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德育 >分析新课标新课标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资料网

分析新课标新课标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资料网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32512 浏览:1469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新理念启发教师应该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有必要的互动。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有高度的计划性。
一、备课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但是备课不等于教案。课时计划即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的重要标尺,关系到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质量。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授课十分重要。

1.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这里除包含了学生怎样学的认识活动外,还包含了教师怎样教的认识活动。所以,在备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对每节课进行精心设计;确定教学目标,明确传授哪些知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什么样的教具,怎样演示教具或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总之,要认真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经过这样一番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之后,最终写出教案。上课时,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技巧,把教案付诸实践,这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形成切合实际的教案,并把它付诸实践。因此,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

2.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进行总结和提高。

教师往往不止承担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因此,同一课的教案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先行班通过上课实践,教师会发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既有成功之处又有不足之处,在课后要进行小结。看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否充实,信息量够不够,观察实验的内容安排是否得当,学生课堂讨论是否充分,等等。在这基础上对原教案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补充,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授课

1.师生之间的平等。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总是放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师很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答案成了师生之间沟通的唯一桥梁,占据了师生情感沟通的整个空间。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自我反省、观察能力,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互动,而不是学生配合老师,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以学生为观众、讲台为舞台、教师为演员的独角戏。教师可采取一些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的语言,启发、赞赏、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生生之间的交流。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思维背景、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品质等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承认并正视和尊重这种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解题策略,允许学生之间有“学生语言”,允许学生之间互助互学,有开放性的交流。

3.生生之间的评价。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结论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对结论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评价,其中包括生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是多层面的交叉与综合,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理解数学新旧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的学习成果和进步,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激发学生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运用互动技巧。

首先,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新颖性、独特性,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
其次,选取适宜的问题形式。教师的提问最好既能帮助学生“温故”与“知新”,又能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既能面向优生“拔高”,又能照顾“差”生“保底”。
此外,教师提问还应围绕一个中心目标,问题之间应表现出系统有序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的习惯。同时,还应保留适当的停顿时间让学生思考,鼓励和接纳学生的不同答案。

5.师生共同参与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能变抽象为具体,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响,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善于不断创造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创设现实的或有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讨论,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探索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6.善于运用教学语言。

首先要恰如其分地用好体态语;其次要用好眼神,亲切自然、饱含对学生的信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耐心引导学生,要善于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暗示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缩短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达到“情感融合”,产生一种愉快、热情、真挚、可信的合作欲,促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情感氛围,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