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拍案惊奇》卷一与“本事”中故事类型和母题

《拍案惊奇》卷一与“本事”中故事类型和母题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5164 浏览:128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入话、正话及其“本事”中的民间故事类型和母题的研究,辨析了学术界之前对这篇小说“本事”的种种分歧;同时耳探讨了古代拟话本小说中的“本事”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家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民间故事的“三迭式”叙事技巧,安排自己的篇章结构。最后,借助对入话“命运”故事类型和正话?运气”故事类型的比较,本文认为,该小说的主题仍然是传统的民间叙事主题,并非以前认为的反映了明代商人阶层的崛起和他们的冒险精神这一主题。
【关键词】《转运汉》本事 故事类型与母题 三迭式 传统主题
1007_9106(2012)02-0086—08
晚明文学家凌潆初的《拍案惊奇》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著作,其卷一名为《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小说入话述商人金老穷毕生之力铸得八锭百两大银,然而命中注定不能保有此物,反而投入别家。正话述苏州一位落魄书生文若虚,因家道破落,随人行商作贾,却屡屡失败,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跟人去海外贩卖,因缘际会,得到两笔意外之财,在闽中做了富翁的故事。
之前古代小说界对《转运汉》一篇的研究,大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考辨此篇小说的本事。二是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心理描写进行分析。特别是就明代商人、商业、商人,以及儒生阶层的沉降等与文学之互动关系来进行研究。三是借助当代西方叙事学的方法,研究小说文本的叙事问题,例如叙事视点(point of View)等等。目前对其它单篇的拟话本小说研究大约也是以上的研究范式。
古代小说研究界历来都认为,在内容上作家文学的创作素材很多来源于民间叙事。这也是我们研究的基础。但是我国历史上由文人记录下来能够提供给作家加以创编的民间叙事中,内容近似、形式相似的材料很多,除了极少数由作家本人说明的以外,大多数都是晦暗不明的。那么到底哪一条材料(也就是“本事”)是作家创作时主要的参照对象?研究者们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直观的判断。因此不可避免岐见甚多,这也往往是本事考辨中常见的问题。
我们认为,研究者们所争论的小说的不同本事,恰恰是某一类民间口头叙事在不同时空中流传时,分别由不同的人记录下来的,内容上它们同中带异。这在民间文学的角度称为“异文”。这种同类故事,民间文学学科称为“故事类型”。由于故事类型又由更小的叙事单元也就是母题构成,所以其差异部分,常常又可以理解为某些母题的相异。于是,我们便可以把从本事到小说本体形成的这一过程,理解为故事类型和母题传承流变的过程。而通过辨析类型和母题,对诸家本事加以对照,找出其中最可能的那一篇,则可方便我们今后对小说的结构、主题进行历时陛的研究。
在方法论的层面,民间故事的类型和母题研究与小说的本事研究,都是近似的历史比较法;但前者在近百年的研究过程中,对故事“重复出现的情节”(故事类型)和“核心情节”(母题)的判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基础和分析方法。将它们应用于拟话本小说的研究中,这恰恰可以让小说本事的考据——即以小说文本为出发点,在情节线索方面找到外部文本的连续关系,在表达形式的严谨和精确性上得到确定。
本文对类型和母题的界定是从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提供的概念出发,而对于某些情节的概括,则按照这一分类法通行的样式进行抽取。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划分我们采用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原因是丁书在编撰这部索引时,把《三言》、《二拍》当做了故事来源材料;同时参考艾伯华(艾伯哈德)非AT分类法的《中国民问故事类型》。母题的分类采用斯蒂斯·汤普森的《Motif Index of Folk Literature》,因为该书根据艾伯华的著作总结了一些与本文所涉及到的中国民间故事相关的母题。
因此,本文以《拍案惊奇卷一》为例,借助民间文学中故事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小说正文及本事的类型、母题,重新探讨小说主题,希望能对古典小说的“诗学”得出一些新的认识。

