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文字学 >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中书籍设计师角色转变

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中书籍设计师角色转变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6553 浏览:215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书籍,作为最重要的媒体形式之一,它传播知识、保存文化,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承载五千年的文明,至今依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日新月异的今天,书籍设计师需要适应新的环境——个性化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方式的丰富,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为书籍设计师的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广的平台,信息时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代的出现赋予书籍设计师新的身份——连接作者与读者的信息提供商,如何使日益复杂多样的信息更好地导入与输出成为当今书籍设计师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书籍设计师信息
:A
书籍的本义为书写、记录、汇集信息并传达给他人的载体。在文明进程中,书籍帮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总结经验、复制文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以包容生命感的造型为突破点,从浩瀚、雍繁、魅力无边的图像中寻找其源流,从层层包容着无垠内涵的造型中分辨破译,寻找宇宙万物的共同性和包罗万象的情感舞台。”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先生曾对书籍设计作过这样的描述。每一本书都是编著者、编辑者、设计师、出版商、印刷厂以及读者共同完成的结果,每一本书都是精雕细琢后承载知识的艺术品。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书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籍设计师的角色也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一书籍设计师面临的新环境
1个性化的时代背景
每个时代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在飞速发展的世界中,“变化”成了一个日益增长的因素,告别了繁复缓慢的手工业时代,结束了工业化大生产的“雷同”模式,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个性化时代,个性化的一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2003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国际平面设计会议上提出了未来设计发展的新方向——“创新、个性、幽默”,会议围绕“信息之品质”这一主题,分别从明确性、独创性、趣味性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与交流,此次会议提出的观点对当今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籍,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个性化”主要体现在通过信息本身研究寻找更为合理的设计途径与方式,使之更为有效地向读者传递信息。个性化时代中,个性化书籍的产生是自然且必然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
2技术方面的支持
个性化与信息化在同一时代交叉,技术的发展成就了个性化设计的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使设计过程变得简单,设计师的大部分时间不必花费在缓慢细致的完稿上,观念的形成以及对设计意义的研究探讨成为设计师的主要工作;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首当其冲是数码技术革命最主要的实验点之一,计算机的越来越低廉,功能越来越强大,软件的使用也越来越成熟,为图像与文字呈现方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设计师们个性化创意的实现也不再是困难,新技术的发展成就了新的设计时代。
3信息时代书籍设计发展的可能性
计算机与网络的到来给书籍设计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流行下载的年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网络盛世凌人地展示出其不可替代的诸多优势——快速、广泛、便携、环保、音效与动态,弥补了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的不足,很快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伴随着阅读器的开发与普及,电子书籍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书籍市场形成了电子书籍与传统书籍两大阵营,两者在信息存储和传递过程中呈现出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同时也伴随着缺陷和不足,正在逐渐形成互补、协作、共同演进的状态。无论哪一种书籍设计都是现代美学、信息学、传播学、图像学、阅读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融合。
二当今书籍设计师的角色
1书籍设计师角色的演变
信息时代的到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师告别缓慢落后的手工绘图方式,转而使用计算机轻松完成一系列繁复雍长的制作工作,大大缩短了书籍的制作时间,设计师逐渐认识到书籍的完成不仅是简单的排版与装帧,书籍承载文化,不是单一的商品,如何能够准确、形象、有效的传递信息、实现全新的阅读体验才是书籍设计师的重要工作,至此,书籍设计师,这一职业身份得到了更全面的认可,摆脱了排版工作者的单一身份,在书籍完成过程中拥有了一定的决策权,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书籍的内容逐渐丰富,文字与图像的比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翻看20世纪前的书籍,文字是内容的主体,图像仅是文字的补充,读文才是阅读的目的,然而,在信息视觉化的今天,书籍内容呈现出空前的多样化,图像不再是书中的附属品,成为书籍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类别的书籍中,图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照片、插图、符号、图表等各式各样的视觉表达元素使阅读过程更轻松、更直接、更愉悦,信息传递质量更高,可读性与易读性更强。随着图像数量的增加,书籍的结构、版式、阅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愉悦性成为书籍设计师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设计内容与设计方式的变化也成为其工作角色转变的重要原因。
