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剂学 >谈温湿可控式加温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运用

谈温湿可控式加温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35826 浏览:1610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建立后应用可控式加温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48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 例与对照组20 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可控式加温湿化,对照组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平均次数、气道出血例次、平均吸痰次数、痰痂形成例次明显减少,( P < 0. 01,P < 0. 05)。结论: 人工气道建立后应用可控式加温湿化气道符合患者生理需要,可明显降低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平均吸痰次数。
【关键词】患者; 气管切开 ;文丘里面罩; 湿化;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行气管切开的目的是保持气道通畅,便于清理呼吸道道分泌物,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治的关键〔1〕。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黏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保持气道湿润、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畅、预防肺部感染。2012 年1月~ 2012年12月,我们为28例患者应用文丘里加温湿化法管理气道,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ICU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4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评分均 < 7 分,行气管切开术后,成功脱呼吸机患者,男 39 例,女 9 例,年龄8 ~ 84 岁,平均( 59.5±10.5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8 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其他处理原则相同
1. 2 方法 对照组: 采用微量泵控制气道持续湿化法,将0.9%的生理盐水50ml,以微量泵接5 ~ 7 号头皮针持续气管内滴注,2~ 8ml /h,根据痰液黏稠度决定滴速和湿化量,湿化液总量为200 ~ 300ml /d,根据痰液量和性状每2 ~ 4 h 吸痰1 次或按需吸痰。观察组: 湿化器采用Fisher & Paykel 850型,常规添加灭菌注射用水至标志线;湿化模式采用“有创”模式。文丘里管连接中心供氧,尾端通过螺纹管连接,再通过螺纹管连接面罩覆盖在气管切开套管外口。
1. 3 观察指标①痰痂形成,气管切开的患者因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温化过程。在护理时如果发现患者的气道分泌物、痰液不易吸出,形成痂块而造成堵塞,就可以判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断痰痂已形成。②刺激性咳嗽。③气道充血,气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由于失水到抑制,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黏膜分泌物增多,气管黏膜水肿,吸出的痰中很可能带血。④肺部,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体温变化、痰量增多、痰液性状的改变,必要时定期做痰细菌培养,查找原因。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t 检验、χ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

2 结果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脱水治疗时,气管黏膜也呈脱水状态,加之气管切开术后,吸入的空气丧失了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作用,吸入气体全部由下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以上[3],将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有文献报道人工气道建立后气管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14%~43%[4]。因此加强人工气道湿化是非常重要的。
微量泵持续湿化方法对人工气道湿化存在不足:(1)湿化液温度低于体温,易诱发气道痉挛并引起刺激性咳嗽、憋气、呼吸及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 2)刺激性咳嗽过程中气管套管活动增加,易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糜烂出血。(3) 低温的药液不利于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加上下呼吸道湿化不理想,分泌物积聚可影响正常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侵入,增加肺部感染。( 4) 气管套管口虽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但在患者咳嗽或变动体位时易脱落,造成污染。
可控式加温湿化湿化具有以下优点: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