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农业经济管理 >谈谈灌溉灌溉农业进展制度性推进机制学位

谈谈灌溉灌溉农业进展制度性推进机制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6814 浏览:220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灌溉农业是借助人工灌溉才能存续和进展的农业。我国是一个缺水和旱灾频发的国家,灌溉在农业进展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概算,灌溉农业生产了我国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进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些年来,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极度干旱和旱灾损失,也以教训眼前和警示未来的双重层面上,示明了继续探讨和进展农田水利与灌溉农业的重大作用。本论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全面考察了我国灌溉农业进展的现实情况,以水权制度、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灌溉组织制度三个方面,浅析了产权和组织制度对灌溉农业进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机制。主要探讨结论如下:(1)以总量上看,我国的灌溉农业呈稳步进展之势:农田灌溉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有效实灌面积、机电排灌面积、旱涝保收面积、万亩以上灌区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我国灌溉农业的进展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其主要标志是节水灌溉也在不断进展。我国灌溉农业的进展还有着如下不足:总量不足、区域差别巨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等。(2)国有水权是我国水权的最基本的产权形式,在国有水权制度下,水资源的配置一般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导致用水粗放,浪费严重。集体水权是我国水权的又一有着形式,在集体水权制度下,灌溉水权成为“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容易出现“搭便车”的行为。私人水权和无主人水权在现实中也是一种客观有着。为推进我国灌溉农业的更好进展,倡议在以下方面对水权制度进行革新与改善:推进水权可交易制度进展,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建立水权银行制度,探讨水权交易新形式,补充水权交易制度;实行水权承包,改善私人水权(少量用水权)制度;加强零星水资源产权管理,消除无主人水权现象;引入市场机制,调节工农业水权转换联系。(3)我国的水利设施产权以国有产权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为主,在产权行使历程中容易产生负外部性和“公地悲剧”现象,同时未能很好地吸纳农民用水户参与产权运作与管理,降低了产权运作效率。本论文倡议对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做一些革新,以推进灌溉农业更好进展: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转变;放开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明确界定集体水利设施产权主体,解决所有权主体缺位不足。(4)我国目前的灌溉组织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灌溉、农村集体灌溉、农民个人灌溉、农民合作灌溉、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等几种形式。其中,国家灌溉是主导形式,但也有“最后一公里”不足;集体灌溉虽然生产中需要,但正在逐年退步;农民个人灌溉灵活易行,普遍有着,但个人力量实在有限,水资源浪费较多;农民合作和协作灌溉,符合总体进展方向,但进展偏慢。本论文倡议采取多元化的进展机制,进展各种组织形式的灌溉,以推动灌溉农业更好进展:大力进展国家灌溉:改造老灌区,建设新灌区;恢复进展集体灌溉:革新机制,国家参与;扶持进展合作灌溉:吸收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补贴进展个人灌溉:“农民抗旱,政府写单”。关键词:灌溉农业论文水利产权论文灌溉制度论文推进机制论文