一、《转运汉》入话、正话的本事、类型和母题

1.入话的本事、类型和母题。

前辈学人谭正壁的《三言两拍资料》与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认为该小说入话本自明代周晖《金陵琐事》卷三《银走》篇,故事梗概如下:
江东门外墉上,有陈姓夫妻二人,半生拮据勤苦,积银二十四锭,约百金,千封万裹,缝于枕头内,逐日枕之。忽夜梦二十四白衣秀才揖于床前日:“别汝去三牌楼鞠家去也。”夫妻惊醒,言梦皆同,遂开枕视之,银已去矣。夫妻数日不能去怀,因往三牌楼访于鞠家。鞠云:“曾拾得银二十四锭,方延道士修醮以答天地也。此友人陈孟芳谈。”(金陵琐事卷三之银走)。
而孙楷第先生在《小说旁证》一书中以为此乃宋代洪迈《夷坚支戊》卷四《张拱之银》条。梗概如下:
江陵人张拱之,世以富雄州里。梦白衣人二十余辈拜揖于床下,于是命仆掘所没处,得大银二十枚,样制甚古。他日又梦来别云,“欲往长沙,助赵官人宅造屋,然终当复来。”张疑焉,旦而发笥,空无所见。诣长沙访之,赵告以得白金千两。张愿以他银换易,携归。唤银匠镕为一巨球,当中穿窍,以铁索维系,使不可复动。入夜常闻泣声。后经兵盗,不知所在矣。俗云此银球为没奈何。
据丁乃通先生所著之《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研究,人话所述之金老不能保其所铸银锭一事,属于“命中注定的贫穷”这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一类型。编号AT45A1。该类型的主要情节概括如下:
一个人偶然碰巧得到(或是神嘱咐他看守)一大笔财富。他受到警告说,他的好运只是暂时的,到某一时期,这笔财富还是要归到注定要享有这笔财富者的手中。这人虽然千方百计想把财富保留在自己家中,最后还是失去了。
AT745的“正型”是世界范围内流传的故事。斯蒂斯·汤普森编撰《民间故事类型》时,把它列为《赳小钱》(Hatch-permy)类型,讲的是是守财奴舍不下一个小钱的故事。在其另一部巨作《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中,编号为D1602.11,命名为“自动回归原主的硬币。汤普森与AT745A1相关的母题是D1555.3”银子神奇地躲起来了”。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GetFullDomain}

源于:论文集www.udooo.com

我们认为与冯梦龙类似,本篇小说中作者仍然使用了三迭式的重复手法。但乍看上去,本篇小说却只是在入话部分描写了金老两次失财,这似乎只是二度重复。但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把入话和正话的前半部分情节联系起来看,小说叙事也构成了三迭式的重复。正话的前半部分叙述文若虚倒运之事,讲他幼年间有人相他有巨万之富,他亦自恃才能,坐吃山空。“不数年,把个家事干圆洁净了。”这其实正是三迭式的第三次重复。我们可以从情节的角度把小说概括。
西村真志叶征引日本故事学家小泽俊夫的理论指出,民间故事被重复的三个情节中,第一个情节稍微长于第二个情节,而第三个情节又长于第一个情节。并且她认为,除了长度之外,讲述分量的大小(叙事的强度)才是重要的。但她也指出,第三个情节在讲述中,经常省却第一个情节的某些部分。
我们看到,如果不考虑主人公的姓名,情节(1)一(2)一(3)的排列,恰恰在于讲述分量的大小。在小说中文若虚失去全部财产就是三迭式中的第三个情节,他丢失全部财产成为倒运汉成为了的故事叙事。
由上述分析我们看出,民间故事三迭式的叙事方式被使用在了小说叙事中,不管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在结构这篇小说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民间口头叙事的影响。这大约应该是与白话小说模拟民间“说话人”的叙述方式是相关的。另一方面,在我们上面提到的“本事”《银走》当中,却没有出现三迭式叙事律,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丹麦民俗学家沃尔特·安德森曾提出过一个民间故事传播中的重要原则:民间叙事的自我修正法则。安德森指出,在对一个民间故事的所有文本进行考察之后,尽管各种细节不断变化,但基本故事仍然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在这里,有才能的讲述者常常修正粗心的讲述人,使故事回复到接近传统的常规。他说:“任何生命力强盛而长期流传的叙事作品,都必定有其逻辑的和审美的一致性,拙劣的讲述者时常干扰它,但是多才智的人赏识它并充实它,他的文本当然就将得到普及,对故事所保留的所有生动的部分发挥很大影响。”
安德森还认为,听过一个故事的多种文本的人,自然而然将其所闻混合成一种标准形式,这就保住了故事使之不至于纯粹偶然地离题。
这就是说,—个善于讲故事的人(recontellr),他不仅在内容上要使得故事维持基本的原貌,同时,在形式上,他也依靠自己的经验让故事更加的受到听众欢迎。那么自然而然,我们把拟话本的作家当作更优秀的善讲故事者——说话人,就入话故事而言,三迭式的叙事法当然是他们所习用的叙事武库中的一种武器。在这里作家就像那些优秀的民间故事讲述者一样,通过自己的还原,让民间故事回到它最优秀的表演状态,让听众(读者)们感受口头叙事的魅力。
另一方面,小说中文若虚败了家业,主要围绕北京卖扇这一情节。根据丁乃通的概括,表面上看,在情节里似乎没有人警告主人公财富会丢失。但实际上我们看到,主人公起名为“文实”,恰恰说明了外在的文化规范希望他能脚踏实地。因为古人取名往往在名字中对孩子的未来寄予自己的期望,这大约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文实这个名字与前文金老的名字“维厚”也算呼应。所以这就应该是西村真志叶指出的省却第一个情节中的某些部分。以主人公的行为观之,《拍案惊奇》第十五卷入话中亦有一贾秀才也名“实”,同样也是家私巨万,但却豪爽好义,纾危解困,最后“直做到内阁学士”。而主人公的“字”——若虚,倒像他日后自恃才能,坐吃山空。
作家把这隐藏了的第三个情节用作了正话的开篇,反映了作家的一种创作能力。民间故事中三迭式的第三个情节往往是分量最重的情节,所以在这里整篇正话达到了第一个叙事。因为这位倒运的读书人把家业全部败完,连帮闲处馆都做不得。它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下一个类型,笔者认为这是本篇小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

