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德育教育 >党支部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革新查抄袭率

党支部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革新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9503 浏览:3479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学生党支部设置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普遍存在着学生党支部界限不清、支部活动形式单一、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党支部设置应因地制宜,遵循一定的设置原则,并以学科、专业垂直划分思想为基础,对师生混编党支部设置模式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支部 设置模式

1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及弊端

当前,多数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基本按照 “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模式设置。基层党务工作者根据本学校具体的管理体制、二级教学单位规模和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总体上讲,高校大学生党支部设置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1.1 按班级设置。“把支部建在班上”旨在加强大学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现已成为各大学追求的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在班级成立学生党支部也具备党章规定的基本条件。这一制度实现了班、团、支部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为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然而,随着高校对党员发展力度的加强,大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班级学生党员达到 3人以上的不在少数,这种体制在实际运行中暴漏出一些问题。
首先,影响班级工作 。因为一个班级中同时存在着党支部 、团支部 、班委会三个组织机构 。在班集体建设中,因党支部的独特地位,很容易导致团支部和班委会在面对党支部和党员时,产生工作自信心不足 , 怕被党员同学抓住小辫子,从而影响自己入党等畏难情绪。学生干部无法摆正自己和支部工作、班委的关系。支部干涉班级工作情况比较普遍,导致班委、广大同学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抵触心态,党支部自身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其次,支部发展不稳定。按照《党章》规定,党支部至少必须要有 3 名以上正式党员。而按照学生党员的培养成长规律,一般要到二、三年级才能成立党支部,由于专业设置、年级变迁、联系人的变化等因素的不断出现。当党支部真正建立起来后,许多学生又将面临着考研、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就业等一系列压力,很难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支部工作之中。结果导致,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属哪个支部,支部工作稳定性很差。
1.2按年级设置。部分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以年级党支部的形式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同一年级的学生教学环节和社团活动相对一致,同时院系通常按年级设置学生辅导员,低年级辅导员兼任年级党支部书记,将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保证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质量。实现支部工作的良性循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但按年级设置支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支部规模不协调。低年级党员人数较少,活动无法开展,高年级党员人数偏多,支部工作繁多,支部组织生活会很难保证党员充分的发言机会,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应有的调动和发挥。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又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到支部活动中。
其次,学生党员之间缺乏交流。院系通常有多个专业,每个年级支部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党员组成,即使党员之间熟悉了,但是专业不同,交流起来也非常困难,不利于党支部发挥自身特色,开展富有专业特点的教育活动。
再次,支部结构不稳定。按年级设置支部最大的问题是支部结构不稳定,随着学生毕业,支部随之取消。校外实习的年级支部还会遇到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支部的工作特色难以积淀,工作经验不能延续,不符合党支部设置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原则。

源于:论文 范文www.udooo.com

1.3 按专业设置。专业式支部, 即各个支部由专业相同的班级组成, 且每个支部由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构成。专业党支部符合党支部设置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原则。这种纵向划分党支部可以发挥三个作用:一是支部党员稳定性与流动性相协调,利于优良传统与工作作风的传承。二是学生属于同一专业,可以把党支部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学风建设相结合。这样在进行思想教育和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中,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三是党支部涵盖所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帮助解决低年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而按专业设置支部也存在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
按专业设置支部适合专业较多、各个专业招生规模比较稳定的学院。如果院系专业少,专业规模大时,按专业设置支部会导致支部规模过大,忽视了班级党员的教育管理。甚至于比按年级设支部情况还严重。采用这种模式一定要注意控制支部的规模。由于党支部规模较大,“三个集中”很难落实,组织发展、组织活动都很困难,支部开展活动难免流于形式化,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更不能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 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原则

根据上述论述可以看到,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因地制宜,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支部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我们认为在支部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2.1 遵守党章的原则。

党章中规定凡有三名正式党员可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党章是学生党支部设置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原则不能仅仅局限于党章中制定的数量原则。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数量和规模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 ,保持适度 ,避免偏大或偏小 ,既保证组织的灵活性 ,又能充分发挥组织的核心、堡垒和辐射作用 ,还要有利于师生党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2 结构稳定的原则。

学生党支部的结构要相对稳定,便于积淀特色。学生党支部的结构要能够长期存在,避免出现频繁更换党支部所属班级、党支部书记的情况, 导致一些支部的党员归属惑。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 ,承担着“育人”的光荣职责和重要功能。支部结构只有保持稳定,才能实现工作的延续和创新。充分发挥支部的育人优势,突出党支部设置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3 垂直划分原则。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必须有利于党员之间、党员和积极分子之间的交流互动。支部划分应按学科专业垂直划分支部,尽可能的减少以年级划分的横向设置模式的不足。教师党员也要注意新老教师的搭配,为克服工学矛盾,可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立党小组,便于组织特色活动。2.4 同质性的原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党支部作为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基本单位,应该把具有相同教学背景和教学环节的学生党员组织在一起。相同的学科、专业既增加了党员交流的内容,又可以使党员活动与专业教育结合,增强了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便于支部开展工作、组织活动。
3“师生混编”模式的创新实践
为了更有力地开展工作 ,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遵循党支部的设置原则 , 建立“师生混编”党支部设置模式 。即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 ,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混编 。

3.1 师生混编党支部的设置模式。

按照支部设置的基本原则,党支部的规模一般控制在50人以内,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支部开展工作。
教师党员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因为研室的教师党员一般都有明晰的年龄梯队,便于教师党员之间交流互动。支部以教研室为核心划分党小组,指定教师为党小组长。
学生党员总体上按学科、专业垂直划分,将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以班为单位划分,编入相应的党小组。
党支部书记一般由专职辅导员兼任,其他委员可由教师和学生党员兼任。支委会负责制定统一的学习计划,组织发展规划、召开支委会和支部大会。协调各党小组的工作,指导各党小组开展工作。
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划入相应的党小组,指定培养介绍人,定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期听取党小组长的培养意见。
教师党员以教研室为单位,学生党员以学科专业垂直划分,划分党小组,教师党员直接参与支部的党建工作。

3.2 师生混编支部的实践效果。

首先,教师党员党性强,教师权威发挥作用。教师党员经过党多年的教育和培养,对党的基本理论非常熟悉,社会阅历丰富,政治辨别力强,对学生的影响大。教师党员的言行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党员在专业上都有自己的成绩,有的在自己的领域还是权威,在学生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学生,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能够实事求是的分析,学生乐意接受。
其次,有利于全方位考察学生入党动机。教师党员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可以随时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是否符合党员标准,是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有比较深刻感受,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效果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丰富支部的活动内容,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教师党员专业能力强,社会经验丰富。支部开展活动还可以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使支部活动更具亲和力。有教师党员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支部的社会怎么写作活动开展的会更深入,更重要的是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社会怎么写作活动中还可以相互促进。
最后,有利于教风学风互相促进。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党员的交流沟通。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充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建议有时不能正确反馈给老师。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入党动机等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不利于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师生混编支部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既促进教学,有利于学风建设。
总而言之,师生混编党支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党建干部的不足,有助于建立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集中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支部活动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合理划分党小组。丰富支部活动内容、创新组织活动形式依然是我们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余秋兰 , 聂永江.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研究和探讨[J].中国水运, 2007, ( 1)
金坚 强.试论学生党支部的班号垂直设置模 式 [J].绍兴文理学院学 报, 2006, ( 4)
[3] 黄庆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探索与思考 [J].肇庆学院学报, 2003, ( 6)
[4] 李彤,彭建国.高校党员教师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途径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6)
[5] 赵金芳等,发挥专业教师党员作用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