兵者咎,后举兵者昌,其国主大灾,甚于彗之祸,右旁守之,咎重。细审之所受。”[12]55逢遇如此天文现象,朝廷皆要反思政行,乃至大赦天下,史官则书记在册,如《魏书·天象志》中如是记载甚多。
北斗星与人生命运
北斗星署理天地万事万物,自然也掌管着世间之人的富贵寿夭等命运。
北斗星主控着人的生死寿数。汉道典《老子中经·第十三神仙》云:“经曰:璇玑者,北斗君也,天之侯王也,主制万二千神,持人命籍。”[15]5晋书《搜神记》卷三记,颜超受管辂指点,于南北二斗仙人下棋时,奉以酒、脯,得以延寿至九十,管辂有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16]22南斗掌管人的生事,北斗掌管人的死事。晋时应已有祈寿北斗之俗。
道教形成后,吸收了民间如是说法,并将之发挥,其认为,北斗在北方位属水,水为万物生出之源,是以北斗司掌着生类命籍,人禀自然之气而生,性别、寿夭皆由北斗决定,《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言:“北斗专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乎北斗之政命也。”[17]1明谢肇淛《五杂组·天部一》亦记:“俗言南斗主胜,北斗主死,故以北斗为司命。”[18]4斗掌生死,民间因把北斗称为“延寿司”。是以民间丧葬中,入殓时要以凿有七星状圆孔的“七星板”垫尸,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中有记:“吾当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随,床上唯施七星板。”[19]310可见此俗源起甚早。北斗星主控着世人的富贵发达。《史记·天官书》载:“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4]1118北斗斗魁之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六星组成“文昌宫”,掌控着世人富贵与功名禄位,贵人之命由其管辖。道教在民间礼拜文昌宫的基础上,将之神格化,尊其神为“文昌帝君”, 各地“文昌阁”、“文昌庙”多有所建,文昌帝君主管世人命禄而香火甚盛。宋元时,晋时战殁的张亚子作为梓潼神与文昌神合

一、元仁宗封其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20]71,文昌帝君自此变为张亚子。

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星构成“斗”状,称为“魁”或“斗魁”,但也有人以天枢星为“魁”,如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云:“魁,斗第一星也。”[4]1117魁有第一之意,引发了科举时代里人们争相祭拜魁星求取富贵禄运的风气。各地多有魁星楼、魁星阁一类建筑,供奉“魁星”,神形似人,丑怪如鬼,右手握朱笔,左手持墨斗,金鸡独立,脚踩鳌鱼头部,取意“朱笔点中,独占鳌头。”[20]74民间传言魁星神为一才学满腹因容貌丑陋落第,愤而投水的秀才死后升天所成。其掌管着文人的文章盛衰与科第命运,因而受到读书人的争相礼拜。
汉纬书《洛书》记,北斗七星除天枢、天璇等名称外,还有七个别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破军,第二曰武曲,第三曰廉贞,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禄存,第六曰巨门,第七曰贪狼。”[21]1279从各星名称上可以看出,北斗除了主管生民寿命之外,还掌控着下土之士的禄运、节操及军队胜败等事。北斗第二星天璇星为武曲星、第四星天权星为文曲星,一些道典或以第四星(天权)、第六星(开阳)为文曲、武曲星,文曲、武曲星被认为掌管着武士文人发迹交泰的命运,民间传言,世间有名的文臣武士多为二星下凡,《水浒传》中开篇有言,辅佐仁宗皇帝“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指的是包拯、狄青为天上文曲星、武曲星下世[22]2。
纬书《河图帝览嬉》又云:“斗七星,富贵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禄,常与日月五星相会”[21]1135。斗柄端处的辅、弼二星亮度稍弱,不易见到,传言能够见到者可延寿增福。
