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七年级数学教学 >阅读人物传记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规划人生能力小结

阅读人物传记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规划人生能力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10075 浏览:358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愈来愈深入,高考试题阅读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占据了试题中的主导位置,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眼帘,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走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仅2011年考查人物传记的,就有“新课程全国卷”,其中包括山西在内的有8个省区,“辽宁卷”、“福建卷”、广东卷”等,传记内容涉及到朱启钤、华罗庚、黄宾虹、袁隆平等名人,考察内容新颖,形式奇异,设置问题各不尽同。传记阅读考查以其崭新的面貌走上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文体特征、语文特色以及描写方法,都应该有一个明白清晰的概况,这样以来,阅读人物传记,培养学生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而迫切。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人物传记的性质和分类。人物传记,是在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下,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和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根据叙述人称看,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根据表达方式看,分为一般传记和评传;根据创作方法看,又分为“小传”、“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回忆性文章”和“小说化传记”等类别。传记的文体性质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在近两年来的新课程高考试题中,考查内容的选材大多以评传为主,一方面,注重结合伤口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注重了运用传记知识分析作品。因此,在阅读人物传记中,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迫在眉睫。因为这种能力是学生顺利完成并解答传记试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学生阅读、理解、感悟、顿悟、解答中,必不可少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这种过程中,体味人物传记的生活情趣。领略传主的性格形成,思考并设置教学情境,根据传记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并敢于总结,能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能融会贯通,言简意丰,文辞婉约,语言生动,形象逼真,回答自然而然,言有尽而韵无穷,正是寄于此物。在这种阅读思维的浩瀚中,教师的引导和循循善诱,其作用是无形但巨大的。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这个平淡而又实在的哲理。
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培养学生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怎样开展才能卓有成效呢?

一、要培养学生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必须注重分析综合能力的形成

教师要点拨指导,使学生了解各类传记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掌握传记内容、含义及其作用,学会分析总结作品中传主的主要事迹,生活经历,贡献成就等内容,紧扣古今中外不同传记的特点,学习并体会意味深长,动人心魄,瑰丽奇妙的语言特点。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通过几个片断记载,叙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不同经历,精心选择了典型事件,运用了大量的不同人物语言,来直接刻画孔子的形象。例如,
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通过以上的语言片断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人生选择与社会现实的种种碰撞,也能体会到孔子在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前在小学时,看到孔子僵化死板,正襟危坐的圣人形象,在这儿给学生带来的戏剧化的脸谱。
又如:2009年宁夏、海南高考试卷,人物传记为《寻找教育的曙光》设置了这样一个理解试题,“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
这个试题中的考查是对信息筛选的一种尝试,要注意传记中句子的深刻含义,即“甘”与“苦”,然后明确了精彩句子中语言描写的深层含义,逐条梳理,答案自然就水到渠成。
“乡间山清水秀,尽你游览。早上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山,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
答题中所谓的“甘”的内容,通过优美动人,诗意的描述,对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又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个恰当而公正的评价,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人们眼前,让每个学生感受颇深。

二、要培养学生自我规划人生能力,必须注意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

所谓鉴赏评价能力,就是让学生对传记人物的传主生活经历、主要事迹、特殊贡献、精神世界及其人生追求进行恰当的思考评价,对于传记中的作者观点,作者倾向,作品的优劣高低进行鉴别与判断。
关键问题,是对传主真人真事进行理解,了解他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种因素。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坛上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杜甫,他的诗风以沉郁顿挫,被人称颂,但是细心的读者都可以发现,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活情趣。“迟日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百花娇莺恰恰啼。”这类作品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不仅没减少他忧国忧民的情愫,反而增添了无穷的动人魅力。
人物传记亦是如此。通过典型作品中的典型事例和生活细节,展现生活情趣,来理解他在传主生活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刻画了怎样的内心世界。
《父亲的家谱》中,就是这样的事例典范。传记以家庭生活为叙述主线,记叙了一个平凡百姓的故事,作者把主人公的经历和国家的发展变化紧紧联系在一起,读者可以从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在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历史缩影。
学生读了这部传记,就能明确“概括父亲陈星伍的人生经历”这类试题的涵盖内容,知道运用何种对答方式,明确作者的褒贬倾向,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家谱》中“家谱”二字深刻而特殊的含义,其一是指父亲的特殊出身;其二是指父亲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其三是指通过父亲的经历反映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传记一波三折,风趣幽默,体现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情意。

三、要培养学生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必须注重探究实践能力的形成

应对这类的题目,必须让学生明白,就像写一篇小型议论文那样。必须有观点,有事例,有分析,有论证,尤其是要有感彩,要把自己投入到文本试题中。像对待亲人,对待朋友一样,娓娓道来,身临其境,才能做到条理清晰,令人轻松愉悦。和传主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在探究中体会到趣味性、可读性。
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在《对贺者》一文中曾说,“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教师如果把握了这种情感,让学生体味探究能力的形成有莫大的帮助。因为每一部人物传记,蕴含的情感是多方面的,叙述的人物形象也是不相同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的情感内容,也是复杂而多变的。
杨朔的《荔枝蜜》赞扬了蜜蜂的采蜜精神,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乐于奉献;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表现了在旧私塾的制度下枯燥无味的生活和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情景;艾青的诗,让人眼中含泪,因为对大地有深厚情意;贺敬之则以亮丽的诗句,写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朱自清以女性美的笔调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的美……
传记文学则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的前半生》令人掩卷长叹,感慨不已。溥仪在这部自传体中,阐述了他的人生道路,如同轨迹一样,渗透着近现代的变迁,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折射出在自身改造过程中,国家进步与文明的伟大曙光。《胡适自传》中第一章《先母行述》记述了母亲的温顺、善良、宽容而又刚气的品德,表现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不懈追求,形象地表现了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
明确了这些情感,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去探究,即使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一点点收获,哪怕是不正确的东西,甚至是错误的答案,教师也要大胆引导,鼓励和肯定。兰本达教授说过,“一节课。上课时学生活动时间越多,你就越是一个好老师,甚至是一个优秀教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了所思所想所感,有了独立见解的思想火花,之所以要大胆肯定和鼓励,是因为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也开始出现了。
新课程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改的精髓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只要养成了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规划人生的能力是会逐步形成和提高的。
注释:
王本华,刘真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陈鸣.父亲的家谱[N].南方周末,2011-02-03,A09.
[4]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5]黄伯言.胡适自传[M].合肥:黄山书社,1986.
(张俊虎山西省襄汾县襄汾高级中学0415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