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教育科研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址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址

收藏本文 2024-03-03 点赞:5725 浏览:185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可以规范和提高现代人的文化素质。传统文化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由来已久,但从实践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形式与内容上的不适应。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统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1.学生传统文化应用能力较差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多是以古文教学为主,学生在没有古代汉语知识的前提下,对古文中的音、义理解感到十分困难,因而往往急功近利,依靠工具书来理解文义,不但缺少了鉴赏的过程,而且常常断章取义,这对于传统文化应用能力的提高十分无益。其实,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虽然有所差异,但毕竟同源同流,在仔细品读下,即使不能逐字解义,但也可懂其大概。况且,即便古人在阅读前人作品时,也不可能一读就懂,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一种品读解义的过程。

2.教学中欠缺传统文化的熏陶

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作者的目的都在于“字以传情,文以达意”。对于代表传统文化精华的古文作品,通过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而且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体会。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重视对古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解读与传达,并不注重通过作品蕴含情感的释放来熏陶、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更多的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重,将作品涉及的翻译技巧、知识结构等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无法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并形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

1.汉字和词汇的知识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从有资料可考的甲骨文及同期文字开始计算,中国文字的历史已经有6000多年。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表意文字,其不仅具有表言达意之用,而且具有传播文化之功。而词汇是汉字的基本组合,是汉语表言达意的最小单位,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丰富的典故、格言、成语、对联等都是
汉语词汇的文化结晶。因此,在汉字和词汇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很重要的知识传承的意义,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2.文学艺术作品的品读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经典。这些作品能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长期的积淀和洗礼,并得以传承至今,必定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先秦的诸子百家散文、东西两汉的歌辞谣赋、唐宋的游记散文、明清的戏曲小说等。这些文学作品饱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品读和深思价值。

3.传统的思想意义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人民知识和智慧的结晶。这些哲学思想,主要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包括法家、道家、墨家诸多学派在内的道德思想体系。儒家思想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核心概念,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等,都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

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udooo.com

的代表观点。这些思想当中的精华,对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4.传统礼仪的规范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教育意义的,还有传统礼仪以及风俗习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传统礼仪对于现代社会中缺乏基本礼仪教育的高中生来说,既是熏陶其礼仪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而风俗习惯往往是一个地区甚或整个中华民族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很高的规范价值,是高中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规范高中生基本言行的重要手段。

三、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1.汉语思维方式的渗透

汉语作为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主要反映手段。如古典修辞手法中强调的前后照应、首尾相观,正是中华民族整体思维方式的反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突出这一思维方式。如《六国论》一文,首尾都体现了“六国”这一文章的核心内容,反映出了整篇文章的首尾照应与统一的思维方式,在进行教学时,就应当对这种整体思维加以反映;又如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对偶句,这是中华民族对称、均衡思维方式的反映,在讲解《前赤壁赋》等课文时,应当启发学生去感悟这种思维特点。

2.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意义的挖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就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意义。教师应当将其中所传
达的传统文化观念、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对其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文化价值、风俗特点及传统价值观等内容进行介绍,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品读将这些作品中的传统文化意义内化到自己的内心,从而产生与传统文化的共鸣。

3.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渗统文化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着力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绘景咏物的文学经典,这些作品往往构思巧妙、绘图精致,需要从字里行间延伸开去,想象作品所传达的美景美图。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与“荷塘”、“月色”相关的传统文学作品加以比较,并通过古典乐曲、美图欣赏等方式来着力营造夜月荷塘的美景,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多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课外传统文化教学的拓展

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还要充分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并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具体的方式包括:一是指导学生进行经典古文的品读、背诵,并与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古文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在长期的积淀中形成较强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扩大古代典籍阅读范围,使其在广泛的品读鉴赏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培养高中生的思想、陶冶情操和树立道德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仅使学生能够应用传统文化理解文学作品,而且能够运用传统文化创作出更多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体悟,能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封.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的核心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吴碧芬.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3]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3).
[4]宋石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1(10).
[5]骆亚琴.小议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0(3).
(责任编辑 陈剑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