    中文摘要9-11

    ABSTRACT11-14

    1 导论14-36

    1.1 探讨背景与作用14-19

    1.2 基本概念界定19-25

    1.2.1 灌溉农业19-20

    1.2.2 灌溉农业进展20-21

    1.2.3 制度与制度变迁21-22

    1.2.4 产权与水利产权制度22-24

    1.2.5 组织与灌溉组织制度24-25

    1.3 相关文献综述25-34

    1.3.1 灌溉农业的进展历程与走势探讨综述25-27

    1.3.2 水权制度与灌溉农业进展探讨综述27-29

    1.3.3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与灌溉农业进展探讨综述29-31

    1.3.4 灌溉组织制度与灌溉农业进展探讨综述31-33

    1.3.5 国外相关探讨文献综述33-34

    1.4 本论文的内容系统与技术路线34-36

    2 我国灌溉农业进展概况及制度性归因检测说36-75

    2.1 我国灌溉农业进展的总量特点36-41

    2.1.1 灌溉总面积36

    2.1.2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37

    2.1.3 农田有效实灌面积37-39

    2.1.4 机电排灌面积39

    2.1.5 旱涝保收面积39-40

    2.1.6 万亩以上灌区进展情况40-41

    2.2 灌溉农业进展的地域特点41-54

    2.2.1 灌溉农业进展的行政分区特点41-44

    2.2.2 灌溉农业进展的水域分区特点44-46

    2.2.3 灌溉农业进展的混合分区特点46-54

    2.3 节水灌溉进展情况浅析54-69

    2.3.1 节水灌溉进展的总量特点54

    2.3.2 节水灌溉进展的内部结构特点54-56

    2.3.3 节水灌溉进展的地域特点56-69

    2.4 灌溉农业进展中的主要不足69-73

    2.4.1 灌溉农业进展的总量不足69-71

    2.4.2 灌溉农业进展的地域不足71-72

    2.4.3 灌溉农业进展的效率不足72-73

    2.5 我国灌溉农业进展不足的制度性归因检测说73-75

    3 水权制度与灌溉农业进展探讨75-99

    3.1 水权与水权制度概述75-81

    3.1.1 水权定义75-76

    3.1.2 水权类型76-78

    3.1.3 水权属性78-79

    3.1.4 水权制度79-81

    3.2 我国的水权设置与水权制度81-84

    3.2.1 我国水权设置概况81-83

    3.2.2 我国的水权制度概况83-84

    3.3 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进展的影响84-87

    3.3.1 国有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进展的内在影响84-85

    3.3.2 集体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进展的内在影响85-86

    3.3.3 私人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进展的内在影响86

    3.3.4 无主人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进展的内在影响86-87

    3.4 灌溉农业进展的水权制度推进机制87-90

    3.4.1 推进水权可交易制度进展,优化农业用水合理配置87-88

    3.4.2 建立水权银行制度,提升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分配效率88-89

    3.4.3 实行水权承包,推进私人水权制度改善89-90

    3.4.4 实行“共有制”水权革新,推动无主人水权制度改善90

    3.5 专论:工农业水权转换与灌溉农业进展探讨90-99

    4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与灌溉农业进展99-113

    4.1 我国的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概述99-103

    4.1.1 水利设施产权形式99-100

    4.1.2 水利设施所有权100-101

    4.1.3 水利设施经营权(利用权)101-103

    4.2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对灌溉农业进展的影响103-108

    4.2.1 水利设施产权模糊导致负外部性103-105

    4.2.2 水利设施产权单一降低了利用效率105-108

    4.2.3 水利设施经营权模糊导致农户不能参与用水管理108

    4.3 灌溉农业进展的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推进机制108-113

    4.3.1 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转变109-110

    4.3.2 放开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110-111

    4.3.3 明确界定集体水利设施产权主体,解决所有权主体缺位111-113

    5 灌溉组织制度与灌溉农业进展113-140

    5.1 我国的灌溉组织制度113-121

    5.1.1 国家灌溉113-115

    5.1.2 农村集体灌溉115-116

    5.1.3 农民个人(单户或联户)灌溉116-117

    5.1.4 农民合作灌溉117-119

    5.1.5 农民用水者协会(WUA)灌溉119-121

    5.2 灌溉组织制度对灌溉农业进展的影响121-131

    5.2.1 国家灌溉:居主导地位但与末端衔接不好122-125

    5.2.2 农村集体灌溉:地位与作用日趋退化125-127

    5.2.3 农民个人灌溉:广泛有着但个体力量极其弱小127-128

    5.2.4 农民合作灌溉:有自身优势但进展不足128-129

    5.2.5 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综合效应显著但需要更科学的组织管理129-131

    5.3 灌溉农业进展的灌溉组织制度推进机制131-140

    5.3.1 大力进展国家灌溉:改造老灌区,建设新灌区131-136

    5.3.2 恢复进展集体灌溉:革新机制,国家参与136-137

    5.3.3 扶持进展合作灌溉:吸收农户参与灌溉管理137-139

    5.3.4 补贴个人灌溉:“农民抗旱,政府写单”139-140

    6 全文总结与探讨展望140-144

    6.1 本论文的探讨结论140-142

    6.2 本论文的革新之处142-143

    6.3 未来的探讨展望143-144

    主要参考文献144-155

    附录:山东省农业生产用水调查问卷(卷样)155-159

    致谢159-161

    在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活动16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