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数学德育 >忠、义、勇完形网

忠、义、勇完形网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4993 浏览:192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拟从民间传说、宋元话本等角度简要阐述关羽形象的完形过程,重点分析关羽身上的忠和义及其历史现实价值。为了对关羽形象有个全面的了解,本文还分析了关羽的勇、神等性格层面及其影响。
关键词:三国演义;关羽;忠义观;
被称为四大奇书之一的《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民间曾有“欲知三国苍生苦,请听《通俗演义》篇。”,“异姓联昆弟之好,辄日桃园,帏幄侈运用之才,动言诸葛”仅此可知,“三国”流行之广,影响之深。作为《三国演义》中“三绝”之一的关羽(义绝)是小说中的重量级人物,在小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也曾吹捧是“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在老百姓心目中还是与“文圣人”孔子并驾齐驱的“武圣人”。为什么关公能获此殊荣?关羽到底是人,还是神?关羽形象在当前和历史上有什么价值和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关羽形象的完形

首先看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在清代学者梁章臣的《归田琐记》里有一段记述:“蒲州解梁关公本不姓关,少时力最猛,不可检束,父母怒而闭之后园之室。一夕,启窗越出,闻墙东有女子啼哭甚悲,有老人相向而哭。怪而排墙询之。老者诉云:我女已受聘而本县舅爷闻女有色,欲取为妾。我诉之,反受叱骂,以此相泣。公闻大怒,仗剑径往县署,杀尹并其舅而逃。至潼关,闻关门图形捕之甚急,伏于水旁,掬水洗面,自照其形,颜色变苍赤,不复认识。挺身至关,关主诘问,随口指关为姓,后逐不易。”又说,关公“东行至涿州,张翼德在州,其正止于午,午后即将所存肉下悬井中,举五百斤大石掩其上,日:能举此石者与之肉。公适至,举石轻如弹丸,携肉而行。张追及,与之角力,相敌莫能解,而刘玄德卖草履亦至,从而御止。三人共谈,意气相投,逐结桃园之盟云云。”这个故事说明了刘、关、张三人身份及桃园结义。
其次从现存最早的《三国志平话>来看,此书写道:“话说一人,姓关名羽,字云长,乃平阳莆州解良人也。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喜看《春秋左传>。观乱臣贼子传,便生怒恶。因本县官员贪财好贿,关羽酷爱黎民,将县令杀了,亡命逃遁,前往涿郡。[3]这里说关羽是读书人家出身。到了元人写的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个杀官故事又得到了发展。杂剧说,关羽“把黄公三略读(传说黄石公有三卷兵书,称为《三略》,是在圯桥上传授给张良的)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udooo.com

,数年久困在乡间。”可见,他是熟读兵书的人。杂剧又说,关羽在家乡时有个州官臧一贵(赃一柜的谐音),想趁天下大乱之时,也起兵作反,自称一路诸侯。闻说关羽武艺过人,便命人请关羽前来,共商人事。关羽到了州衙,听说臧一贵要起兵反叛,心中愤怒,一剑把臧官杀死,逃走到涿州。在这里[4],杂剧艺人又把关羽形象进一步拔高,说他杀官,是为了忠于汉室,诛锄反贼,显得正气凛然了。
再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却另有说法。在罗本《三国演义》里,关羽是一个“逃难江湖”五六年的大汉,“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单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5]因本处势豪依势凌人,被其杀了,今日正欲入城投军。到此,关羽形象基本上完形了。

