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西方经济学 >谈谈探析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运用

谈谈探析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5647 浏览:167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案例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国际经济学教学效果很有帮助,但进行案例教学也容易遇到问题,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把握案例教学本质及特点,灵活运用,重视总结与反思,更大限度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促进教学目的达成。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应用
国际经济学是教育部认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前者主要讨论贸易的起因、利益及贸易政策的制定,后者主要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过学习国际经济学,能够掌握关于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把握经济学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这对于应对全球化竞争,培养应用性、国际化人才至关重要。
国际经济学课程理论体系庞大,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教学中只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易形成老师为主、学生被动的局面。学生主体地位、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得不到肯定,最终其理解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不能形成独立分析并解决经济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引进多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即是其中之一。

一、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主要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1870年首创,较早主要在法学、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而后扩展运用于其他学科。作为一种力图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生主体性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案例教学很好的符合了这一理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导演”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主动查阅有关教材和文献,相互讨论交流,拟定各种解决方案,使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性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真实或贴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情境的鲜活、生动以及知识理论、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并在情境压力下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参与、探究,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三)互动性

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注重知识的既定封闭式单向流动不同,案例教学充满了开放的多层面互动交流。首先,学习者不断与案例及其所处情境进行交互,在主动的探求中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逐步的理解、把握事物所处环境特点及规律,获得不限于课堂的,更加感性的实践知识与经验,形成自己意识与心智结构。其次,学习者之间在分析、解决案例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交流、互动,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世界各有不同,认识、看法也各有差异,在竞争、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交流、争辩、讨论,将促进更加丰富、深刻的知识与经验形成。第三,学习者在案例教学中可与教师进行沟通,甚至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从专业人士处寻求帮助,获得引导并及时反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形成双向流动的交互学习。

(四)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实践性要求,对实践中提取的鲜活事例进行分析是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探究,分析、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是教学的导向,促进学生发挥能动性,构建知识及培养实践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二、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模式运用的问题

案例教学模式与国际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udooo.com

经济学课程教学要求有很强的一致性。首先,现时和历史中存在众多案例与书本中所阐述的理论契合,运用案例能让学生重临经济学巨匠们曾处的情境,掌握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范式;运用案例也能激励学生检验、运用所学理论,探求现时经济现象的真相。其次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经常出现严格条件下的抽象检测设及模型。这些经济学工具,特别是其中的逻辑关联及数学推理,在理解方面确有难度,学生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方面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内容,而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问题导向下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的实际意义。
尽管前述的一致性为案例教学的运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给我们带来困惑及障碍,以下三类是我们常见的。

(一)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的平衡问题

课堂讲授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同时脱胎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学生对传统知识传递性教学的依赖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案例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适应性及接受能力,因此必须要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间有所平衡。如何将有限的课时合理地分配在课堂讲授、讲解与案例教学实施所需的讨论、辩论、交流上,将两者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案例的设计问题

设计出合适的案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好的案例应当有现实的背景,能够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描绘、反映相关的经济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存在背景和解决方案。同时它们难易度要适当又能凝练教学主题,过于简单则学生难以产生兴趣;过于复杂,则工作量大易给学生造成挫折感,同时无法及时完成。对于教师而言,案例的编排并非易事。

(三)案例教学的过程掌控及教学评价问题

作为一种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学生的讨论、辨析及群体合作,而教师若过度偏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学生的自主行为可能让教学偏离方向,失去重点,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而过度偏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则又有可能干扰学生的连贯性思维,约束其积极性及创造性思维。
此外,案例教学多以小组方式组织工作,教师不可能贴身观察每个学生,因此了解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有难度。同时,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案例分析后学生的认识可能是多元化的,其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能是多样的,没有统一标准,甚至可能超出教师的预期及知识积累。这些都给教学评价造成困难。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