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农业经济管理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5377 浏览:201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次贷危机以来,在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与欧美债务危机反复冲击的大背景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日益显露,中国适时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在介绍人民币国际化内涵、收益、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分别从功能路径、制度路径、空间路径、时间路径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现实条件路径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国际货币定义为: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类似金属货币所具备的一般国际价值尺度职能,具有国际清偿货币的作用,可为各国政府和银行所持有,作为外汇平准基金干预外汇市场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则是指在保持本币所拥有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的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成为国际上担当结算职能、投资职能、储备职能的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一)获得铸币税收益,增强国际影响力

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而获得超币制造和管理等成本之外的铸币税收益。并通过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影响别国货币政策和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从而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二)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降低美元贬值带来的资产损失

截至2012年初,中国外汇储备3.18亿美元(65%为美元),持有美国国债8000亿。美国在次贷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和美债大幅缩水,损失巨大。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后,能有效的减少对美元的支出和需求,从而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减少资产损失的风险。

(三)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企业在进行国际投资和商品货物交割时,就不用担心货币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直接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能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于中国这样贸易大国尤为重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

(一)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力地支撑了人民币国际化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平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3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无疑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长的主要动力。

(二)巨额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具有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

2012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24万亿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三成。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进口额的30%左右,中国已远超这个比例。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稳定的币值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

亚洲金融危机中,面对周边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压力,我国政府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2005年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依然保持币值稳定,赢得了国际信誉。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功能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在功能上应坚持 “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路径。首先以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职能为切入点,在主要贸易伙伴和周边国家以结算货币的形式出现。2009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试点地区由扩大至20个省、市、自治区,跨境贸易结算境外地域扩展至所有国家。其次是以实现人民币国际投资职能为突破口,逐步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货币。2010年,新疆率先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2011年,温州宣布实施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人民币的国际投资职能逐步显现。最后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为主要标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储备货币。截至2012年2月,央行已与16个国家签订了超过1.3万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并先后在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多达590亿元。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都推进了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进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在制度安排上应坚持“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国际货币”的路径。自中国加入WTO以后,便意味着人民币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2010年,央行发布《关于持有境外人民币的相关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 2011年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这意味着人民币逐渐实现有条件的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并朝着资本项目下完全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方向发展。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在空间上应坚持“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的路径。中国在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基础上,使人民币以硬通货的形式在周边国家广泛使用。人民币由周边化走向区域化的过程中,中国应不断提高与亚洲国家的货币互换协议额度,并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区域货币合作组织等形式,充分发挥人民币在区域内的结算、投资、储备职能,实现区域化。最后,在区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流通量和范围,实现全球化。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应该分阶段稳步推进。1993-2009年为第一阶段,人民币自1993年成为边贸结算货币,到2009年建立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已基本实现“周边化”的结算职能。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第二阶段,即在2009-2020年间应在香港和上海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参与东亚货币合作。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因此202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应继续稳定发展经济,完善国内金融体系,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杨均华.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与路径的多维思考.[J].对外经贸.2012年第1期
陈四清.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J].中国金融.2011年第14期
[3]徐杰.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利弊、路径与战略选择.[J].区域金融研究.2012年第4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