二、忠义观与关羽性格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既有封建统治阶级的忠义观,它们是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也有被统治的农民、市民小生产者的忠义观。《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朋友而又兄弟,兄弟而又君臣”忠义思想是一种以“义”为核心的,带有浓厚市民小生产者色彩的忠义观,是封建忠义观的承袭与发展。从开端的“桃园三结义”,到刘备、张飞死难于义,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贞无二地为刘蜀事业奋斗终生。显然,这远远超过了“对国家忧虑,讲求一个r忠’字;对朋友情谊,讲求一个‘义’字;对贼奸敢杀,讲求一个‘勇’字”口的封建忠义观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关羽正是在《三国演义》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忠、义、勇”的完形典型。
看关羽的忠。这里的忠主要体现在对汉室的忠,也有对刘备的忠。第二十五回写关羽被围困在下邺附近的一座土山上,曹操派张辽去劝降,可关羽决意不肯。他大义凛然地说:“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当张辽说他一负盟誓,二负刘备依托之重,三不思匡扶汉室而以匹夫之勇相拼杀,是三大罪时,他动了心,对此与曹操“约三事”,其中有一条就是“降汉不降曹”,“但知刘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为了笼络关羽,收写关羽,让皇帝封他官爵,并为他“挂印封金”。曹操送给关羽金银和,关羽令侍奉二位嫂嫂,并将金银一律登记,存入库房。曹操送给他一件新袍,他却把旧袍置于新袍之上,并说:“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我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袍而忘兄长之旧赐。”;再一个细节是曹操见关羽马瘦,而赠以吕布所骑的赤兔名马,关羽拜谢。曹操奇之,关羽日:“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曹操送给关羽“寿亭侯印”,遭到拒绝,另铸“汉寿亭侯之印”,关羽欣然接受。前后仅一字之差,却更突出了关羽始终是心存汉室的。在留别曹操信上的两句话:“新恩虽厚,旧义难忘”,更集中体现了他对刘备的忠和义。他走后,曹操也不能不赞颂他“真义士也”。此外,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单刀赴会”等无一不是写关羽对刘备的忠(忠中有义,叉中有忠),对汉室的忠。正如他兵败麦城时,孙权派诸葛瑾来劝降,关公却义词严地说的,“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改其起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起节,身可殒,名可重于竹帛也。”
可见,关羽的忠是以义为基础的。然而关羽的“义”决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返顾,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经得起任何考验的“义”。作者宣扬的义,贯穿了刘、关、张从结义到尽义的整个过程。义结桃园,誓同生死,这是关羽和他的桃园兄弟的人生之盟,是言而有信的君子协定。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的玄孙,故是汉王朝的象征,又是兄弟中的大哥,因此,关张尽忠尽义,既是尽主臣之道,也是伸朋友之信,还是尽兄弟之义。所以,刘备在哪旱,关羽就在哪里“侍立于侧”,从不懈怠。连嫂嫂也是誓死捍卫的对象。一次,张辽问关羽:“兄与玄德之交,比弟与兄之交何如?”关羽十分坦诚地说:“我与兄,朋友之交也;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也,岂可共论乎?’’这己透露了关羽与刘备的多重关系:朋友、兄弟、主臣,因此要讲信,讲义,讲忠。此外,当刘备在樊城将县令之外甥封嗣为义子,改名为刘封时,关羽就“不悦”。他说:“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虽他自己也收关平为子,“但臣之子无争立之嫌,君之子则有争立之嫌。”可见关羽为刘家是效忠尽义的。《-国演义》的修订者毛宗岗曾称赞关羽为《三国演义》的“三绝”之一,即义绝。说他是“义绝”,应该指他的“义”是超越阵营的,不分敌我的,不顾个人生死的,有恩必抱的义气。“华容道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等故事,反映了关羽性格的矛盾性,即忠与义的矛盾。尽管曹操是个“奸雄”或“奸绝”(毛宗岗所称),但他当年对关羽有恩,极度尊重关羽,使关羽保全了自己的节操。因此,关羽虽军令在身,军法如山,也宁肯接受军法处置,也不愿擒住曹操建立功勋。而是义释曹操,表现了关羽的自我牺牲精神。《三国演义》的第二十八回的“古城会”是关羽“义”的又一种体现。先写关羽从民众口中得知张飞占据古城,不由欣喜万分,没料到张飞对他并不欢迎,相反却“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挥矛便刺。原来张飞认定关羽早己降曹,而且受曹操的指使前来捉拿自己。关羽和二位嫂嫂耐心地向张飞解释,无奈张飞不信。恰好此时蔡阳赶到,张飞要求关羽三通鼓罢斩下蔡阳的头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一通鼓未尽蔡阳头己落地。到此“兄弟释疑’’,出现“会古城主臣聚义”。正如后人诗赞日:“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因此,“古城会”与其说是兄弟之聚,还不如说是“义”的会合。忠、义是关羽性格的突出方面,也是较为主要的方面,可以说关羽是一个忠义的完人。前面说关羽是“武圣人”,那么就不能不谈一下他的勇了。温酒斩华雄这段有名的简洁而生动的描写,把关公的神武写活(第五回)。后来,他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擂鼓三通斩蔡阳,更是所向披靡(第二十八回)。还有,孙权急功有取回荆州,在陆口驻兵,叫关羽赴会。计谋是:如关羽肯来,好话相劝,若不肯,就把他杀了。关羽也深知这个阴谋。但豪不畏惧,独驾小舟,只带随从十余人,单刀赴会。最后,在紧要关头,夺过周仓大刀,拖住鲁萧的手,扯到江边,到了船首,才与鲁萧作别,乘风而去。这样一段情节,又把关羽的威武不屈的气魄、风貌,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甚至,最后他败走麦城,寡不敌众而被擒后,孙权由于爱惜这样的英雄,还想”以礼相待,劝其归降”,只是左右提醒说,连曹操那样热忱相待,也没把他留住,“若不即除,恐遗后患”。孙权考虑了半天,才把关羽斩了。这一切也从侧面折射了关羽的忠贞和重义。
除了忠、义、勇外,关羽的神也是不能忽视的。“刮骨疗毒”时,华佗“用刀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羿棋,全无痛苦之色”,就有超人的神气了。作者借华佗的口说:“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

源于:论文范文网www.udooo.com

侯真天神也!”关羽被杀之后,冤魂在玉泉山“显圣护民”,在东吴营中“扼死吕蒙”,他的首级在曹操面前“面如平日”,“口开目动”。这就神乎其神了。
总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关羽是一个忠、义、勇完形的典型,但他还不是一个完人。
参考文献:
【1】史之余,漫话三国[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 982:373.
【2】叶维四冒祈.三国演义创作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107.
【3】【4】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5-41.
【5】【10】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6:3.
【6】谭洛非著.<三国演义)谋略、领导艺术[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1991: 134.
【7】【9】【11】叶松林.义士、圣人、天神一一关羽性格的文化.【J】(转引自.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1992: 219、220、168.
【8】【12】【13】丘振声著,三国演义纵横谈【M】.南宁:漓江出版社,1983: 107、86、31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