北斗星的源出与真形
星星熠耀在天,既被人神化,亦被“人化”,传言它们有类人之形,有情亦有生。天空中地位独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特的北斗七星,其源出自然不免为人化,传言斗星如人一般亦有生身之母。
道教宣称,斗姆,又名斗姥、斗母、先天道姥、象道之母、斗母元君、圆明道母天尊等,其为元始天尊阴气化生,即北斗七星之母。《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23]8、《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24]8等道典记载,龙汉年间,周御王妃子紫光夫人于莲池中感孕,一胎而生九子,后长子、二子成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两子余气结为辅、弼二星,其余七子化成北斗七星,名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作为北斗生身之母,紫光夫人被尊称为“北斗九真圣德天后”、“道身玄天大圣真后”,即斗姆。道教中斗姆崇拜十分普遍,诸多宫观中都建有斗母殿、斗母阁等奉祀斗母。斗母造像,多取妇女形象,三眼四首八臂,持日、月、宝铃、金印、弓、戟等法器[20]136。道教中,众星皆为神明,尊称“星君”,其中以斗姆为至尊,南北二斗为其辅佐,统御着诸位星神。
斗母信仰在发展过程中,又与佛教密宗的“摩利(里)支天”崇信融一。摩利支天原为古印度民神,后为密宗派吸收,称为“摩利支天菩萨”。宋元译佛经《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一记载,摩里支能化现“童女相”,“坐金色猪身之上,身着白衣,顶戴宝塔,左手执无忧树花枝,复有群猪围绕。”亦能化出忿怒相:“作忿怒相有三面,面有三目,一作猪面,利牙外出,舌如闪电,为大恶相。”[25]化现野猪之相。据言摩利支天追随太阳行走,有护身、隐身、消灾、得财等诸般法力。西藏寺庙中、唐卡上摩利支的造像一般为三首,中菩萨相,左野猪相,右天女相,八臂各持索、弓、花枝、针、钩等法器[20]304,或站坐于一金色猪身上,其下群猪绕足,或站坐于七(九)头野猪驮起的莲花宝座上。
佛教传言,摩利支天化身斗姆,生出北斗,统御众星。道教则言,斗姆生于中国,去往天竺化身摩利支天,道典《先天神后斗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经》中,斗姥元君自言出身:“吾即摩利支天万泰阳也。天皇之前,吾已出世。地皇之先,吾住西洲天竺国,运大神通,往来印度。”去印度化为摩利支天,后见周御国王“心慈好善”,“因往度之”,而生下九星[26]8。因此斗姥神号道佛合一,称“先天神后摩利支天斗姆无上元尊”[26]14。道教宫观中斗姆造像有的则以摩利支菩萨形象塑造,天女相,脚下七只小猪围绕,以作北斗七星象征。
古人看来,日月星辰经行天上,虽光芒闪烁耀人眼目,但这只是外在之相,它们各有不为人见的真形—多为某种动物,如太阳、月亮的真形为“三足乌”、“蟾蜍”。这实是文明童蒙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想象化认知或拟人化阐释,有图腾崇拜遗存的含蕴。北斗七星真形,传言是七只猪。唐徐坚 《初学记》卷二九引《 春秋说题辞》:“斗星时散精为彘。”[27]536彘即猪,传言北斗星时而散其精气化为猪形。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记,僧一行受恩于王姥,为救王姥犯罪子,施法将夜入园中之群豕(猪)捉住封入瓮中。次日玄宗询问:奏报昨夜北斗不见,为何?一行说:此为上天示警,应“大赦天下”。皇帝应允,王姥之子被赦。其后斗星日现一颗,七日后复原。群猪为斗星下凡世间化身[28]6。清初查继佐《罪惟录·方外列传》亦记载了类似扣留斗星所化七猪救人故事。