源于:怎么发表职称论文www.udooo.com

节点,也就是通常小说艺术所谓的伏笔。因为通过这个节点,叙事者引入了另一个故事类型AT35故事,也就是“富人和穷人的运气”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终将获得幸福。这也是传统的大团圆结尾所要求的。因为在民间故事中,像“命中注定的贫穷”这样的故事是相对少见的,所以必须按照读者潜在的心理需求把这个故事改造成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在这里作者显示了相较冯梦龙更加纯熟而复杂的文学技巧。凌漾初在《拍案惊奇》序言中说:“……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书,颇存雅道,时著良规。……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诙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从这句“演而畅之”,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在处理民间文学素材时,已经有意识地调整故事结构,为自己所需要表达的主题怎么写作。

四、从类型和母题看小说的主题

作为《拍案惊奇》的开篇,本篇小说主要情节均取自民间叙事,这是上文已经交代了的。那么这些材料合在一起,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并且这一主题是否脱离了民间叙事的原有主题,这也是我们研究所应该关心的。
小说入话的破题中有一句核心的话:“真所谓时也、运也、命也。”这种把谚语或俗语当做小说主题,然后用民间故事来阐释的例子在“两拍”中非常多见。而且常常是说是说人生万事,前数已定的事情。如《拍案惊奇》第十卷《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吴太守怜才主姻簿》起手诗云:“嫁女须求女婿贤,贫穷富贵总由天。姻缘本是前生定,莫为炎凉迁。”第十二卷《陶家翁大雨留宾蒋震卿片言得妇》起手诗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时戏语,终身话柄。”等等。所以小说总的主题就是这一个,它有着非常深厚的民间口头叙事背景。而且结合入话正话及本事,我们会看到,实际上作者并未脱离自己时代的规定性,这一小说的主题仍然还是在表现传统的民间叙事里的世界观。
但是由于作者在选取素材时,选择了貌似相似然而却有所冲突的两种材料,产生了一些叙事上的问题,我们通过类型与母题的比较可以看到这一点。

1.小说的两个子主题。

上文提到,以往对这篇小说的主题的总结往往从商人和商业冒险精神人手,这都是从主人公的商人身份人手总结出来的彻。黄大宏曾经指出了这种“以论带史”的研究倾向的缺点,本文赞同这种看法,因此我们的研究直接回到叙事文本,探讨小说的主题。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