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土木工程 >阐述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理由电大

阐述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理由电大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4725 浏览:112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地质灾害对于国民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在防治工程中的方法、技术、材料方面都在不断地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危害,然后探讨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灾害防治;管理措施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岩土工程是致力于工程安全运行、地基改良而发展起来的,缺乏环境保护以及关注地质灾害的观念或者说仅从工程观点出发,从而导致了非但没有实现对成层地基的加固,反而进一步诱发了更严重的地质灾害。例如某些水电站、矿山以及抽水蓄能电站都体现出了这一教训。为了尽快地弥补这一空白,在20世纪90年代设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即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一门研究、解决工程从规划到竣工,甚至后期运行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学科。这一学科将地质环境、地质体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包含地质灾害防治与岩土工程两大方面。其中地质灾害防治是对认为或者自然作用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治与防范;岩土工程是一

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udooo.com

个涵盖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思想的综合体。这里所说的地质灾害指由于认为或者自然因素所引发的人民生命财产或者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了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提到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山体崩塌、泥石流、地裂、地面塌陷等。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危害
我国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的国家,西面是全球最高的青藏高原,东临太平洋,南面是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构造带及特提斯构造带的交汇处,具有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加之我国经济落后、人口众多、承载能力弱的国情,从而形成了灾害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影响面宽以及损失严重的现状。地质灾害的发生会极大地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同时还致使公路、航运、铁路、堤坝以及通信设施毁坏,为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地质灾害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称为自然灾害,另一种是由于人为的活动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干预的加强,就目前的地质灾害分析表明,我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属于人为原因,尤其是大规模的、不合理开采能源。

2.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土体在受到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人工切坡、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沿着软弱带整体或者分散的下滑现象。诱发滑坡的原因有:地表水的冲刷、浸泡;降雨与降雪;地震;河流等地表水体的不断冲刷;蓄水排水;开挖坡脚、劈山放炮以及乱砍乱伐等。

2.2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是由于降水作用,在山坡或者沟谷发生的一种携带大量的泥沙、巨砾以及石块等物体的特殊洪流,是一种高浓度的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泥石流的诱因主要有:不合理放置的弃土、弃石及弃渣等;乱垦乱伐;不合理开挖。

2.3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主要包括地裂缝、地面塌陷以及地面沉降等。目前我国发生地面沉降以及塌陷的城市已经逐年增加,最大的沉降量已经达到3m,这些城市有的独立成点,有的相互连接成为沉降带。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有:大量抽取地下水;表面溶岩活动;不合理地开采地下矿产资源等。

2.4崩塌

崩塌主要是指处于陡坡上的裂缝分割岩体由于根部空虚而发生局部移滑、折断压碎而失去稳定性,从而从母体翻滚堆落在沟谷。崩塌的主要诱因为:道路工程开挖边坡;开采矿产资源;水库蓄水以及渠道渗漏;强烈的震动等。

2.5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远远超过了正常状态下的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例如采矿、铁道以及公路建设进行的开挖带来的地质灾害有地面塌陷与沉降、土壤侵蚀、滑坡与泥石流、荒漠化、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等。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如下特征:诱发速度快、灾害损失大、诱发灾害面广。例如: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局部旱涝灾难,1998年的洪灾带来了200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以及1432人的生命代价。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
3.1工程防治。工程防治措施主要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工程的防治措施适用的条件以及方式主要有:工程的防治措施它是防治地质灾害的组成部分,适用于工程防治措施的条件及方式。大多数的房后切坡所造成的小型滑坡,应该选用滑坡后缘的地表进行排水、前缘的支挡或者是削方减载护坡等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是比较适应的;但是对于中型以上的滑坡,首先应该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选择工程的防治措施。
3.2生物防治。生物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指植树造林,种植草地,对山坡进行保护,合理的开垦放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适用的范围广、投资小、改善现有的自然环境的状况,促进生态的平衡、防治的作用延续的时间比较长。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挥这种方法的效益。根据调查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自然环境的条件,应该对泥石流的区域、地面塌陷的区域以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采取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的防治措施,来改善目前的自然环境,以便达到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生命财产的损失。
3.3避让措施。避让是岩土工程在雨天中经常使用的措施,还有一种是搬迁避让。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对灾害的可能发生情况进行估计,针对危险大、危害性强的地质灾害,如果防治费用超过了再建房或者是搬迁费用的情况下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此时要实行搬迁避让措施。
4地质灾害的管理措施
面对地质灾害要以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互结合以及进行全面的规划,做到突出重点的原则。其中大量的地质灾害是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这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减灾、防灾当中所积累的经验,其中有一些地质灾害在发生前是可以被人们捕捉到前兆的。政府的相关部门就可以通过这些捕获来的信息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警,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目的;第二点是由于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应该由各级的人民政府来负责和治理,如果是人为的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就应该以“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来处理。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来说,它的投入量十分的庞大,施工建设的时间也很长。我国有相关的条例明确的指出,自然地质灾害的治理应该由各级人民政府来承担,政府以及受灾地区的地方政府等各级政府对于治理灾情都有责任。第三点是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分工协作的原则来治理。我国的《条例》第七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国务院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是全国各地的地质灾害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管工作进行负责。而国务院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方面应该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有关的地灾防治的工作进行负责。县级以上各地的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的主管部门则对自己本身所在的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负责,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等相关的工作。地方的政府应该成立街道抗旱防汛以及预防一些地质灾害的工作小组,进行领导的工作。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的体系以及检测预报的网络。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愈加的明显,地质灾害的发生形式以及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为此我们必须要研究与探讨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技术,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岩土工程的开展。此外要明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具体开展岩土工程施工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的地质情况,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来制定综合而全面的防治措施,从而最终确保岩土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王政,傅荣华,刘洪炼,杨涛.某输气管道线路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建议[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
刘江波,李波,孙黎丽,李军强.峡谷地区小水电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研究——以泸水县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