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东西”指代“事物”探源

“东西”指代“事物”探源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15738 浏览:698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章对“东西”一词由并列反义词组发展演变为并列反义复合词做了详细地分析,并对“东西”的词义发展演变做了探讨,其中重点探讨其“事物”义的来源及产生时代,综合古代文献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得出这一词义的产生约为元朝时期的结论。
关键词:东西;事物;写东西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47-03

对于“东西”一词可以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其意义是如何由方位名词演变而来,各种文章虽也曾提到“东西”的“事物”义的来源,但各有各的说法,分歧很大,并且产生的时代也有较大争议。①本文拟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东西”词义的发展演变做一个详细地考察,探讨其“事物”义的来源和产生时代。

一、“东西”的词义演变

《汉语大词典》对“东西”的解释,“东”字下:“《说文》: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按:甲骨文象实物橐中括其两端之形,为橐的初文,后世借为‘东西’、‘东主’之东”。“西”字下:“《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东”的“东方”义为检测借来的,而“西”字本身就有“西方”之义。“东西”词条下:“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宋,王溥《唐会要·逃户》大中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后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②那么很容易就使人认为从唐始“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这种解释其实来源于清学者梁章钜的《浪迹续谈》(卷七)中:“通行之语……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的解释。“写东写西”词条下:“写各种东西,……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写东西考》:愚以此语定起于东汉,其时都市之盛,侈陈于东西两京,俗语写东、写西,言卖写者,非东即西,言习日久,逐以东西为货物替身,如方言称主人贵东、敝东之类,着落东西二字,而不言南北可知。”但龚炜并未给出“写东写西”在东汉出现的例证。可见《汉语大词典》对“东西”的“事物”义的两种解释互相矛盾,那么我们从“东西”的本义出发,探讨其“事物”义是如何演变来的。
“东”“西”连用表示东方和西方,这是“东西”的本义,此时的“东西”还是两个单音词连用的并列词组,古代典籍中的例子很多,例如:
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礼记·哀公问》
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阯,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墨子·节用中》
东西植松柏。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以上各例中的“东西”不论是从语法结构还是从语义上来看,只是两个反义单音词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的临时组合,独立性很强,属于并列词组,可以分开解释为“东方”和“西方”。
汉语的反义并列复合词,最初一般是两个反义并列单音词临时组合形成的并列词组,后来在发展中逐渐凝结成词。如果组合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意义相同或相近,比较容易成词,而两个反义单音词的临时组合,因为彼此保持较大部分的分立性,只有当其在特定情况下,在意义上概括出包容对立的两极的上位概念后,才会成为词。[1]“东西”因其本身表义上的特点,在经常性的连用过程中加强了其表义的概括性和整体性,在具体语境中产生了概括这两种相反名词义的整体意义“四方”,使其由并列词组而凝结成反义并列复合词,词义由“东方和西方”引申为“四方”,“东西”的词义进一步扩大,例如:
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易林·讼之未济》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贲。 《晁补之·鱼沟怀家》
人生游迹过如掃,鸿爪一瞥飞东西。 《唐孙华·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
当“东西”泛指“四方”后,表示广阔的空间,而“东西”由表示空间的词义引申为表示与该空间关联的事物,或者表示在某该空间所存在的事物,这种引申是必然的,因为任何动作行为和事物的存在总是不能离开空间而单独存在,后来“东西”就泛指四方出产的事物,古代汉语中就有很多类似的例证:
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 《孟子·滕公下》
四海之内,代指四海之内之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货殖传》
天下指天下之人。
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 《史记·李广列传》
千里指千里之内所居之人。
知其客可以信其主者,宣州也;知其主可以信其客者,湖南也。《韩送杨支使序》宣州和湖南本地名,今用于指世代生活于此的人。
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以地点名词指事物的情况,如西湖龙井、普洱等。为什么“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东西。”而不是“南北”呢?这是因为在汉语中,“东西”的语义内涵和文化内涵比“南北”丰富,“东西”具有“四方”的意义,而“南北”不具有泛指“四方”的功能,“物产于四方”,就是“物产于东西”。而且“东西”在当时的人们的口语中经常用来表示四方,因此人们会约定俗成物为“东西”。
后来“东西”可以指代的事物特别广泛,不仅物可以称“东西”,就是人或动物也可以称“东西”,这时的“东西”带有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例如:
我骂你这歪刺骨,我骂你这泼东西,你生的来兔儿头老鼠嘴,长则待吵是寻非,叫骂过日,怎做的好?《杨显之·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如今学生访知那赵鼎老不死的东西,在吉州军常是怨恨,又那张俊闲了在家,思量要起官。 《精忠旗·奸党商和》
拿这老东西过来,我今饶你老命,快快 献关降顺,事已至此,只得投降。《长生殿·陷关》
后来“东西”表事物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了社会上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语,到了明清时代因此就有了“写东写西”,如:
金满回到公廨里写东写西,备下夜饭,请吏房令史刘云到家,将上项事与他说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却说阿寄那一早差他写东写西,请张请李,也不晓得又做甚事体。恰好在南村去请个亲戚,回来时里边事已停妥。《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两下隔帘说了几句心腹话儿,胡氏教丫鬟接了孩子进去,贾涉自回。自此,背地里不时送些钱钞与胡氏写东写西。阖家通知,只瞒过唐氏一人。《喻世明言·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由以上例证可以看出“东西”一词的词义发展演变的详细脉络。

