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简析中国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展

简析中国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展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5342 浏览:161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都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创新发展。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
1002-2589(2013)16-0150-02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建党九十多年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

一、初步探索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做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雏形。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成功地在党内、军队和群众中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无论是在新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群众,其目的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最广泛的革命队伍,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强调爱国,但是从不主张狭义的爱国主义,而是认为只有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同时也强调爱国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指出:“国际主义者的员,是否可以同时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呢?我们认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508
三是为人民怎么写作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是人生观的核心思想。在多部著作中都对该思想进行了精辟阐述,并树立了白求恩、张思德、刘胡兰、雷锋等光辉榜样,激励人们效法。指出:“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3]“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最可尊敬的。”[4]
四是革命精神教育。革命精神是在长时期的革命斗争中,受言传身教的影响,在广大的干部和群众中培养起来的,一扫旧军队和旧官僚的庸俗、虚伪、腐败和萎靡的一种精神状态。特别重视各种革命精神的教育,它主要包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教育,革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命英雄主义教育,革命纪律教育等。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提出:“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教育,即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522
总的来说,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付诸了积极的实践,并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向全国人民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及爱国主义等先进思想,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创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中,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理想信念教育。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确信。具有这样的理想信念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获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多次强调,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5]28。在“四有”教育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5]190。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6]同志在十七届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加强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精神家园”。在第十二届人大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提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在不同社会和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政治性,但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经济如何进步,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5]3。说:“我们今天讲的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7]。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进一步强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在第十二届人大会议闭幕会上讲话中提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几代领导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制定的方针政策及制度,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在看来,实践结果的好坏,最终要看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终要看人民群众的评价,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5]142在判断改革过程中的种种实践成果,必须一切以人民的利益、需求作为根本依据,只有这样,改革才是正确的,富有成效的。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7]295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人民怎么写作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等执政理念几乎贯穿始终。在第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道德规范教育。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四有”思想,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为培育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于2006年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以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廉洁教育,提出“八项规定”,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宣传,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来,是党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和学习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创新,对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
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4]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5]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9.
[7]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6.

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