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蚌埠市文化旅游发展设计

蚌埠市文化旅游发展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8086 浏览:329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通过SWOT分析法,研究了蚌埠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整体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蚌埠市文化旅游的形象策划——“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最后从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发展蚌埠市文化旅游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蚌埠市 文化旅游 生态旅游

一、蚌埠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整体环境——SWOT分析法

1.优势

1.1底蕴深厚

蚌埠自古就是“兵家要地”,也是帝王之乡。作为淮河流域历史文明中心,蚌埠有“文化摇篮”之称,大禹文化、双墩文化等世界级、国家级文化资源集中在此,与此同时,蚌埠市还有“天下第七泉”白乳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涂山景区,山水相连,、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文化资源极其丰富。

1.2交通便捷

蚌埠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极其便利。蚌埠市也是安徽向京津和宁沪开放的门户,尤其是随着京沪高铁的通车,又使蚌埠这座交通枢纽城市“如虎添翼”,现代化的交通区位优势为蚌埠市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必需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为蚌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1.3经济基础

蚌埠市2009年GDP总值达到532.0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占比重36.0%,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蚌埠市的人均GDP已达到14802元,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伴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蚌埠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建设完善了市图书馆、市大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在新的时期,强大地经济后盾也为蚌埠市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劣势

2.1资源分散

蚌埠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整体配套规划和开发,资源整合不到位,导致文化旅游景点分散,精品线路开发不足,大旅游链尚未形成。许多文化资源都是“单兵作战”,资源的整合状况较差。

2.2创新不足

蚌埠市未能有效培育新兴文化旅游产业,自主创新方面不足。受文化产业规模和集约化程度限制,对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创新,无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发展后劲不足。

2.3集群欠缺

目前,蚌埠市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只有少数几家,没有形成产业核心带动力。蚌埠市当前文化产业尚处于小、弱、散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财税增长贡献有限,旅游景点高聚集度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旅游集聚和辐射效应尚待进一步发展。
3.机遇

3.1产业转移

国际及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速向中西部纵深腹地转移,有利于蚌埠发挥综合优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拓展,“高铁经济”加速到来,淮河水运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蚌埠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快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圈。产业转移更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加有利于蚌埠市打造引领时代的产业,建设气韵生动的城市,形成令人神往的生态,彰显富有魅力的特色淮河文化。

3.2政策支持

从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关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蚌埠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安徽省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等政策都为蚌埠市发展文化旅游提供强有力保障。
4.挑战

4.1竞争激烈

皖南文化底蕴深厚,皖江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皖江文化”,黄山、安庆、芜湖、马鞍山等市率先打出文化产业发展招牌,发展如火如荼。蚌埠市的“淮河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威胁。蚌埠市在激烈的竞争下,应该错位发展,打错富有特色的“淮河文化”。

4.2需求多样

所谓“众口难调”,当前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蚌埠市文化旅游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是如果满足不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蚌埠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蚌埠市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策划——“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

当前,消费者对旅游资源的需求已经从原先单一的“欣赏自然风光”和“娱乐体验”而演变成了多样化的需求,这一明显的态势就是对文化资源的追求和对绿色的追求。
文化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态势。消费者崇尚文化,是因为文化是一种力量,可以发人深思,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治理环境,因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的是环境的不断破坏,寸草难生的城市的人们早已经厌恶了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他们渴望“绿色”和“生态”,“生态游”、“绿色游”将会是新的时期旅游发展的又一亮点。
定位蚌埠市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即体现了当今消费者对文化资源的追求和对“绿色”的崇尚心理。“禹会诸侯地”是几千年前的历史,给消费者的感觉就是蚌埠市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自然不在话下。而“淮上明珠城”则体现的是“绿色”与“生态”,给消费者塑造一种“淮河之滨明珠之城”的生态形象,有利于吸引消费者。
同时“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这一形象策划也是蚌埠市资源禀赋特征的体现,大禹会诸侯是蚌埠市文化历史特征的体现,而“珠城”则是蚌埠市的“别名”,这一形象策划充分展现了蚌埠市从古至今的特有风貌。另一方面,定位蚌埠市“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也体现了“山水资源”的有机融合。“禹会诸侯”是文化,“淮上明珠”则是山水,山水融合,特色鲜明。

三、发展蚌埠市文化旅游的保障措施

1.深化体制改革

蚌埠市旅游管理要实现由开发管理型向管理怎么写作型转变,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政策,以营造更佳的发展软环境为主要方向,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和怎么写作,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适应“大旅游”、融合大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蚌埠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增加协调能力,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进一步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增加企业活力。
鼓励民营和外资企业参与蚌埠市旅游开发经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公平竞争、互补互促的格局。

2.优化发展环境

制定财政、金融、税收、工商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参与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和投资经营,用足用活旅游业的各项减免税收政策。
对纳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和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在土地、规划方面给予优惠,优先安排土地指标。
认真落实国家、安徽省制定的各项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配合两大旅游特区建设,鼓励利用国有荒地、一般农用地按照旅游规划开发建设旅游项目。
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促进金融部门对文化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鼓励上市公司以资产重组或增发新股等方式进入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业利用外资规模,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造重组。

3.利用人才兴旅

要与蚌埠市旅游产业高水平、精品化发展相协调,蚌埠市旅游人力资源需要专业化发展,通过设立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高端旅游人才。
大力提高旅游管理决策队伍、旅游怎么写作人员队伍、旅游企业管理人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省内、国内著名旅游院校联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合,加大培训力度,形成旅游院校、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旅游培训体系。
大力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政府资助、协助举办旅游管理及怎么写作人员培训班,提高怎么写作水平。

4.依托科教兴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方式,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整合分散的网络促销、预订系统,建设统一的营销与预订系统。引导企业采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或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旅游怎么写作科技含金量。
利用蚌埠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研究与开发,促进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通过创新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旅游文化精品。
设立旅游科研资助基金,针对蚌埠市跨越式发展、国际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设立专项研究课题,以智力支撑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5.完善基础设施

与蚌埠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相配合,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公共交通怎么写作体系,以高速铁路蚌埠南站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完善蚌埠中心城区与各县区、各重要景区(点)的公共交通线路。
旅游产业的集聚化、园区化、集团化发展,需要相应匹配的供水、污水处理能力,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市水务规划,加快旅游景区(点)、民俗旅游度检测村、综合旅游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景区(点)、民俗旅游村、综合旅游区的供电、通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节能与示范工作,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上海三联书店,2006.
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南大出版社,2007.
[3]顾江,胡静:《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8.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
[5]蚌埠市人民政府.蚌埠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
[6]蚌埠市人民政府.蚌埠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