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2-04 点赞:10724 浏览:445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让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新的发展时期,我校提出了“内涵式发展,打造有效课堂”的发展方针。下文试从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作如下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 有效教学 兴趣 收获
在中学教学的实际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常抱怨:“这类题目明明己经问了三遍了,还是不懂,更谈不上运用;略加改变条件,就束手无策,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学生的困惑:“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但碰到自己做题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该怎么办?”
常规的课堂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效率不高问题。因此对于在一线教学的我们来说,“如何改变学生对课堂教学不高,课堂气氛不浓的局面?”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层面上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因为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可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什么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经过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对于化学学科,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并在学习之中,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一)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的问题,就产生了探究的求知,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几种重要的金属》教学中,我注意到,镁铝是无机元素的终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很多的元素族化合物,他们对这类知识的教学已经非常熟悉。正因为如此,在处理这些内容时,既要注意防止简单重复,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力图给学生以新鲜感,使他们有兴趣去学习。于是我利用盐类水解、物质的结构等理论知识来处理教材。
这样的教学设计即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思路。最主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课堂学习必然要讲获和回报。因此,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的学习收获,必须在课堂教学之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其具体内容为:

1.学科知识的收获

化学是一门知识点多又散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有所收获,这是我们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觉得有收获。比如〈〈镁铝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教学设计我希望能达到以下三点目的:
巩固了:镁铝单质基本的化学性质;
学会了:几种比较金属元素金属性的方法;
懂得了: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1)镁、铝单质和一些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2)不能仅凭现象作判断,而要分析本质再作合理判断。如果上述目的达到了,说明这节课的知识目的是有效的。

2.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从教学功能上看,化学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来认识问题的实质,掌握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认为实验设计最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比如化学习题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内容,通常我们用书面的方式解决,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放手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解决,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探究情境,则有利于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
如,FeCl3溶液与Na2S溶液混合是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Cl3溶液过量或Na2S溶液过量现象一样吗?这些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疑惑,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了探索和创新的。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学生的兴趣提高和收获明显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表征。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参与心理,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从而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有效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苯酚》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篇关于苯酚污染事件的报道:有一天早晨,流入涪江河的一条小河旁的养鸭专业户,发现他的鸭子全都无精打彩,细看河水,有大量的死鱼和少量“白色污水团”。专业户及时报警,有关领导和专家及时赶往现场,经检验是苯酚污染所至。为保护下游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方面火速调运50吨化学药品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追查污染源,其原因是上游化工厂发生了苯酚泄漏事件。
教师立即请同学们从化学的视角,提出报道中与苯酚有关的问题。通过小组积极的讨论、汇报,同学们踊跃发言,相互补充,归纳出以下探究问题:①苯酚的结构是怎样的?②苯酚为什么会在水中形成“白色污水团”?③探究苯酚具有哪些化学性质?④如何检验污染物中含有苯酚?⑤如何消除苯酚的污染?⑥苯酚有哪些用途?这样,既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心理,缩短了进入有效思维的时间,又明确了学习目标。

2.及时点拨疏导

教师要抑制学生的依赖心理,不能讲的过多,而应在课堂中不断制造刺激,及时点拨与疏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责任心。如针对探究①的释疑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根据苯酚的化学式和不饱和度书写直链、环状且无支链的结构简式,引导阅读教材中的物理性质,提出确定苯酚结构简式的实验方案,再分小组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然后用多媒体再现科学家探究发展的历程。又如释疑探究②时,教师不能根据溶解性自己加以解释,而应分小组进行苯酚在水中、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实验,然后学生自我解释“白色污水团”的由来,并解决浓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办法。这时即使那些平时依赖思想严重的学生,也都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到紧张的思考和化学实验中去,为分享释疑成功的喜悦而积极思维,在思维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另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都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害怕发言,怕说不好影响自己在教师和同学中的形象,不少学生说:“本来有些想法,但不够全面,可站起来,心里一急,脑海中就成了空白。”这是焦虑心理过度的表现,它仰制了学生思维,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实施。这时教师应及时加以调控,具体做法是:(1)保证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2)教师要有效“倾听”,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自尊。如解决探究③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时,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往往无从下手或思考不全面,产生过强焦虑心理。教师应点拨学生根据苯酚结构中的基团(羟基与)并联想乙醇与苯的化学性质去思考分析。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