猪何以成为北斗真形呢?猪是先民狩猎时代重要肉食来源,在农耕时代是最早为人驯养的家畜之一,在古时有特殊的地位,是受人崇拜的一种图腾物。河姆渡遗址出土一黑陶钵,距今约七千年,钵上刻绘着猪图像:首低垂,嘴前拱,目圆睁,腹略鼓,鬣毛簇立,体有刻饰,四足分行,似在觅食,专家认为此为猪图腾,猪身花纹或与星座有关。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一玉珏,距今五六千年,名玉猪龙,其体长蜷曲,头略大,耳肥短,圆睛突吻,有獠牙刻纹,被认为是猪、龙合体,为猪、龙图腾部族融合后形成的兼具二者图腾特点的新图腾。考古已然证明,远古时猪受到了人们的崇仰。而湖北曾乙侯墓中出土的诸多汉代玉唅中,有的形制为猪,葬俗以玉猪为唅—死者口含物,可能已有魂归北斗之取意。《墨子·迎敌祠》记载了古时祭祀四方之法,祭祀北方,应建坛树黑旗着黑服,“其牲以彘”以猪作献祭[29]140。北斗所在方位为北,对应五色为黑、五行为水,猪习性喜水,被视为水畜, 其毛色多黑,因而古人将猪与位于北方用以明季节定方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北斗相配,自在情理中。中国文化中龙有“九似” 之说—身兼九种动物特点,龙变化万端,化为猪亦是其能。北斗七星为帝车,天帝乘以巡行天下,为之驾车者,或龙,或猪龙,或猪,均无不可。
摩利支天菩萨能化现野猪相,以猪为坐骑,当为猪神,北斗之真形为猪,正是以猪为联结,摩利支天与北斗有了关系,摩利支天与斗母因此合二为一。
北斗星的神格化
道教发展中,吸收了诸多古代天文与星占知识,对天上星宿加以神格化,经长时发展,形成了以北斗为核心的星辰崇拜。道教将北斗七星视为神明,称为“北斗真君”、“北斗星君”、“北斗七元(九元)星君”等,立庙塑像加以礼拜奉祀。
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30]7、《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31]记载,北斗星君神号分别为: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天枢),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天璇),北斗第三真人禄存贞星君(天玑),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天权),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罡星君(玉衡),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开阳),北斗第七天关破军关星君(摇光),北斗第八洞明外辅星君(招摇),第九隐光弼星君(天锋)。在《上清经》等其他经籍中,北斗星君还有大同小异的各种称谓:天枢宫司命星君,天璇宫司禄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延寿星君,玉衡宫益算星君,开阳宫度厄星君,摇光宫慈母星君等等。
北斗星君主管天下人的富贵寿夭,职责也被细化、明确化,生民各以生年属相不同分属于不同星君管辖,《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有记: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贞星君,寅戌生人属之;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罡星君,辰申生人属之;纪星君,巳未生人属之;关星君,午生人属之[30]8。
北斗星君的姓氏名号亦各有说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五言:“北斗魁第一星神名执(一曰报)阴,第二星曰叶诣,第三星曰视金,第四星曰拒理,第五星曰防仵,第六星曰开宝,第七星曰招摇(一曰始)。”[28]89宋元道典《道法会元》卷一七二云:“言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之名为:“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32]明小说《封神演义》中,九位北斗星君为姜子牙封凡人而成神,其姓名为:黄天祥(天罡)、比干(文曲)、窦荣(武曲)、韩升(左辅)、韩变(右弼)、苏全忠(破军)、 鄂顺(贪狼)、郭宸(臣门)、董忠(招摇)[33]622。
道教中还将北斗七星加上勾陈、紫微二星合称“九皇神”,出处《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有记,斗母“在玄明真凈天,修行玄灵妙道”,然后“九章生神,应现九皇道体。”生出九皇,名号各为“一曰天皇,二曰紫薇,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23]9中国南方某些地方有九皇神庙,奉祀天皇大帝、紫薇大帝、北斗星君等九皇星君。
