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世界新闻事业 >简析会报报道中体验式报道设计

简析会报报道中体验式报道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10997 浏览:455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体验式报道是指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记者以第一人称形式深入现场,对客观新闻事实进行亲身体验采访,从而获得真实报道的新闻报道形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报道方式,《小撒探会》栏目在报道时究竟注重怎样的取舍,使之成为报道的品牌,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小撒探会》
一年一度的是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媒体以极大热情参与报道,以为横断面呈现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生态以及改革发展的节点。因此在期间,采访到参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得到相关的重量级信息和观点,是各媒体和记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同时,在如此重大的报道中彰显频道和节目特色,选择适合自身形式的报道,完美地表达相应的内容,更是各大媒体和记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形容,媒体报道的本身也是中国政治生活多元化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2001年,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推出了特别节目《小丫跑》。《小丫跑》的出现打破了当时传统的报道形式,栏目主持人王小丫以记者的身份,通过会里会外的跑动报道各大热点话题。《小丫跑》采取《经济半小时》最擅长的民生调查形式,通过名主持人的新闻采访报道梳理热点内容,这不仅深化了节目主题内涵,也改变了当时报道的形式。2006年,电视台《小崔会客》栏目也推出特别节目,邀请与会的代表和省部级官员进入演播室,与主持人、观众一起畅谈地方发展成果和经验。节目一改以往高官访谈的常规语态,在崔永元独有的主持风格下,幽默探讨深刻的道理,轻松对话严肃的政策。《小崔会客》在当时的报道中实现了主题报道的创新和突破,高立意、低视角地展示了地方和部委的成绩和问题,也彰显了嘉宾个人的魅力和性格。
2005年,刚刚开播的社会与法频道推出了由撒贝宁主持的大型访谈节目《和谐社会话》,由于节目中并没有亮点出现,影响十分有限。经过重新策划,2006年社会与法频道继续推出特别节目《小撒探会》。作为以法制宣传为主体功能的电视频道,社会与法频道怎样去完成政治性很强的报道,在策划之初就必须确立节目的定位问题,讨论以“探究民意、见证立法”为主旨并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报道形式——“探会模式”。“探会模式”中的“探”是一种极具开拓性的动作——侦察打听,同时这样的动作也是一种追寻和探寻的过程,它往往能够激发起观众的兴趣。正是这种极具动感的报道形式使《小撒探会》与其他的报道节目之间具有了强烈的传播差异性,一开播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过短短三年时间,《小撒探会》与《小丫跑》、《小崔会客》齐名,成为央视报道的品牌节目,在受访官员认可率、受众提及率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居于同类节目的前茅。那么,《小撒探会》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探会模式”,在选取内容、报道形式方面有着怎样的特色?
经过7年的探索和发展,《小撒探会》逐渐探索出自己独特的节目内容和节目模式。突出差异性,打造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解决好为谁探会、为何探会这一问题。《小撒探会》在报道内容上紧紧抓住当时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综观7年来《小撒探会》播出的节目,发现其所选选题无一不与百姓的衣食住行联系在一起,从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引申到国家的立法和制度的实行等等。
从上表7年的选题中,我们发现《小撒探会》节目是根据当时公众最为关心的民生、法治热点话题,寻找当下最需要怎么写作的群体需求,带着这种需求和问题去进行探究。既然解决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问题,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节目设计上就得符合百姓喜好的一系列构成要件,从需求出发,设计节目内容和环节。《小撒探会》特别节目从2006年开播至今,主持人撒贝宁以记者的身份进入第一现场,体现出“我在场”,“我记录”,“我报道”的态度。《小撒探会》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体验式报道。体验式报道属于一种创新的报道方式,那么《小撒探会》在报道的时候究竟注重怎样的取舍,使之成为具有撒贝宁特色的体验式报道呢?
体验式报道在《小撒探会》节目里,充分体现在主持人走下主播台,成为一名记者,通过对新闻事件的体验、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加生动、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将受众“带入”到新闻现场。与其他新闻报道方式不同的是,这类报道将原来新闻报道中的“听他说”变为“我自己说”;变“你做我报”为“我做我报”。这种报道形式上的变化使主持人的身份多变,处理好新闻的传播者和事件的参与者这两者的关系就成为节目的关键。
2012年3月11日,《小撒探会》播出了特别节目《一袋大蒜引起的纠纷》,一袋不到50元的大蒜由于处理不当,最后引起了巨大的邻里纠纷,类似这样的事情不仅在农村在全社会时有发生,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正是由于这种普遍性,类似的选题在很多电视台都有制作,但是绝大部分媒体注重表现的是矛盾双方激烈的争吵,冲突的形成过程以及当中形成的激烈的情感碰撞等。而在《一袋大蒜引起的纠纷》节目中,“小撒探会基层体验”,占节目片长的三分之二左右。讲述了一袋不到50元的大蒜在堂兄弟之间是怎样引发出一场打斗,而这场最终造成一人轻伤,一人被拘留的纠纷又是怎样在基层调解员王成玉的调解下得到协商解决的故事。主持人撒贝宁以记者的身份,从早上8点到晚上20点,12小时全程跟随采访报道。虽然身为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和法制节目的主持人,撒贝宁在整个调解现场并没有参与其中,只是旁观,客观记录基层调解工作整个过程。但是在现场调解之外,在矛盾双方中午休息或者跟随王成玉在“庭外”调解的过程中,撒贝宁则以个人的身份提供一些建议。这样不仅维护法庭纪律,尊重了客观事实,也表现出了一个法制节目记者理性之外的感性。撒贝宁在这一部分,除了感受到基层调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乡村调解员工作的不易与艰辛之外,也表达个人对基层调解员工作的感悟和感动。
虽然《小撒探会》中撒贝宁作为记者走基层,了解群众

源于:科技论文www.udooo.com

所关心的问题,但是在报道中并没有特意强调或者浓妆重墨的突出“我在场”的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让事件报道成为记者本人的“秀场”。可以说《小撒探会》在处理传播者和参与者的关系上,注重回归传播属性,尊重媒介特点,并且按照传播规律办事,发现价值需求和实现了媒介功能。

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