二、“东西”的“事物”义产生的时代

关于“东西”的“事物”义产生的时代,历来前贤因占有的材料和研究的角度不同,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有汉代、南朝、唐朝、宋朝和明朝的观点,其中汉代、南朝和唐朝的例证都有令人质疑之处,仍值得商榷。③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东西”的用例,而且越来越多,据陈江统计《古今小说》共出现“东西”50次,《警世通言》出现“东西”52次,《醒世恒言》出现“东西”137次,《拍案惊奇》出现“东西”112次,《二刻拍案惊奇》出现“东西”157次。[2]最近几年在韩国发现的古本《老乞大》和《朴通事》,经李泰铢研究初步认为,“两书编写于元代,最初刊行约在1423-1434年间。”[3]其中就有“东西”为“事物”义的例子,例如:
主人家的东西,休错拿了去。 《老乞大上》
那厮高丽地面来的,宰相们上做牙子,那狗骨头知他那里去诓惑人东西。《朴通事上》
咱有一件东西对换如何?咱对换甚么东西?我的串香褐通膝栏五彩贴裹,你的大红织金胸背贴裹对换着。 《朴通事上》
宋代的禅宗语录、朱子·象山语录、王俊首岳侯状等口语程度较高的材料,通常还是用“物事”,不用“东西”,即使偶尔出现“东西”的例证,此等材料可能经过元明人改写,因此我们认为“东西”的“事物”义最早出现在元朝时期。
由此可见“东西”由最初的并列反义词组演变成并列反义复合词,词义由表示“东方”和“西方”引申为“四方”,再由“四方”引申出“事物”,这种意义产生的时代比较晚的,当为元朝时期。
注释:
①大致有以下观点:1.春始秋成说,明代张存绅的《雅俗稽言》卷十三:“世俗凡称物曰东西,或曰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春,木,震位,东也;秋,金,兑位,西也,故曰东西”,类似的有清人顾学亭的《土风录》卷九的“东作西成说”。2.五行说,有“东木西金说”,即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因此可以用篮子装或手执,但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不能装或者手执;还有明代翟灏的《通俗篇》卷十六所记载的周延儒的“南水北火”说,即南方火,北方水,昏暮口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于者,此不待交易,故但言东西。3.西京说,清人龚炜的《巢林笔谈续编·写东西考》:“愚以此语定起于东汉,其时都市之盛,侈陈东西两京,俗语写东、写西,言卖写者,非东即西,言习日久,逐以东西为货物替身,如方言称主人贵东、敝东之类,着落东西二字,而不言南北可知。”4.四方约言说,清学者梁章钜的《浪迹续谈》(卷七)中认为:通行之语,……谓物为东西,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5.东洋西洋说,陈江的《写东西考》(《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认为东西是用来指明嘉靖、万历年间沿海地区的当地人称来自东洋、西洋货物的地方性方言,后来慢慢在社会上流行了。6.词义引申说,徐时仪《“写东西”献疑》(《历史研究》1996年6期)和《东西成词及词义演变考》(《汉语学报》2010年2期)认为“东”“西”由方位名词连用而可泛指四方,又由“四方”义引申可指四方的物产,进而成为各种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的通称。7.东市西市说,任筱萌的《“东西”指称万物的由来及其流变》(《汉字文化》199年第1期)认为“东西“来源于唐代长安东西两市商业繁荣,人们用它来代指物品。
②郑张尚芳在《关于新旧辞书“东西”的语源举例》(《汉字文化》1999年第4期)认为“多是暂时东西”的“东西”指“逃离故土,去无定处”。徐时仪在《东西成词及词义演变考》(《汉语学报》2010年2期)中认为“‘东西’作‘产业’解,于文义不合。
③汉朝说,田书华在《物称东西的俗语源浅探》(《前沿探索》2008年第6期)认为“东西”指代“事物”早在汉代就已出现,以《公羊传·襄公十六年》“君若赘旈然”汉何休注为证,何休注:“旒,旂旒,赘,系属之辞,若今俗名就壻为赘壻矣,以旂旒喻者,为下所执持东西。旒者,其数名”。徐时仪并不如此认为。南朝说,新旧《辞海》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中认为《南齐书?王嶷传》“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济”,“东西”为“事物”义,此处“东西”经各家证实应指七八十岁。唐朝说,任筱萌在《“东西”指称万物的由来及其流变》(《汉字文化》199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多是暂时东西”此处的“东西”指“桑田屋宇等物”。
参考文献:
[1]丁喜霞.“消息”的“音信”义探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76-79.
[2]陈江.“写东西”考[J].历史研究,1996,(6):50-58.
[3]李泰铢.《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

3. 第2卷第3期Vol.2,No.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