自北斗化出,又有五斗星君之说,即北斗星君、南斗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与中斗星君,亦是道教敬奉的五位星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udooo.com

神。宋道典《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曰:“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34]南斗为南天人马座六星,状亦如勺子,称为南斗,东斗、西斗、中斗则是道教据南斗、北斗对应天地四方虚构的星座,四斗之星化为神明,主宰着天地万类生灵。
北斗星的祈禳之术
北斗星主理人间年岁丰穰与政治清明,又掌控着下界生民的寿数、命运,故而受到了人们的尊奉礼拜,向之祈祷福运年寿,作法求以禳解灾祸。对北斗七星或九星行以祈禳之术,源于先民对于北斗的礼拜,其来久远,《史记·封禅书》记,秦时已有专门祭祀南北斗星的祠庙[3]1175。
古语云:“北斗所指,不可与敌。”古时每逢军事行动,军队行前要作法祈祷,求以借助北斗神力保证出师大捷。《史记·封禅书》记,汉武帝征伐南越时,告祷太一神后,把画有日月、北斗、登龙的“灵旗”交付太史, 以用于出战时挥向所伐之处[3]1189。据考,早在先秦时,军队中就把北斗第八、九二星—玄戈、招摇画于战旗上,以求天意护佑。
北斗作为皇帝权威象征,具有畏伏四众功效,因而被称王称帝者运用以确保帝王权威与地位。《汉书·王莽传》记, 王莽称帝后,为确立皇帝威压,用“五石铜”模拟北斗之形铸造了一个长二尺五寸的物件称为“威斗”,“欲以厌胜兵众”,“莽出在前,入则御旁”,至死都带在身边,以求魇镇叛逆、驱除灾祸[35]3046。
北斗还被认为有攘除兵灾、免受贼害之灵验,因而北斗七星之形常为人刻在器物上或制为图符佩戴,以求免灾避害。《汉书·息夫躬传》记,息夫躬受人传退盗术,以桑枝制, 上画北斗七星, 夜里披发于庭, 朝北斗挥舞,祝祷作法,求以免除贼之骚扰[35]1681。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亦记, 孙权受介先生道法, 书“北斗”、“日月”字样, 带在身上而“不畏白刃”[36]222。古代兵器譬如剑等多铸刻七星图案在上,也是取以保身魇敌之意。
当人病重、命危之际,礼拜北斗,祈请主掌生死的北斗赐寿福于人,是古人常为之举。《三国志·吴书九》记,吕蒙病重,孙权探望,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37]861。《魏书卷三十五·崔浩传》又记,父亲病重时,崔浩“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流血,岁余不息”[38]548。《南史·卷二十六》亦记,袁君正生病,巫长作法祈禳,要求其脱下著衣,说是“神将送与北斗君”[39]474。《三国演义》一百三回中更有情节,诸葛亮于五丈原燃灯祭坛,“日则计议军务,夜则步罡踏斗”,祈禳斗星,希求命延[40]554。
祈禳北斗之习早于民间盛行,而道教形成的各种祈禳北斗的科仪斋醮,则是对古老方术承继的发展与完善。道教中倡言礼拜、祭祀北斗,据云可使人增福延寿、消灾渡厄。道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言,持念北斗星君名号,于“三元八节、本命生辰、北斗下日”,“严置坛场,转经齐醮,依仪行道,其福无边,世世生生,不违真性,不入邪见。”[30]9在重大节日、本命生日、北斗下界日里置坛设祭,可获无量福德。《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亦记:“迎请紫光圣母并七元君,虔恭奉献,纵有多劫十重罪,冤家苦报,如九日轮照于冰山,应时消释。”[24]祭拜斗母并北斗星君可让人释怨解厄。祭拜北斗是道教科仪、斋醮中不可或缺内容,道教中传有“斗母法”、“斗母咒”等咒法,据言念诵有护身免灾之效。礼拜北斗,亦扩而展之,变为对礼拜东、南、西、北、中等“五斗”的祭拜。道士修炼有吐纳服气之术,即吐出体内浊气,吞服日月等自然清明纯净之气,运于四体周身,聚于丹田,结为内丹,能使人体健神完,据云久之可长生飞升。如此道门吐纳术中,采补北斗九星之气是道人常习功课,道经《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详载了服食北斗九星真气之法: 观想九星神明身出九色气,“九气各从星中下,吐兆口中,随次而吐,极气吞之。气极微微通,细细吐故气,仍渐渐纳新气九色咽之,都竟,叩齿九通,坐卧行息,动静适人。如此九年, 九皇神君降授兆诀, 长生不死,上升三天, 结友众真,与道合同矣。”[41]坚持修习之人可交往仙真,身成道体。
