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思想政治网 >“旁观者效应”谁之过?

“旁观者效应”谁之过?

收藏本文 2024-04-10 点赞:23002 浏览:1062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中博弈论的角度分析社会学中“旁观者效应“问题,从社会实例入手分析跌倒的老人和旁观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首先依据道德满足感、法律惩罚、帮助成本、讹诈收益等变量构建了老人和旁观者的收益函数,接着建立了完全信息动态和非完全信息动态两个模型。在完全信息动态模型中,在理性人的前提下,依据成本收益原理判断旁观者和老人的选择,并侧重分析了影响老人决策的重要因素,得出法律对讹诈的惩罚力度决定了老人是否会选择讹诈。在非完全信息模型中,设计了信号机制,检测定旁观者为高道德和低道德两种,并求解了混同和分离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解。从旁观者的成本收益角度解释旁观者“冷漠”的原因,从而,得出影响旁观者选择的因素最主要是成本和道德满足感。最后,本文探讨了法律的缺失和道德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变化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成本收益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道德法律
一、引言
我国已经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5亿。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有30%出现过跌倒,据此估算我国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而跌倒往往是导致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06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每10万人中就有近50人是因为跌倒死亡的,据此推算,每年就有几万老年人直接死于跌倒。
但是与此相对的却是社会上“扶不起的老人”的风潮,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udooo.com

鹤案”,伸出帮助之手的旁观者反被老人讹诈。而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中,旁观者的冷漠更是令人发指。关于民众的“道德滑坡论”、“旁观者效应”等等说法层出不穷,而法院对于老人讹诈的两个“荒唐”判例,更造成了关于“扶老人”社会信任体系的整体垮塌。
本文尝试从博弈论的视角,对于扶老人的行为进行分析,首先找出影响参与人双方的道德满足感、法律惩罚、帮助成本、讹诈收益等因素,建立完全信息动态模型探讨影响老人选择讹诈的原因。接着侧重分析旁观者的道德水平对于博弈的影响,在不完全信息动态的模型中延续了成本收益分析的思路,将旁观者的类型加以划分,得出影响旁观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的构建与博弈分析

(一)完全信息动态模型

1.模型检测设

该模型有如下检测定:(1)旁观者和老人的的最佳行动都是使自己的效用函数最大化,即双方都是理性的。(2)效用函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质的,如旁观者为帮助老人花费的金钱、时间等等,另一部分为心理感受,如旁观者因为没有帮助老人受到的道德谴责等。物质效用和精神效用两个部分具有线性可加性。(3)对于旁观者和老人来说,双方的选择和收益函数都是共同知识,双方已知。(4)效用传递,旁观者帮助老人所付出的金钱、时间等等因素能传递给老人。

2.变量说明

考虑一个老人跌倒,旁观者经过的情景。对于老人来说,其行动集为{讹诈,不讹诈},而旁观者的行动集为{帮助,不帮助}。博弈的时间顺序为:老人跌倒,旁观者决定是否上前帮助,如果老人观察到旁观者选择帮助则决定是否讹诈,博弈结束。
双方的收益函数构建如下:
H——表示旁观者帮助所耗费效用,并检测设此效用能完全传递到老人,即老人受到帮助时能够同样获得H的效用;
M——表示旁观者在成功帮助老人后道德满足感,前加负号则表示旁观者因为没有帮助受到的道德谴责(代表相应的损失),此处检测设M-H>0;
C——表示老人讹诈可能所得;
e——表示老人的受伤水平;
a——调整系数,0~1之间,意味着即使旁观者不帮助,也存在老人恶意讹诈的情况(在现实中时有发生),此时旁观者的损失为老人讹诈损失乘以调整系数,加上道德心情损失。

3.模型建立

根据上面的标准式,将此博弈以博弈树的形式描绘如图1所示。
在博弈的第二阶段,若旁观者选择帮助,讹诈的收益H+C比不讹诈的收益H高,所以老人会选择讹诈;而旁观者若选择不帮助,老人进行恶意讹诈(比如赖上旁观者或者进行恶意勒索、甚至子女帮助讹诈)收益-e+C*a也比不讹诈的收益-e高,因此对于老人而言其最佳策略为(讹诈,讹诈),若旁观者预测到老人的收益为(讹诈,讹诈),则第一阶段旁观者选择不帮助的收益-M-C*a比选择帮助的收益-H-M-C的收益高,因此旁观者最佳策略为不帮助,因此博弈的逆向归纳解为{不帮助,(讹诈,讹诈)}。
由于讹诈存在的法律惩罚风险,接下来我们向模型中添加一个变量L,其意义是表示老人在讹诈过程中可能的遭受法律惩罚损失。L的大小取决于法律的严格程度,法律严格程度越大,L的值越大。
此博弈的标准式表述如表1所示。
那么当旁观者选择帮助时,老人讹诈之后的收益变为H+C-L,旁观者选择不帮助时,老人讹诈之后收益为-e+C*a-L。
当法律在搀扶老人相关救助和规定上比较松弛使L的值很小,如果C*a-L>0(因为a<1所以C>L)那么根据逆向归纳法,老人仍然会选择讹诈,因为讹诈的收益仍然比不讹诈高。
当法律极其严格时,即在C-L<0的情况下,讹诈反而会给老人的收益带来负值,此时老人严格占优的策略为(不讹诈,不讹诈)。给定老人的最优选择,旁观者帮助的收益M-H大于其不帮助的收益-M,因此旁观者选择帮助。在C-L<0,子博弈精炼解为{帮助,(不讹诈,不讹诈)}。

4.结果分析

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L表示了老人在讹诈过程中可能的遭受法律惩罚损失,L的大小取决于法律的严格程度。联系现实,若法律规定对于讹诈行为有足够的惩罚,那么老人必然不敢“以身试险”。因此宽松的法律可能是影响老人选择讹诈的原因之一。

(二)不完全信息模型

旁观者在这个博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旁观者的帮助与否可能直接决定着老人的生死,而在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中,旁观者的冷漠令社会震惊,本文设计信号博弈将旁观者的类型分为高道德和低道德,对旁观者的策略进行分析。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