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7835 浏览:319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我县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论述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三个基本观点、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关键技术;应用前景
0 前言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简单地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现有的土壤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方法,来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
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水稻植株是具有巨大生长潜能的生物体,如果我们在水稻的种植密度、施肥、水分管理等方面改进技术措施,给水稻植株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就能挖掘出这种生长潜能,水稻植株就会变得更高产。第二,为使稻株产量更高,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和更多的有效穗;每个有效穗有更多的籽粒;籽粒更大。第

三、为了使地上部分生长良好,地下部分必须要有强大的根系。

2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根据高产水稻的生长规律,针对单季晚稻生育期间气候资源和品种特点等条件,经多年年多点试验研究和较大面积示范应用,特别是高产攻关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了“选用大穗品种、小苗移栽、适当稀植、湿润灌溉、增施穗肥”为中心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达到了“强根促蘖、壮杆抗倒、库大源足、增穗增粒、节本增效”的效果。
2.1品种的选择。适宜优良品种的筛选,是水稻高产栽培能否得到有效利用的关键之一。通过不同试验点的大区对比,结果表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重穗型品种上应用的增产效果明显大于常规品种。为此明确提出了以两优培九、协优9308、中浙优1号、丰两优1号、D优527、D优68、川香优2号、甬优6号等重穗型杂交水稻组合,作为我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品种。
2.2小苗移栽。在壮秧的基础上,通过短秧龄移栽以实现低节位分蘖的早生快发,充分发挥其分蘖优势。根据以往丰两优1号移栽叶龄试验结果,在叶龄分别为3、4、5、6、7、8叶6个处理中,以秧苗4叶时移栽产量最高,平均每亩单产691.6公斤,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产量逐渐下降,4叶比最低的8叶处理增产68.6公斤,增11.0%。水稻高产栽培移栽秧龄以12—16天较为适宜,12天叶龄移栽的平均亩产分别为622公斤与635.3公斤,比24天移栽(对照)增6.3%与5.3%;16天叶龄移栽的平均亩产分别为615.3公斤与608公斤,比24天移栽(对照)增5.1%与0.8%。可见,利用小苗移栽,它既能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而形成大穗,为高产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对其稻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叶期移栽的稻谷。稻米中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从而提高稻米的营养品质、碾磨品质及食用品质。
2.3适当稀植。通过稀植,可增加水稻个体的营养面积,促进个体的生长发育。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单位面积栽植密度减少,水稻单株分蘖能力明显加强,有效分蘖时间延长。如0.5万丛/亩处理单株分蘖数增加快于其它处理,最高分蘖数达37.8个/丛,比1.4万丛/亩和1.7万丛/亩处理,分别增加了74.5%和110.9%;有效分蘖终止期为7月26日,分别比1.4万丛/亩和1.7万丛/亩处理推迟了6天和9天。根据多年多点试验结果,在水稻高产栽培移栽密度每亩以0.8~~1.1万丛为宜,采用单本插。对于分蘖力强、移栽秧龄15天内的品种,选择下限;对于分蘖力中等、秧龄大于15天移栽的品种,选择上限。同时,栽植密度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影响较大,适当稀植有利于减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
2.4湿润灌溉。根据本县的水稻种植密度、施氮量、搁田时期三因子两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搁田时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不同处理对成穗率有较大的影响,各处理成穗率的变异系数为5.5%。提早搁田、稀植、减少施氮肥等措施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在生产中,对于分蘖力强的品种,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排水控蘖措施为肥水双控的方法,来提高其成穗率,从而提高其产量。为此,强化栽培技术的水分管理在适当稀植的前提下,提倡薄水插秧,前期湿润灌溉,提早搁田,幼穗分化期灌薄水,灌浆结实期灌跑马水,后期干湿交替活到老。
2.5增施穗肥。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能否成功应用的重要环节,据三年多点试验结果:一是明确了强化栽培条件下无机肥的施用量。供试品种为两优培九、丰两优1号,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每亩无机纯N用量14-16公斤,P2O5 用量3.0公斤,K2O用量6.0公斤较为理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视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其上下限。二是明确了有机氮无机氮的配比。供试品种为丰两优1号,每亩用量有机氮∶无机氮以3∶7为佳,即高产栽培有机氮亩用量以7公斤左右较为理想,且全部作基肥。三是明确了无机肥的施用方法。亩化肥纯氮用量16公斤,P2O5用量3.0公斤,K2O用量6.0公斤的前提下,纯氮的施用方法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6∶2∶2产量最高,平均亩产623.9公斤,比对照(全部作基肥)亩增90.1公斤,增16.9%。另据多点大区对比,K2O施用方法以基肥∶穗肥为8∶2最理想。同时,增施穗肥能提高水稻的稻米品质。供试品种为丰两优1号,纯N用量14公斤/亩,P2O5用量3.0公斤/亩,K2O用量6.0公斤/亩。设5个处理,经稻米品质检测中心化验,结果表明施用穗肥对稻米的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有较大影响,穗期追施氮、钾肥能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精米率和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从而有效提高稻米的营养、碾米和食味品质。
2.6病虫草害防治。根据农技部门的病虫情报及时防治,要特别重视“三虫一病”的防治工作,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确保高产稳产。草害的防治,提倡以化学除草为主,耘田能有效控制杂草,但在目前生产条件下难以推广。在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设耘田一次、耘田二次、化学除草三个处理进行大区对比,结果表明:耘田二次增产效果显著,比对照(化学除草)每亩增产40.2公斤,增产7.9%。插后60天田间调查,耘田二次的每平方米杂草株数为8株,耘田一次的为23株,化学除草的为17株。

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前景

水稻高产栽培是一项高产高效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增产潜力大,符合水稻增产需求。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技术明显地改进移栽秧龄、种植密度、水分管理、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水稻植株个体生长潜能,以足穗大穗获得高产。技术增产潜力大,并且生产成本下降,有利于提高水稻单产水平,符合农民增产增收需求。技术措施适合单季晚稻生产条件。单季晚稻的移栽期不受前作的限制,可以做到小苗早栽;6月上中旬的气候温暖、雨水增多,十分适合短龄秧苗栽后生长和分蘖,也有利于利用雨水减少灌溉。单季晚稻大田营养生长期长,小苗早栽分蘖力强,因此也可以做到单本稀植,大幅度降低种植

摘自:学士论文www.udooo.com

密度,依靠个体分蘖优势获得足穗大穗。节水灌溉少施化肥符合生态农业要求。该技术采用湿润灌溉,增施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水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大幅度减少水分灌溉次数和用量,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节约用水、环境友好。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简便,容易掌握。

4 结束语

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重视和扶持,得到各级农技人员、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户的广泛参与,技术成熟,加速推广应用已有良好基础。通过此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