道教中还有道术“踏罡(纲)步斗”,又称为步罡、步天纲、越纲踏星、步纲踏斗等。罡为北斗斗柄,斗为斗魁,踏罡步斗是从远古传下来的法术,据云始自大禹治水,禹“三步九迹”,施法可移物。传言南朝宋名道陆修静居于庐山修习“礼斗法”道术,道法再传至陶弘景,陶弘景著为《真诰》篇,其中记载了“越纲踏星”细节[42]141。越纲踏星,即修炼者以禹步踏行于绘有五星或北斗七星图案的布或石上,意想自己入天界、步空中, 踏行诸星之上,呼名谒拜诸星神,恳请其助己转死籍入生籍, 祈愿长寿升仙。
今崂山太平宫西侧高处有平坦大石名“混元石”,上刻北斗七星图,是道人踏罡步斗修习之处。据云修习步罡踏斗术,须深夜静时于室外星光下,禁人窥看,以禹步踏行石面斗星各星所在。禹步为传延久远的巫步,即身体重心放低,步步相随,踏足投地,走之字之形。修习者此际身体放松,摈除杂念,意想天上七星光芒照彻己身,身心与天地融一,有的修习者还要默念传承的各种口诀、咒语。《崂山太清宫志》卷八有记,清咸初年道士王裕恒“朝拜星斗四十年不懈”,一夕“赤光垂于斗台”,自此“精神增加,体健气足”,寿至136岁[43]。
步罡踏斗的目的是为了强健神魄,成就仙身道体,亦可借之与神明沟通,役使鬼神。唐李淳风著《金锁流珠引》卷一《三五步罡引》言:“夫步罡者,是强身健神壮魄之法也。先从地纪,坚牢其身,壮健其神,神气自然镇藏,然后通天地,感使神灵也。”[44]道家除了以之修炼道身外,还用之于除魔驱邪、祈雨禳灾的各种作法中。《水浒传》七九回有记载,公孙胜以之作法驱风:“只听得山顶上连珠炮响,芦苇中飕飕有声,却是公孙胜披发仗剑,踏罡布斗,在山顶上祭风。”[22]629
祈禳、礼拜北斗之风古时在道门与俗众中盛行,受此影响,民间甚至传言,狐狸等灵物要成就道术、幻化人形亦需礼拜北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四记:“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出火,将为怪,比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28]102
北斗星与建筑风水
古人行事求功讲究“象天法地”,以使人事上合天意,得天之佑。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置,往往以星空为参照、模拟,选址、规划、建设,以求达到天人合一之效。北斗星在天空中地位尊贵,则成为人间地理风水的考量准的。
《诗·鄘风·定之方中》有言:“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朱熹注言:“定,北方之宿,营室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45]41,《尔雅·释天》曰:“营室谓之定”,郭璞注曰:“定,正也,作宫室皆以营室中为正”[46]175。古人建造宫室正是根据营室星(定星)确定正南方位,《汉书·律历志》言:“斗纲之端连贯营室”[35]851。十月黄昏时,营室星处于正南,北极星处于北天,通过北斗星找到北极星,通过斗纲,即斗柄之端连贯营室星,这样天空中营室、北极星相连成直线,投影地面上即为“子午线”,一座城池、宫殿的中轴线由此确定。
北斗星位于北方, 居天界中心,是人间帝王象征, 因此北方之地被视作大地中心,历朝建都多择址北方—位居北斗星下,象征皇权应天。汉代建都长安, 刘歆《甘泉赋》称颂长安上应北斗,元、明定都大都、北京,李消孙《大都赋》、陈敬宗《北京赋》皆云大都、北京位处北斗之下[47],将京都与北斗对应,都城位于天地之中,以此证明人间王权秉命于上天神意。
城池建造择址也以地形符合北斗七星或九星之貌为上佳之地。温州城始建于晋,传言是风水大家郭璞主持下的择定,据言温州周边九山连珠,恰如北斗九星之状,是处被认为是风水宝地。
中国古代地理风水认为天地相感,一气相应,托名黄石公的《青囊经·中卷》言:“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48]

源于:毕业生论文www.udooo.com

