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效学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防复发健康教育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防复发健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31283 浏览:1441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3783(2012)07-0419-01
【摘要】 简要阐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综述影响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预防复发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这不仅造成患者生理痛苦加重心理负担,而且长期反复发作导致并发症增多,因此,如何减少复发,是目前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加强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原因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防护,从而减少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综述如下:
1溃疡性结肠炎回顾

1.1 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性病变。临床典型症状为腹泻伴黏液血便,程度不同的腹痛、里急后重感,症状常为慢性持续性、并反复发作,也可急性起病而呈暴发性。病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以溃疡糜烂为主,范围一般不超过左半结肠少数患者可遍及全部结肠。而且, 作为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 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 包括累及关节,如肠病性关节炎;肝胆管的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还可以出现眼和皮肤的损害。该病反复发作导致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增多,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死亡率仍较高, 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该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病之一。

1.2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

1.2.1 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国内,根据Jian和Cui[1]对国内文献报道的中国102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综合分析,发现10年诊断的病例数目上升3.08倍。其中,初发型占34.8%,慢性反复发作型占52.6%,慢性持续型占10.7%,急性暴发型占

1.9%。并好发于30~49岁的人群,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等,男女之比是1:09。

1.2.2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早在1859年, 溃疡性结肠炎就被临床医生所了解, 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任未被完全阐明。现在主要研究的几个方面包括:应激和心理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等[2]。

1.2.3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损伤无法修复的原因还没有阐明, 至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当前治疗主要着重于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根据活动性、范围和严重程度采取诱导缓解、维持缓解阶梯式的治疗原则。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但这些非特异性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 只能暂时控制和缓解症状, 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这也为该病的复发留下根源。当并发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癌或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可选择手术治疗。
2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健康教育

2.1 应激和心理方面

应激心理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和复发有密切关系[3],心理应激能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损伤及溃疡形成。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个性特征, 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不善于区别情绪状态和躯体感觉, 多以躯体不适感来表达情绪的不畅,负性情绪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影响溃疡性结肠炎, 加重其炎症损伤及溃疡形成,同时患者对于疾病的预后,所需治疗时间及癌变等问题心存顾虑。我们在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时, 要重视其个性缺陷, 有针对性地指导其改变个性薄弱环节, 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 从而有助于使病情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改善疾病的预后,减少疾病的复发。我们应从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状态,帮助患者学会应对不良生活事件、干预负性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让他们对该病与心理治疗的方法有所了解。同时让病人亲属及有关朋友参与对该病的治疗,协助参与认知、情绪、行为干预治疗过程和治疗监控,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4]。总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改变对事件的应激方式,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是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基础。

2.2饮食与营养因素

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 过多摄入红肉, 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与本病的发病和复发有关联[5]。食物中肉类(含丰富的蛋白),尤其是红肉和加工后肉类的摄入, 增加了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风险; Reif et al[6]研究显示,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前的脂肪摄入增多,尤其是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由于高胆固醇血症形成的高凝状态可使血管痉挛, 血管紧张度增加, 影响黏膜血液供应, 因而造成结肠黏膜损伤;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病前食谱的调查, 发现高蔗糖摄入可能会增加患病率,而合理进食蔬菜和水果的人患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会减少。同时,要注意营养的补充,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机体健康。因此,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应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保持低脂肪、低蔗糖、低纤维、适当优质蛋白的饮食,减少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应慎用易引起肠道过敏、腹泻、腹痛的食物;食物食用不当,可导致肠道抗病能力下降、肠蠕动增加、肠液分泌增加、内环境失调,使腹泻加重或溃疡性结肠炎症状迁延难愈。指导患者完成饮食日记,有助于准确找到给患者带来麻烦的食物, 而且能够显示患者的饮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食是否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素。

2.3治疗依从性因素

多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充分,用药杂、多、乱,用药时间短;同时由于药物过高,患者难以承受等原因导致治疗依从性低。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能够按照医嘱规律治疗,症状缓解后在没有复查肠镜的情况下自认为痊愈终止治疗,或症状缓解后药物减量速度过快等,有复发的患者服药时间很少超过6个月,导致治疗的依从性大打折扣。亚太地区炎性肠病的处理原则明确指出:无论病变的严重程度,在诱导期后开始维持治疗,应该告知患者需药物治疗3~5年。因此很多患者均未达到规范治疗的标准,复发也就在所难免了。我们应该通过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的知晓度,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取得医患合作,实现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8],改变患者随意停药、换药、减量等现象,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达到有效的治疗周期,从而减少了疾病的复发。

2.4 感染因素

研究证实,与健康人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样本中黏膜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9],细菌等感染使肠道屏障功能破坏,促使肠道发生炎症反应。有关研究表明,因阑尾炎或肠系膜淋巴结炎而切除阑尾者可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提示阑尾内的感染及免疫过程会直接影响到肠道的微环境。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预防肠道的感染,从生活的每个细节做起,搞好个人卫生,并对生活用具定期消毒,少吃凉菜等未经高温消毒灭菌的食物,从而减少因肠道感染导致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2.5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对溃疡性结肠炎有影响的药物,如水杨酸制剂、洋地黄制剂、抗凝药、咖啡因、胰岛素、组胺、呋喃西林、氯化钾口服液等,若病情需要,应同时配以胃肠粘膜保护剂,还要避免滥用或盲目使用抗生素,研究显示,在儿童期频繁应用抗生素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风险。上述药物会刺激肠粘膜,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后诱发或加重腹泻。同时应适当休息与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规律、生活方式;保持轻松乐观的心理状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注意药物的使用;定期治疗、巩固疗效,经正规临床治疗治愈后,不可掉以轻心,缓解期仍应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维持治疗,加强防护,防止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Xue-Liang Jiang, Hui-Fei Cui. An analysis of 10218 ulcerative colitis cases in China[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2; February 8(1):158-161
[2] 桑力轩, 刘汉立, 姜 敏.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20): 2249-2254.
[3] 罗秋华, 邹天然, 陈掌珠, 孙学礼. 心理社会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16(5): 556-558 .
[4] 钟玉莲,王倩琴,何玉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63-2564.
[5] 何新颖, 唐志鹏.饮食与溃疡性结

源于:论文范例www.udooo.com

肠炎[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36): 3826-3829.
[6] Reif S, Klein I, Lubin F, Farbstein M, Hallak A, Gilat T. Pre-illness dietary factor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Gut 1997; 40: 754-760.
[7] 田书永,高颍.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原因的研究[J]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7,4(2):157-158.8 localized in the colonic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stimulates species-specific antibody.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2; 17: 849-85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