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微生物药物学 >简论机理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机理与预防护理学位

简论机理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机理与预防护理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15398 浏览:610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内痰痂的成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分析经过治疗的36例建立人工气道并发痰痂的EICU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痰痂形成的原因并施予合理的护理手段。结果:气道湿化不足、吸痰操作不合理、误吸是形成痰痂的主要原因。结论:人工气道内痰痂的形成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堵塞气道,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
【关键词】 ICU; 人工气道; 痰痂; 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

3.26.060

一些危、急、重症患者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的抢救经常需建立人工气道,施予机械通气,常用的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方法。一方面,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得机体的自然防御功能减弱,表现为上呼吸道丧失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和咳嗽等功能,在管内壁形成痰痂,阻塞管腔,容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1-2]。另一方面,气囊周围积聚的分泌物若下行进入呼吸道,细菌将在肺内滋生,极易诱发肺部感染。本文通过分析36例建立人工气道的ICU患者形成痰痂的原因,探讨其处置和预防机制。

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09年6月-2012年6月共对305例患者施予人工气道方法,男163例,女142例,年龄5~83岁,其中气管切开109例,切开时间3~57 d,平均21.8 d;气管插管196例,保留插管6~23 d,平均13.6 d。形成痰痂共计36例,其中重症胰腺炎5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例,ARDS患者4例,心肺复苏术后5例,重症肺炎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药物中毒3例,其他2例。

2 痰痂的形成及处理措施

一般认为,当患者施予人工气道后,进入呼吸道的气体因失去鼻部清洁过滤、湿化作用,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黏液纤毛系统清除异物的能力减低,分泌物水分因蒸发变黏稠而形成痰痂[3]。同时,气管导管细长、置管时间过长、不及时叩背刺激、吸痰不彻底和使用增加痰液黏稠度的药物等因素也是导致痰痂形成的因素[4]。
2.1 气道湿化不足 由于气道湿化不足形成痰痂者共计20例,气管插管15例,气管切开5例。行机械通气时,患者呼吸道水分蒸发严重,若不及时补充湿化液,极易形成痰痂,一般应保持气道250~300 ml/d的湿化液注入。当痰痂堵塞气道时,患者血氧饱和度将突然下降,气道压力增高

4.9~5.88 kPa,

此时立即行气道灌输液(0.45%氯化钠100 ml内加注射用水100 ml、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 mg、沐舒坦15 mg)5~10 ml冲入气道,加压呼吸2~5 min后给予吸痰,并每隔20 min灌洗1次。经此处理后,从20例患者气道内成功吸出大量硬结性痰块,缓解了阻塞性通气障碍。
2.2 误吸营养液 共计出现9例因误吸营养液而形成痰痂。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其胃肠功能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若营养液的一次摄入量过大或输注速度过快,加之营养液渗透压高,可引起营养液反流误吸形成痰痂[5]。针对具体情况,在对患者反复进行肠道灌洗或纤支镜肺泡灌洗后,吸出了大量灰白色痰痂,改善了气道阻塞症状。
2.3 气道出血 共计发生气管黏膜损伤出血1例,气管插管出血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气不足现象,观察发现均有局部出血。对此在气道内滴入0.1%液2 ml,连续3~5次后,或者在气道灌洗液内加入垂体后叶素6 U,吸痰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滴入气道,连续1~2 d后,气道出血均停止。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吸出痰痂后解除了患者气道堵塞。
2.4 技术缺陷 共计出现5例因护理缺陷导致患者痰痂的形成。翻身时人工气管意外松动;叩背时未找准部位,力度把握不够;吸痰时未能有效刺激呼吸道黏膜,深部痰液未能有效咳至大气道位置;吸痰时间过长,负压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出血。

3 预防及护理措施

3.1 重视病房环境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环境舒适整洁、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 ℃)与湿度(50%~60%),每日用浸泡消毒液的湿拖布擦地2~3次,通风2次,紫外线照射1次以加强消毒管理,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3.2 加强气道湿化 正常情况下,吸入的气体经呼吸道过滤后处于饱和湿度状态下,当建立人工气道后,气道的生理结构和纤毛的正常摆动均遭到了破坏,使得气体不再保持适宜呼吸的湿度和温度状态[6]。因此进入人工气道的气体必须经过加温、湿化,以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保证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3.2.1 电热恒温湿化 电热恒温湿化装置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气体温度可动态调节的优点,并使之稳定的保持在32~36 ℃之间,不仅能使进入呼吸道的气体达到适宜的温度减少了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还可调节湿度使其达到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湿化罐内只能加无菌蒸馏水,且湿化罐内水量要恰当,并及时添加,以防止水蒸干。
3.2.2 气管内滴注法 每次滴注湿化液[0.9%生理盐水(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250 ml+庆大霉素(预防继发感染)8万U+糜蛋白酶4000 U 2~5 ml],速度不易过快,以免诱发患者剧烈咳嗽,影响有效通气[4]。未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
3.2.3 常规雾化 高速氧气射流经过液膜时产生强烈的摩擦作用使药液分裂雾化,雾化液将在氧气的带动下进入气道,且雾化后的药液能进入较小的气道,起到消炎、止咳和祛痰的功效。同时,氧气随雾化液的流动也起到了通气的作用。雾化液的配置采用:生理盐水10 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 U+沐舒坦(促进纤毛运动)15 mg+地塞米松(解除支气管痉挛)5 mg,每8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每次10~15 min,在雾化中及雾化后,痰液较多,要随时吸出痰液,以防气道堵塞[7]。雾化吸入器应做到专人专用,每天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源于:毕业小结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