风水家认为,山脉来龙、河流走向等地理形势上应星宿,天地互为感应,是以能福人、祸人。传统地理风水术将山形分为九种,以“贪狼、巨门、禄存、廉贞、文曲、武曲、破军、左辅、右弼”等北斗九星之名命名,种种地形,于其中择处建阳居阴宅、设村镇城池,各有或凶或福的说辞判语。
为了上应星斗,纳福接瑞,镇伏不祥,人们有时还有意识地营造一些形如斗星的人工之物。如明孝陵布局,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棂星门、遇龙桥、享殿、金顶等建造物斗折蛇形,恰如七星之状,或许朱元璋生为皇帝,死后亦欲乘“天帝之车”巡行空中。杭州西湖玉皇山自山脚至峰顶,依傍山势模拟北斗之状建造了七座亭子,据云始建于后晋年间,称“北斗星亭”,为的是聚集天地福瑞之气。七星亭旁安置铁铸大缸七口,北斗状排列,称“七星缸”,据说是为了镇服山上火龙而设。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中生有七株古樟,如北斗星状,各以七星别名命名为阳明、阴精、真人、玄冥、丹元、北极、天关,宫中道士言此地三光汇聚,地气蕴发而出瑞,古樟自然生就,话有夸异,求其始,或许也是为求镇宅聚气的人工栽植。
北斗崇拜中的文化精神
作为自然物象,北斗星昂然在天,自在自为,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它又以其独特的宇宙位置、运转规律与人类的生活、生存发生了紧密联系,在文明演进中,它融入了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了一种附丽着人们精神与信仰的文化事象。
就文化而言,究其所来,任何创造皆源出于人类基本的物质性生产与生活。中国人对于北斗星的礼敬崇信,始于物质之用,为物质性获取之后的精神生成。古人立身地上,掌握了北斗星运转规律,据其观象授时,定明四季节气,安排农事活动,辨正方向、明确左右,规划聚落建筑,诸般事项,超越了随意无序的本能生存,这是巨大的文明进步,应为科技发展的至高水平。《尚书》有记,受禅后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舜帝时人们已开始通过观测北斗安排农政事务,足见中国人对北斗星的认识与运用源起之早。物质之用是古人北斗崇信的原生之点,由于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人们才会着意于不停地探究它。
由物质之用生发的北斗崇拜,是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研究探测,人化、神化北斗,也是人们对于世界存在图式的试图阐释,虽然带有极大的想象成分,但这是人类文明初级阶段生产力低下、知识积淀浅薄等客观制约下产生的必然结果。认为北斗星主掌人间之事,这是古人对自然与人事之关系的认知与理解,彼时人类的生存受制于自然节序之替、气候之化及风雨涝旱之变,其中有着古人对于自然强大异己力量的畏服;以北斗星主理人间秩序,这是古人对人类等级社会、贫富差别存在的解读;使北斗星主管人间治政、帝王与庶民命运,这是为民间人们的行事设置了限度,任何人不可为所欲为、造恶无端,否则就会失去上天庇佑,实是借神意给人间道德以制衡;奉祀北斗,以人事干预天命,这是人们力求改变自然既定,天命制约下有人之努力修为,这是人们对于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而踏罡步斗、吐服北斗星气,除却成仙永生的妄想,作为传统的导引、冥想、气功之术,是行之有效的养生健身之方。
中国历史发展中,北斗星浑然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天人相感是彼时星人关系的互动,也是自然物象化为文化事象的精神催化剂。回望历史,北斗星已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事象,其中体现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寄寓着先民的哲学思想与道德,当然其中也有重重的迷信妄意,这却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避免。时至科技发展的今天,迷昧妄信已为人们抛却,汰去虚妄,北斗星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吉祥图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