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数学德育 >鉴赏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鉴赏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28814 浏览:1321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美术鉴赏课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判断、评价,提升审美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注重作品的人文性、主客观相统一性及学生鉴赏的自主性,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美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鉴赏的效果

正确的观察方法是鉴赏美术作品的前提,也是形成敏锐洞察力的有效方法,只有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鉴赏活动中做到有序、有法,从而提高观察效果。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例如:在鉴赏中国古代陶塑作品《说唱俑》时,就可用多媒体把陶俑作品最具冲击力的形态呈现出来,留给学生一段短暂的时间进行观察后,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感受。有的学生说,陶人手舞足蹈,十分有趣;有的说,动作表情夸张,很有幽默感。归纳学生的感受,从整体形象上初步认识到这是一件正在表演滑稽戏的汉代雕塑作品。其次,要求学生对陶俑的材质、形象、动作等形态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从观察中了解到:从材质上看,说唱俑是泥土烧制的本色陶俑;形象上,身材矮胖,头戴方巾,上身袒露,两肩高耸等;动态上,坐于圆榻上,左臂抱一小鼓,右手握一鼓槌,左足翘举,张口嬉笑,肆意调谑。在对细节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陶俑身材短小,似乎与常人比例不符。《说唱俑》中握槌击鼓、亦说亦唱的表演,正是汉代俳优俑的典型特征。俳优俑的出现与当时贵族盛行蓄养“俳优”之风有关。同时联系《说唱俑》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汉代盛行厚葬,《说唱俑》是汉墓出土的有代表性的各类陪葬雕塑品之一。通过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分析,既让学生既赞叹汉代工匠精湛的工艺水平,运用夸张手段对神韵的表现与追求,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汉代先民的那种生活乐观、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创设鉴赏作品的情境,品味美术艺术的魅力

那些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与结构的背后都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或者隐含着某种意味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蕴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直觉,把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我们应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从而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鉴赏对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审美思维的启示,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鉴赏进行中,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或者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的心境,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利用一切的可能,或者采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境设置法等多种手段来进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理论特别强调“虚静”,它主张艺术鉴赏时既要虚廓心灵,又要凝神体验。因此在欣赏时,不妨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创设一种艺术氛围,这样就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状态,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鉴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创设的艺术氛围;就能让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和外界的干扰,
在浓烈的鉴赏氛围中进入审美的艺术境界中。

三、关注鉴赏过程中的体验,提高美术鉴赏的效果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个体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学生在美术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作品、去发现美的东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去体验美。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实际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去感受,以艺术的感性魅力吸引学生去走进美术。例如:在教学“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时,为了引导学生弄懂“文艺复兴”这个概念,就在导入环节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当上课铃响以后,老师十分严肃而郑重地告诉大家:今天同学必须配合老师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关闭门窗,全体端正坐好,闭上眼睛不许说话,脸部不许有表情。平日里生机勃勃的美术课堂突然变得一片寂静。大概过了一分多钟,宣布游戏结束,全班同学如释重负,这时趁机引导学生描述刚才在游戏中的感受,得到的尽是“压抑”“恐怖”。老师这才告诉学生,刚过一分多钟你们就吃不消了,而欧洲人曾经在比这残酷百倍的环境中整整煎熬了一千年!接着引导学生回顾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再剖析文艺复兴实际上就是各个领域在中世纪千年压抑后的一次全面爆发。这样学生对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都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体验,在之后的作品鉴赏学习中,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四、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辩

源于:查抄袭率怎么发表论文www.udooo.com

证地赏析中西艺术作品
中西方文化有各自的特点,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传承。
中国画讲究写意,西方人专注写实;中国人多用直觉去感悟艺术,西方人多以科学去理论艺术。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我们不能用优劣去评判它,只能说百花齐放才是春。如明代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这是一幅水墨淋漓的写意花卉画作品。在这里徐渭并不是要逼真地再现一个自然物,而是把自然物作为抒发内心情感的形式。在这幅画左上角的题诗点明了主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明珠被抛,怀才不遇的万般愁绪跃然纸上,晶莹的葡萄中没有甜蜜的汁,只有苦涩的泪,这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从中可以窥见徐渭一生的坎坷历程。如果是写实的葡萄,你认为还能把他的内心世界表达得那么淋漓尽致吗?欧洲人在中世纪由于受封建集权和宗教神权的压抑太久,于是举起了复兴希腊罗马文化的大旗,这是一场历史性的变革,高调宣扬人文主义,追求现世的享乐,提倡个性解放乃至个人主义,在艺术上宣传作品的世俗性。例如:《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做题材来表达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达·芬奇用高超的绘画技巧描绘出这位带着神秘微笑的贵妇,其艺术魅力征服了世界上所有的人,体现了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人物身后的背景中,是一幅梦幻般的风景画,其视点的不同更增加了画面的神秘色彩。达·芬奇出色地运用了学原理,画面极富纵深感,预示着欧洲风景画即将形成独立的艺术审美。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