此外,个性化书籍的需求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创意空间,“原创性,鼓励想象力与个性”是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判标准之一。书籍设计师需要亲身参与到书籍形成的各个环节——内容的研究、风格的定位、版式结构的确定、印刷工艺的实现以及出版发行等,从而努力实现准确无误的信息传递、有效愉悦的视觉体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同时,设计中的“个性化”不能孤立的执行与理解,个性化的表达需要与设计内容、目的、工艺、材料、文化以及受众充分结合,这样作品才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设计师何见平先生的书籍设计作品《Small Studios》一书中收录了当今世界范围内上百个优秀设计工作室的作品、简介与访谈,分析了设计工作室的特点——小型的、成长的、新锐的、个性的,基于这样的理解,整个书籍作品从内部页面的编排到外部形态的设计,包括封面、书口、书脊、书名、字体、尺寸、色彩以及材料等诸多细节的考虑,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个性化设计,细微之处尽显设计师对书籍设计的深刻解读以及对信息的准确传达,使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结合。个性化时代的到来让设计师们感到如鱼得水,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设计的平台,从而为书籍设计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使其从附属到重要,从被动到主动。2书籍设计师——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提供商
作者向读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设计师扮演着“信息提供商”的角色,信息传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接收的效果,那么,阅读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愉悦感成为作者和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信息提供商”的设计师的主要任务即是实现作者和读者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让我们用四个问题来分析当代书籍设计师工作的全过程。
(1)为什么说
为什么说即设计目的,是每个设计项目的根本问题。对于书籍设计目的的理解需要编著者、出版方、编辑工作者和设计师建立一个共同的、正确的认识。
长期以来,很多人(也包括一些书籍设计师在内)对书籍设计的理解局限在装帧的概念中,等同于装订,即把印刷后的零散纸张按照顺序装订成本子,再附上封面,这样工作就算完成了。然而,书籍设计的目的不是绘制漂亮的书皮,也不是找几张图片放上文字的简单工作,更不是毫无作用的过度装饰,在《书籍设计四人说》一书中阐述了对当今书籍设计的理解:通过书籍整体设计过程,掌握信息传递的主导性认识,学会从装帧到排版设计的过程,再掌握信息编辑的控制能力,将书籍设计建立为一个独立的造型艺术门类或体系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的观念,实乃时代和专业发展之需要。由此,我们可以对书籍设计师当今以及未来的工作得出这样的理解:广义上的书籍设计已不是设计师或插画师个人的工作,从内容构思到发行出版中诸多环节的共同作用才是真正的书籍设计。认识到书籍设计的目的是书籍设计师的工作前提,用真实的作品转变人们对书籍的认识也同样是当代书籍设计师工作的重要职责。
(2)对谁说
书籍设计过程中,“对谁说”问题的提出意味着设计师、编著者和出版方需要共同针对读者群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任何一本书都会有自己的读者群,有关读者群的多方面分析直接关系到书籍的定位以及设计构思的方向。
由格拉夫·埃迪逊斯出版的图画词典《point it》向人们展示了“对谁说”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书中使用图片代替文字,让身处异国同时具有他国语言障碍的人们通过本书中收录的1200条图片项目轻松实现简单有效的交流。这本如护照般大小的图画词典在后现代语义学的学生中赢得了狂热崇拜的地位,自1992年问世以来的销量已超过1400,000册,如此成功的原因来自于对读者群的深入分析后所得出的准确定位,有关读者群的详细分析直接影响了本书的风格定位以及版面编排、开本大小、材料选择等细节的呈现方式。作为书籍设计师只有充分了解读者群的需求,才有可能将信息有效准确的传递,研究“对谁说”,成为书籍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必修功课,它直接影响书籍设计作品的成败。
(3)说什么
“说什么”即书籍中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作为书籍设计师除了需要了解读者,同时更需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在书中希望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内容,设计师需要比他人更加深刻的解读信息,才能保证信息提供的质量。
设计书籍就是设计信息,准确的说是设计大容量信息。工作前期,设计师应该对书籍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应该建立清晰有效的信息结构。展示大容量信息需要一定的秩序,这不仅有助于信息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其结果有助于形成富于创意的设计方案。杉浦康平先生花费六年时间与天文学家共同完成的《立体看星星》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书中利用色彩原理,通过使用红蓝双色眼镜,可以让读者观察到具有真实空间感的宇宙星空,身临其境的阅读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天文学知识轻松愉悦地传递给读者。设计师耗时六年的研究实现了书籍从二维到三维的阅读体验以及对内容本身妙趣横生的解读,杉浦康平先生用自己的作品为我们揭示了书籍设计的真谛——悉心研读书籍内容、真诚领悟内容精神、巧妙运用设计语言,使信息得以有效的愉悦的传递。
(4)如何说
基于对设计目的的明确、对读者受众的分析、对书籍内容的研读,书籍设计的工作终于进入了“如何说”的环节,如何说“既包含设计师本人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对书籍细节的视觉表达,也包含书籍的物化呈现以及后期的一系列出版发行工作。
书籍设计语言由文字、图像、材料、色彩等诸多形态组合而成,书籍设计师在设计环节中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设计语言,使信息得以清晰有效的呈现,将书籍的外形美与内在美、艺术与技术、感性与理性有机的融合。《施德明,让你大开眼界》这本书的作品显示了设计师严谨的设计方法、合理的版面编排、大胆的材料选择以及特殊的物化呈现,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结合。注重视觉表达和设计手段的同时必须尊重内容,合理准确才是真正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设计师需要忽略自身个性的表现,“如何说”的目的在于挖掘并运用一切设计语言实现书籍内容的个性,而不是设计师的个性,正如施德明所说:“我更关心它们表达什么,而不是它们好不好看,这一点搞清楚了,要让它美观易懂是相当容易的。”
每年被出版的书籍数量以及日益增多的大量知识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图书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面对充满变化的今天,面对浩瀚无边的信息,书籍设计师需要对自身的角色、责任与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人们对书籍设计师的工作及价值给予充分的支持与认可,共同营造未来的书籍空间。信息时代的书籍设计师拥有更好的创意平台和更丰富的设计资源,必将为我们带来更精彩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吕敬人:《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3] 吕敬人等:《书籍设计四人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4] [美]拉克什米·巴斯卡兰:《大容量信息整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5] 何见平:《书香》,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简介:高春燕,女,1979—,辽宁锦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