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体育教学 >简论化高师院校化进展战略资料网

简论化高师院校化进展战略资料网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5400 浏览:174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封闭式“师范教育”正在向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演变,高师院校的师范教育面临新环境,也出现了新问题。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保持教师教育特色,制定专业化发展战略成为了高师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高师院校 教师教育 专业化
教师教育是高师院校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亦是高师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而伴随着我国封闭式“师范教育”向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演变,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领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对高师院校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和挑战,因此,高师院校有必要认真探讨和研究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战略。

一、教师教育新环境

1.教师教育受到广泛重视

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他还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这些重要论述昭示了教师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教师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育新政重塑教师教育大背景

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基础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的大社会背景下,高师院校面临着教师培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养大学化、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教育一体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背景。因此,高师院校只有紧紧跟随教育发展趋势,适时制定发展与改革措施,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浪涛中站稳脚步。

3.教育部推出改革意见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提出了10项基本意见,特别是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方面,提出了“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聘请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教师”“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等新要求。各高师院校应遵循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教师教育改革政策,培养教师教育优秀人才。

4.“师范”特色面临危机

我国教师教育已形成了两种发展思路:一是综合性大学(包括综合性师范大学)在原有的专业教育平台上辅修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二是师范院校是在原有的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教育。可见,教师教育已经不再是师范院校独有,师范院校的“师范”特色正面临危机,怎样进行深入的教师教育自我发展路向研究是当前的紧要问题。

二、教师教育新问题

1.教师教育关注课程及实践,缺乏职业精神养成

教师教育的培养计划一般以课程和实践为载体,关注课程的多样化与内容的充实度,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环节的落实,但缺乏教师教育职业精神养成训练,尚未创造出教师教育的职业精神氛围,使得师范生教育缺少职业精神的引领作用。

2.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造成双方的认同壁垒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尚未形成机动机制。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合作引领中小学教师时因脱离基础教育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深度和高度,基础教育工作者执著于基础教学而不能汲取到具有前沿性和指导性的思想,这造成了双方的认同壁垒。而师范生的培养不仅需要高校教师的理论讲授,还迫切需要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经验传授,由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平台的缺失,影响着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3.教师教育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教师教育实质特色

虽然各师范院校设置了各类教师教育课程怎么写作于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教师教育能力尚未铸成坚固的特质,各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趋向性基本一致,特别是在教师教育大环境已放开的氛围下,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尚未显现出来,且培养出的人才专业性显现度也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实质特色。

三、教师教育发展战略——专业化培养

我国很多师范院校在专业化道路上努力探索和改革着,一般以三种模式存在。第一是院校整合力量,成立校级的教学部,宏观层面统一管理;第二是院校设立处室,协调教师教育各个环节;第三是院校成立独立的教师教育中心或研究所,强化教师教育的诸多环节。无论哪种模式,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均体现出校内资源的有机整合,宏观协调,微观管理,全面体现教师教育,并从以下几方面显现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培养。

1.应符合“育人文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思想

要实现“育人为本”理念,就要科学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反复进行实践检验,统一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实现师范生的全员管理、全程培训,强调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教师发展的终身性,体现出“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

2.应强化教师教育理论研究

要想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必须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积极作用,俯身研究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认真开展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积极有效地为学校教师教育各项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为地方政府和国家的教师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咨询信息,发挥教师教育理论的先导作用。

3.应形成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机制

教师教育专业化应以高师院校为主体,搭建校内校外两个平台,在现有教师教育队伍基础上,吸纳熟悉基础教育的学科优秀教师,聘请重点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和调研员作为教师,实现高校与基础教育优秀教师的优势互补,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校内与校外结合、高教与基教结合、学校与政府结合、城市与乡村结合、职前与职后结合,在开放、广阔的平台中培养和培训教师。以教师资格证为纽带、以职务评聘为杠杆,合并师资培养培训机构,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

4.应创造教师职业精神养成氛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教师职业精神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行为,因此,将教师职业精神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将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体现在学生管理、班级工作、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及日程交往各个环节中,通过感染、熏陶和身教来实现教师职业精神的养成,创造教师职业精神养成氛围。 见下图。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机制

5.应开创全员塑造、全程培养的新局面

以培养教师为目的,鼓励学生参与,将教师职业精神训练融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突出教师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使教师专业教育成为学科专业厚实学习基础上的二次选择,促使教师教育专业化,形成全员塑造、全程培养的教师教育新局面,这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精髓所在。
综上,教师职业是个专门性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发展的理念,符合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代表着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高师院校需转变传统的教师教育观念,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实现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可发展性与一体化,使教师教育专业化科学顺畅地发展。
参考文献:
 赵风波,邵兴江.立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措施及影响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9(5).
 钟秉林.论师范大学的发展与教师教育的改革——以北京师范大学的改革探索为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王光明,陈金萍.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水平的研究.教学与管理,2005(7).
(责编 张翼翔)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