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体育教学 >谈幼小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理由题目

谈幼小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理由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23730 浏览:1075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是从情感上的一个飞跃,同时也是认知的转折。数学教育被归为科学领域,重视发展儿童的兴趣、情感、爱好、态度等素质;小学要求儿童掌握系统的数学概念、运算,并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儿童的技能性要求比较高,需要锻炼儿童对变式逆向反推的能力。所以儿童进入小学进行数学教育,不仅是对其面对不同环境、教育方式等情感上的挑战,同时也对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较高的要求。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已经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小学一年级数学大纲两大文件的引领下,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数学教育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鼓励”走向“要求”,幼小数学教育指导思想由开放转为既定

儿童是发现者,教师是协助者和引导者,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鼓励儿童亲自探索,重在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和探究。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将科学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感悟科学的魅力。[3]5~6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虽然认知初步具备符号功能,但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幼儿园数学教育开放式的指导思想适应幼儿不以主体身体为活动中心的发展规律。
皮亚杰认为,7~8岁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由于这一时期儿童刚刚脱离前运算进入具体运算,在一定程度上数学思维没有完全转换过来。小学的数学教育指导思想非常具体。比如,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等。每一个指导要点都对应一个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明确、目的性、既定是小学数学教育指导思想的最显著特点。[4]
由“鼓励”走向“要求”的幼小数学教育指导思想缺乏一定的衔接。幼儿园开放的指导思想与小学既定的指导思想都忽略了需要双方进行接轨,使儿童无法适应高密度的数学学习,收放自如的效果甚差。

(二)“感性”走向“理性”,幼小数学教育目标侧重点互换生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认知、动作技能目标包括运用儿童各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事物,并且动手操作,探索问题,能用适当的言语对探索的事物进行表达,在交流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将数学教育寓于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科学之中,数学是科学的一部分,两者是不分家的,儿童可以在不断的独立探索中发现科学、感悟数学。[3]在《纲要》中,情感目标是开展科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要求儿童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它所要表达的意图在于培养儿童的对科学、对探索、对未知的兴趣,保护并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对数量关系的要求仅仅是感受具体事物,并且还是以科学教育为主,其中穿插一些数学活动。
而小学一年级数学大纲中将目标和内容合为一体阐述,强调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应用题等,是比较单纯直接的认知目标,基本将数学从科学中独立出来。[4]不强调动手操作,而是更注重逻辑思维、运算技巧的掌握,从幼儿园的感性走向小学的理性。
幼儿园侧重情感目标,走“感性”路线,注重培养儿童对科学保持兴趣和热情,激发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小学侧重技能目标,走“理性”路线,重视逻辑思维的开发和锻炼,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两者目标侧重点不同,必然会导致衔接的障碍,如何化“感性”为“理性”,幼小数学教育目标侧重互换较为生硬,从兴趣走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具体”走向“抽象”,幼小数学教育内容重复和断层并存

研究表明,小学数学教材里某些内容在幼儿园实际上已经操作过了,比如小学课本中关于分类的学习只要求从两个维度进行归纳,第三个维度是作为开发儿童思维的机动题;而幼儿园中教师已经组织过用三个维度分类的活动了。《幼儿园课程标准》中要求儿童学会层级分类,《小学数学大纲》强调儿童要学会用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很明显,大纲中的规定是有梯度的,但是却没有细化,这就导致在教材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重复。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是直观的、具象的,小学的数学课却是抽象大于具象,这直接导致儿童对符号的不理解。进入小学的儿童年龄均在7岁左右,这正是守恒概念形成的初期,对于“=”容易把握的,知道符号两边是相等的关系。而“>”、“<”不等式的理解就困难得多。幼小数学教育内容“具体”与“抽象”的衔接断层还体现在应用题上。应用题普遍成为儿童数学学习的最大困难,其逻辑性强,儿童首先要弄清楚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而才能进行运算。儿童的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中,在幼儿园具体形象的教学活动从未接触过像符号或应用题这类抽象的学习内容,所以会出现比较大的适应问题。

