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德育教育 >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流程

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流程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18436 浏览:827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教师精心预设,给学生呈现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铺平道路.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情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可以说周围的物理现象俯拾皆是.教师如果做一个有心人,善于选择学生身边的、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析,必然会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例如,在讲“动能和势能”时,忽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燕子,学生立即被眼前的燕子吸引了.看着燕子忽上忽下,在教室里上下翻飞,有的学生还欢呼起来:太漂亮了!此时面对炸开了锅的教室,看着学生专注的表情,我灵机一动,问题立即闪现出来:请仔细观察燕子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在这个过程中还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学生露出了迷茫的眼神:什么实验?正在学生莫名诧异时,小燕子终于寻找到了离开教室的通道,飞向了蓝天.此时学生镇定了下来,开始回顾刚才燕子的“实验”,并且争先恐后地回答:燕子屏住翅膀向上飞时,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在向下飞时,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在减少……我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既迎合了学生的喜好,又不失时机地考查了物理知识.
又如,上课时外面有人放礼花,我抓住时机提问:大家知道鞭炮发出的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吗?我们为什么先看到美丽的烟火,然后才听到声音?在礼花燃放的过程中,是什么能量转化为什么能量?
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实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www.udooo.com

际密切相关的事例,从中挖掘出物理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可以引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认同感,并体会物理学习的价值.

二、强化知识应用,创设运用性情


科学技术是联系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纽带,物理知识运用在科技发展的每个领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一些科技事件,创设以物理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在我国“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现场,随着指挥员的口令,白色的蒸气从火箭的底部喷涌而出,在一声低沉、浑厚的巨响之后,火箭离开发射平台,升入高空,并开始倾斜、旋转.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教师将火箭升空图片定格,引出问题:火箭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了吗?是如何改变的?火箭的运动状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以此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贴近学生生活和科技的事例,可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探究本领,创设实验情境

实验是物理的生命,也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意实验的细节,抓住那些学生容易忽视之处来创设情境,必然能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深化理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有的学生认为浮力跟物体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的形状有关.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摒弃错误的观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海底世界和大海上万吨巨轮游弋的精彩画面,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可以托起万吨巨轮,而有时却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在学生陷入思考后,接着演示:在装有一定密度的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会浮于水面;而放进一块铁块,铁块便沉入水里;再放入一个鸡蛋,鸡蛋则会悬浮在盐水中.面对这样的现象,学生产生好奇:同一种液体中,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教师适时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课题,学生会在问题的指引下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寻出正确的答案.

四、关注热点现象,创设拓展情境

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面对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只有练就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和处理有用的信息,才能感受时代的脉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科技信息的解读,训练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讲“磁体和磁极”后,教师可给学生创设拓展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相关信息,了解我国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开发情况.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恰到好处地呈现给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