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教育科研 >试议语感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试议语感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13122 浏览:570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起作文,我相信出现在很多山区小学生的脑子里的首先是“怕”字,而很多山区小学语文教师也会怕批改作文,因为他们学生的作文要么语句不通顺,错字连篇,要么记流水账,中心不突出……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感不强。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是对语言文字直接整体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强的人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形成的语感判断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完美,从而能写出好作文。
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从而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新课标理念做了一些尝试。

一、学生多朗读文章

朗读能使眼、口、耳、脑多器官并用的培养语感。动用的器官越多,效果就越好。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速的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所以说,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诵读。小学生思维简单,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一味瞎读,也是难以奏效的。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感受、感知能力。既要提醒学生读文章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也要提醒学生注意语意与语境的结合。

二、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积累语感

语言是用来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udooo.com

反映生活的。生活是人最直接的老师,人的各种感受都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如果离开了生活经验,那么语言与现实就失去了联系,因而也就很难获得具体的语感。所以说,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该把生活经验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儿童读物、报纸、网络、电视等充斥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各种媒体都是值得学生好好利用的工具,比如,电视新闻节目、一些名人访谈节目、动画片等,都可以在学生形成较好语感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生活体验丰富了、直观了,语感的培养才不至于那么苍白,培养的语感也就变得实用。

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领悟、分析

由于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把握,使主体的“神”与客体的“神”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如,在教学李元新《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让学生分析第七自然段中的“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讨论,学生探究后得出是因为“我”不但感受到邱少云烈火烧身的痛苦,而且担心邱少云年轻不能忍受这巨大的痛苦,使部队遭受重大的损失,想去救邱少云却又不能去救……各种复杂的情感纠缠、冲击、碰撞,才使“我的心像刀绞一般”,从而体会到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总之,要求学生多做培养语感的有心人。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之所以“最要紧”,是因为有了较强的语感,也就有了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写出好作文。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凤安中心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