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世界文学史 >简述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聚和性”意识

简述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聚和性”意识

收藏本文 2024-02-18 点赞:32885 浏览:1483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作为文学巨擘和道德圣哲,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早已彰显在每一个阅读过他的著作并受其影响的人面前。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托尔斯泰的评价总体上是肯定的、推崇的,尤其是对艺术成就。但具体评论中,也有一些分歧,这些分歧最集中地体现在思想家托尔斯泰与艺术家托尔斯泰的联系不足上及具体作品的评价上。我国学界除了译介国外的学术观点以外,主要是以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视角来探讨的,然而,仅以这一视角来评论托尔斯泰这样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显然是不够的。本论文力求以东正教“聚和性”(C060pHocTb)这一视角来探讨这一不足,因为“聚”反映了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对上帝的信仰,即对“博爱”思想的推崇,“和”又反映出他创作中对不同思想的包容。本论文将结合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主要作品《童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哈吉·穆拉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探究“聚和性”意识是如何体现在其创作文本中,并揭示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的联系,进一步挖掘“聚和性”意识在作家生命中的根源。文学批评探讨对象是本身就很复杂的文学现象,解读托尔斯泰这样一位复杂性和多样性作家时不能用什么结论来概括,也不必概括。评论家们往往受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及个人的限制,不管怎样力图做到客观的评论,都无法真正达到。本论文倡导回归到文本本身,去感受托尔斯泰作品创造出来的许多美好和真实的东西,领悟他作品的永恒作用。关键词:聚和性论文列夫·托尔斯泰论文小说创作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6

    前言6-9

    第一章 百年托尔斯泰9-21

    第一节 中国探讨近况9-11

    第二节 俄罗斯探讨近况11-17

    19世纪俄罗斯评论界对托尔斯泰的评价11-14

    20世纪俄罗斯和前苏联评论界对托尔斯泰的评论14-17

    第三节 西方探讨近况17-19

    第四节 “聚和性”意识视角下的探讨作用19-21

    第二章 和而不同:“独白”与“对话” ——“聚和性”意识在创作中的体现21-42

    第一节 以巴赫金笔下的托尔斯泰谈起21-22

    第二节 以创作的时空演变看“聚和性”意识22-40

    2.2.1 孩子“真诚的爱” ——《童年、少年、青年》的贵族成长史24-28

    2.2.2 对人性的关爱 ——《战争与和平》开创现代史诗28-31

    2.2.3 一个女人的爱 ——悲剧的家庭史诗《安娜·卡列尼娜》31-36

    2.2.4 宗教之爱——《复活》的心理历程36-39

    2.2.5 小篇幅、大容量:最后一部作品《哈吉·穆拉特》39-40

    第三节 以“独白”到“对话”40-42

    第三章 虔诚的探讨者 ——“聚和性”意识在作家生命中的根源42-55

    第一节 追溯社会不足43-47

    3.1.1 托尔斯泰笔下初期的农奴制度43-44

    3.1.2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44-45

    3.1.3 资本主义和农奴制度带来的矛盾45-46

    3.1.4 沙皇专制下的国家体制46-47

    第二节 回归故里47-52

    3.2.1 家族中爱的传统48-49

    3.2.2 “爱”的精神导师49-50

    3.2.3 寻找生命中的“小绿棒”50-52

    第三节 真正的教徒52-55

    第四章 “聚和性”——托尔斯泰创作的灵魂55-59

    第一节 聚而不散、和而不同55-56

    第二节 “聚和性”意识的当下社会作用56-59

    结论59-6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