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实践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让革新飞扬在语文自主学习中站

自主学习让革新飞扬在语文自主学习中站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6922 浏览:231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新世纪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新,从中感受到乐趣。这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激活文字,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教师如何能激起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是关键。例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的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仅深刻记住了所学知识,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充满了吸引力,使学生更喜欢学习语文。

二、放飞思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怎么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的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

源于:论文写法www.udooo.com

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意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妙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英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三、鼓励质疑问难,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会激起思维的不平衡状态,以求新的平衡。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如我在教学《白杨》一课时,当学到“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个关键句时,我适时点拨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根据句子试着提出几个“为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到新疆工作?”“为什么爸爸要带我们到新疆?”“爸爸为什么要介绍白杨树?”这些颇有质量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让学生体验到课堂的乐趣。对于这样的质疑,我加以鼓励,让学生互相去讨论、争论,给他们提供再读书、再思考、再认识的时间,鼓励他们求异思维。这样,就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机械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体验到创造的情趣。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阳原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