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思想政治工作 >有关于改革开放在新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推进革新开放

有关于改革开放在新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推进革新开放

收藏本文 2024-02-04 点赞:5375 浏览:121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社会主义社会是必须经过改革而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应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法治、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坚定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要靠深化改革开放。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条基本要求,“是体现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P66,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八条基本要求的第三条,即“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是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提出来的,也是作为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提出来的。

一、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社会是必须经过改革而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18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90年写的一封信中就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P693至于引起这个社会“经常变化和改革”的内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倡者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同旧社会的同类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它“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此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3]P214—215,但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3]P213—2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依据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找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国内危难局面以及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国际竞争压力,带领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把握人民愿望和时代主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实践探索中,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P3,并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统一的基本路线,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国内政治风波和苏联东欧剧变的考验,更加坚定地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4]P368,“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4]P370。

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的伟大革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5]P5。
改革开放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完善和发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始终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推动,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来加以发展。离开了改革开放这一新的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与时俱进地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会逐渐丢失其先进性和优越性。30多年来,改革开放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着眼,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创新,使这些体制愈加体现出符合客观实际、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是一场激发中华民族创造活力的新的伟大革命。促进和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转变,激发中华民族创造活力,是改革开放作为新的伟大革命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把人们从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推动社会日益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环境,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极大地调动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开拓美好未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改革开放是一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革命。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践第一,尊重实践和人民首创精神,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它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它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并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上大胆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经过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洗礼,党和人民愈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要靠深化改革开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应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要靠深化改革开放。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长期利好我国发展的人口、土地、外贸以及国际安全环境等诸多要素红利逐渐减退和消失,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积累和孕育新的优势。例如国内,虽然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随着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积累明显优于许多发展中经济体,新的劳动要素禀赋优势正在形成。虽然世界经济“弱增长”格局和与此相伴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挤压我国外贸增长空间,但我国扩大内需潜力巨大。据专家测算,随着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成长,我国到2020年潜在消费规模将达到45万至50万亿元,足以支撑未来10年我国7%至8%的中速增长;随着城镇化不断加快,未来10年

源于:论文大全www.udooo.com

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会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农民工市民化按人均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的较低口径计算,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6]再如国际,虽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各国共同利益诉求的国际大势下,应对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分工合作,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合作,这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增强话语权提供重要机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特别是处理大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筹码;世界新兴产业的新发展、科技创新的新突破,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带来良好契机。这些新的优势,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大量的制度红利,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靠深化改革开放。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近十年特别是在最近五年取得新进展,但发展方式粗放的特征仍较明显,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创新能力不强、内需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而代价过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八大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决策,作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部署[5]P10。十八大的决策与部署,既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又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顶层设计,在实践中能否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改革开放是关键。例如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通过保障不同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5]P11,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再如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增强科技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支撑能力。又如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是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着力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还有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体制性障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及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无一不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付诸实施。
推进法治,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要靠深化改革开放。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已经为保证人体地位、保障人民自由人权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过改革开放,人民经济文化利益和政治社会权益迅速扩大,其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不断充实。但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制约人民利益权益实现的深层次矛盾凸显,人民对法治、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诉求强烈,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矛盾、回应诉求。例如,完善协商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怎么写作型政府,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等,必须通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以实现。又如,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受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及缩小收入差距、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解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财富靠人民创造、由人民共享,也同样必须通过消除资源和权力垄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途径加以实现。
坚定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要靠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P61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早在1992年视察南方发表谈话时就说过:“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4]P37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经过改革而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才能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姿态更加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真正成为人民大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承载着几代中国人、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凝聚着亿万人民的伟大“中国梦”。新世纪新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条件、更加接近实现这个伟大“中国梦”,但“圆梦”的过程依然需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最大限度地释放蕴藏于“素朴的人民园地”的积极主动精神和巨大创造能量。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但改革开放的诉求与期待增多、空间与潜力巨大。如果说30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是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的话,那么,现在党正开始新的一次伟大觉醒,这就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开放。“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人民的新期待、时代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日报,2012-12-9.
[6]改革面临各方利益掣肘,建议成立新体改委[N].北京:新京报,2012-11-17.
责任编辑 张荣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