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双语教学 >新课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情感教育前言

新课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情感教育前言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7195 浏览:230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情感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生活并得到了广大教师和社会的普遍赞同。情感教育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
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能够融合进情感教育,注意情感熏陶,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在个性方面得到良好发展,从而能使我们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情感渗透贯穿教育始终

教师快乐、饱满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指出: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教师以满腔的爱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和谐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学习中的体验和理解各不相同,获得成功的能力也不一样。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或鼓励,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展示给大家,或促其成功,或帮其成功。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以高昂的、平等的态度,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和谐与轻松。师生情感的和谐交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要向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灵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要发自肺腑的表达对学生的喜爱和赞赏之情。让学生抱着喜爱的态度走进数学课堂,把老师的情感融入学生的心中,以情感人,师生的心贴得更近,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不仅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老师思维的发展,在和谐的氛围中迸发出灵感。

3.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情境要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调出学生的既有经验,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设计好这一情境的程序,让学生在这一程序中开展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上课伊始,老师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1/2,5/6,7/25,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情境。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中。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奇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1/2却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又说分母应是偶数的分数,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7/25却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正当学生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学生的认知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参与一种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4.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教材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好。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显性和隐性的差别,如何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着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美,创设恰当的“情境”,比如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形象动态情境、质疑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情境等,精心设计教案,使知识通过情感作用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教材、完成教学目标,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使“情境”为教材所用,突出学科价值。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理解题中许多抽象的数学术语的含义,比老师反复的解说费时少,效果却要好得多。

5.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不乐意回答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怕出错被同学们取笑。其实,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也是形成学习的积极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因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课堂上,多鼓励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学生大胆发言,然后加以表扬;让比较内向的学生回答讨论的题目,并加以肯定性的评价;激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探索,加以赞许的表扬,效果都很明显。对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学生适当地给以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总之,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当代教育教学论坛》,20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09.8.
[2] 石峰.《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新时代教师》,2010.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