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微观经济学 >柴油生物柴油在柴油机上运用若干理由如何写

柴油生物柴油在柴油机上运用若干理由如何写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5686 浏览:159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生物柴油是可用作于锅炉、涡轮机、柴油机上的燃料,在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生物柴油显得尤为重要,在看到其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不免看到生物柴油在应用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生物柴油在应用中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全面的了解生物柴油的优缺点,便于我们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

【关键词】生物柴油;应用;问题

一、柴油机使用生物柴油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1)燃油过滤器堵塞。在柴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对于原柴油机各零件使用的材料是相容的。如果使用高比例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及100%生物柴油时,则要严格控制质量标准,如果其中所含残留醇或其他杂质较多时,则天然橡胶及丁基橡胶长期与生物柴油接触会软化或裂化。也可能因生物柴油具有一定溶剂的性质,长期使用后使燃油过滤器堵塞。(2)喷油器积碳。喷油嘴端部与喷孔中积碳。相关实验表明喷油器朝向进气阀一侧积碳较少,而相对的一侧则较多。喷孔中也有积碳,喷孔积炭使喷孔的内径变小,喷油量减少,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燃油喷射压力机剩余压力上升。(3)燃烧室表面积碳。生物柴油使用一定的时间之后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检查发动机的燃烧室,发现有积炭,燃烧室表面积碳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植物油中含有非饱和成分,并且不稳定,在高温下易聚合,变成难燃烧的聚合物;二是植物油的H/C比低,大分子难完全燃烧尽;三是某些废烹饪油制成的生物柴油,成分比较复杂,燃烧后残留碳渣多。(4)进气道积碳。柴油机工作一定时间后,进气道上积碳较多,其原因:一是喷孔局部堵塞,雾化质量变坏,后燃现象严重;二是发动机负荷增加时,进排气门重叠开启期间,排气压力大于进气压力,排气进入进气道。(5)活塞、缸套及轴承。活塞首道环中积碳较多,间隙增大。有些曲轴的主轴承有擦伤现象。生物柴油氧化产生的有机酸对金属部件有较强的腐蚀性,用废油生产的生物柴油水分大,酸值高,腐蚀性更强,此外,生物柴油会软化和降解某些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生物柴油中残留的微量甲醇和甘油会对燃料系统、燃油管等橡胶制件产生腐蚀作用,降低橡胶制件的使用寿命。(6)润滑油变质。虽然生物柴油较高的运动粘度使其对发动机燃料系统具有较好的润滑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因降低常规柴油中的硫含量而引起的润滑不良问题,但生物柴油在燃用过程中会进入发动机曲轴箱,从而稀释、污染发动机油。此外,进入曲轴箱的生物柴油由于高温氧化,会诱导和加速发动机油氧化变质,导致发动机油胶质增多、腐蚀性增大、换油期缩短等问题。通常用高频率转动环试验方法评估油料的润滑性能,国外用该法对生物柴油及柴油的润滑性能进行评估试验时在温度60℃及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的。刮痕度的减少代表油料的润滑性能增加,反之则表示润滑性能差,由试验可知,100%生物柴油的刮痕度只有柴油的一半还不到,说明生物柴油的润滑性能比柴油好得多,必然会减少零件的磨损。

二、生物柴油的优缺点

在现代石化能源越来越少的时代,寻找替代燃料成了一个必走之路。尽管生物柴油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但是在目前来看,它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它具有丰富的原料来源,尤其是我国,废烹饪油,一些植物油脂等,这些都是可再生燃料;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工艺和设备;生物柴油的性质和常规柴油的性质基本上相近,所以生物柴油的储存和运输上都可以用原来的容器和设备,对材料没有特殊的要求,对存储和运输条件也没有特殊的要求,生物柴油闪点高,储存和运输及使用时较安全;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与柴油的相当,热值比柴油低得不多,又含氧,这些都有利于在柴油机中燃烧使动力性能及比能耗与柴油机相等,有的生物柴油甚至有可能优于柴油;生物柴油结构组成的特性,使得它的润滑性比含硫低的柴油好,有利于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生物柴油的环境友好性比较好,其不含硫、铅等金属物质也不含芳香烃及卤化物等,能有效的减少排气中的有毒物质,而且可以明显地降低一些常规的有害排放物;可以适应与各种类型设备及交通运输用的柴油机作燃料,在工程机械,公共交通,家庭用油等,在农业的应用最为广泛;在柴油机上推广应用甲醇及乙醇作燃料时,生物柴油既可用作助溶剂,又可以提高醇燃料的粘度。目前在应用生物柴油作燃料时,只要存在如下问题:尚高于常规柴油;在大量生产时,还需要保证原料的供应,如用可食用植物油做原料,就需要较多土地;如用野生植物油,则还有待于开发;如果废烹调油,则需组织采购工作;发动机使用生物柴油,尚需要进一步优化,解决可能产生的新问题。

参 考 文 献

崔心存.乙醇燃料与生物柴油[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