(四)“游戏”走向“教学”,幼小数学教育方式缺乏必要过渡

幼儿园科学活动较多的预设环境、材料,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科学的奥秘,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存在明显的不同特点。尤其在数学学习方面,教学方式上有较大差异。质的差异在于,幼儿园阶段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而小学一年级则以正规的课业教学为主要活动,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5]这一变化,对儿童来说很难迅速适应。幼小数学教育方式缺乏必要的过渡,进入小学后,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变化,对教学方式的不适,成为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最大难点之一。

二、对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建议

(一)幼小纲要文件接轨,降低衔接梯度加强政府职能,完善幼小纲要文件,是解决数学教育幼小衔接问题的根本。政府纲要文件是引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观念的旗帜,指引教育工作者如何做、怎么做。幼小纲要文件经过反复修订,相对比较完善,但全面有余,细化不足,在如何进行幼小衔接的部分没有明确、客观的要求。
要幼小纲要文件接轨,就必须突破以往在儿童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以孤立、封闭的方式来认识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做法,应通过联系背景和综观全体的方式,考虑从心理学、生理学、文化学乃至哲学等不同的层面来系统地认识与理解数学教育幼小衔接意义,并充分关注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强化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细化纲要文件,使幼小纲要文件接轨,减缓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梯度,从根本上解决衔接问题。

(二)“小学”走进“幼儿园”,加强幼小双向合作

幼儿园不了解小学的教学情况,对小学的大纲、课程标准都不熟悉;小学也不清楚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不知道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不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所以,幼小数学教育衔接存在问题、教材存在重复的很大原因在于两方缺乏合作、沟通和交流。[6]
为了适应小学相对严谨的数学课堂教学,幼儿园有意识的组织儿童走进小学课堂,提前尝试小学数学的课堂模式,并在幼儿园开展一系列衔接幼小数学教育的活动,使儿童尽快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环境,也为新的学习方式做充分的准备。然而,幼儿园单方面的衔接准备工作并没有得到小学的积极回应,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走进“小学”、了解小学。为了幼儿身心更健康的发展,“小学”也应走进“幼儿园”,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补充小学教师儿童心理知识的空白,使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合作,更加完善和谐,最终让儿童获得发展。

(三)开展多元数学活动,系统性与兴趣性兼顾

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寓教育于生活中,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能力,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数学问题。幼儿园应开展多元化的数学活动,将集体教学生活化,创设“奇、趣、疑、思”的情境,并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数学教育。[7]
数学教学同时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教学活动,现今幼儿园的数学活动通常融入主题活动中进行,教学活动跟着主题前进,难免缺乏一定的整体性、系统性。这就导致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由易及难,层层递进,最后影响到小学数学的学习。[8]所以,应尝试将数学教学系统化与保持兴趣两者兼顾,既不破坏儿童对数学的探究热情,同时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调整难易程度,使数学教学活动从形式上保留多样化,内容上贴近小学数学课程。

(四)预防揠苗助长行为,形成幼儿园教师、家长、小学教师三位一体合力

家长在数学教育幼小衔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发挥利用家长这个教育资源,能提升幼儿数学学习成效,促进幼小衔接的进程。加强家园沟通、互动,将会给孩子的数学学习带来重要的、积极

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的作用。积极构建幼儿园教师、家长、小学教师三位一体合力,扭转部分家长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育儿观,预防揠苗助长行为。[8]
面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诸多差异,两个阶段的教师应积极对话,在各种的教育方式中探寻共同的教育目的;在繁多的评价方式中探寻共同的评价机制;在复杂的环境因素下探寻共同的教育理念,才能打破旧有格局,共同开创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的新篇章。
注释:
张莉.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学前教育,2007(2).
柴赛飞.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2001,9.
[4]小学一年级数学大纲[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余莺.游戏:幼小衔接的桥梁——游戏在一年级数学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1(1).
[6]高章满.对“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及目标的理解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2(5).
[7]陈剑英.减轻“幼小衔接”坡度,开展多元化数学活动[J].幼教天地,2011(65).
[8]陈丽.浅谈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问题[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1(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