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政府经济学 >辽宁辽宁绿色技术革新财政支持理由

辽宁辽宁绿色技术革新财政支持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13903 浏览:587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财政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现在优化新资源配置、影响创新成本收益、降低创新风险、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而政策支持手段通常包括财政直接投入、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政策等。近年来,辽宁省财政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就显著,但仍存在着力度偏弱、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从管理模式、成果转化、环境建设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辽宁;绿色技术创新;财政政策
1673-291X(2012)30-0014-02
由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外溢性、投入大和风险高的特点,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企业和个人通常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高,经济上的高消耗、高能耗的特点没有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绿色技术创新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应充分利用好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各类财政政策工具,营造创新环境,持续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为实现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目标做出贡献。

一、绿色技术创新财政支持的机理分析

1.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财税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结合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从而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产生影响,促使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政府支持的绿色技术创新领域。
2.降低创新活动的成本。财税支持本质上是将宏观主体的支出权或收入让渡给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可以持续降低企业或个人创新筹资、投资和经营的边际成本和实际成本,使创新活动的供给增加。当创新投资产生收益或发生亏损时,通过费用或财税抵免等财税措施提高收入能力,增加创新收益,减少亏损。
3.分担创新活动的风险。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政府采取适当的财税政策可以为创新者分担全部或部分风险。如通过财政补贴、财政投资、政府采购等承担或分担创新风险。通过加速折旧等延期纳税方面的措施,加快技术进步投入资金的周转和回收,减少资金方面的风险;通过实施优惠税率等财税措施,增加企业收入,减少企业利润方面的风险。
4.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财税可以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政府通过制定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研发与推广的财税优惠措施,可以鼓励和引导产、学、研的联合,调动企业和科研院校两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创新成果在生产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缩短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周期,更好地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

二、绿色技术创新财政支持的手段分析

财政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有多种手段,各种手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通常政府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手段主要有财政直接投入、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支持等。
1.财政投入。财政投入是指政府直接将部分财政资金投入到绿色技术创新中,以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财政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建立专项基金等形式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即政府可将经过论证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直接发包给企业、高校或研究机构,通过对研究成果检测、验收等方式控制研究进展和成果质量。对于急需的重大项目,政府也可以通过相关部门直接组织团队进行科技攻关。
2.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指政府对企业、单位或个人所从事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给予适当的补助,以便降低风险,提高私人创新的积极性。需要政府财政部门组织对社会各项研究工作进行申报、评估,确定补贴的对象、补贴的内容、补贴的幅度、补贴的形式等,并对补贴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3.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产品实施优先购写的政府行为。政府采购具有导向性和扶持性的特点。即通过政府采购可以引导社会需求,使私人采购向环保、科技产品方向转化。同时有了政府采购的支持可以为先进环保型技术产品提供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4.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各种鼓励性措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udooo.com

施,从而发挥税收对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税制改革在中国税收制度中加入更多的带有普遍意义、持久效果的税收支持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有关的政策。其次,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特定的纳税人、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活动采取具有针对意义的税收政策,如对绿色技术创新给予税收减免、加速折旧、研发支出直接列支、加倍费用扣除、投资抵免等多种政策支持。

三、辽宁绿色技术创新财税支持的现状分析

1.财政投入迅速增加,但与国内发达省份存在差距。2000年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为13.5亿元,2010年则达到68.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7%。① 而同期辽宁省地方财政总支出从2000年的518.0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 195.82亿元,年均增长率19.96%,领先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44个百分点,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由2000年的2.6%下降到2010年的2.16%。与同期发达省份比较而言,不论是在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上差距都是在逐步增大。2010年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规模排名全国第七,仅为同期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和山东的32.13%、3

4.1%、38.51%、45.82%、56.75%和81.67%。

2.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2006年之前,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主要集中于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两项上,其中科技三项费占有绝对比例,占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比重不低于75%。与其他省份相比,拨款项目少,而且缺乏灵活性,这突出表现在科研基建费少、没有其他科技拨款项目。2006年以后,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主要集中在技术研究与开发和其他科学技术支出两类,这与发达省份相比,总体趋势一样,但是明显比例不足,落后于发达省份10个百分点以上。
3.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辽宁当前财政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主要是通过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申请、政府申批等形式提供财政资金,通过落实有关的政府采购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但从效果上看,许多投入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存在着大量的重复低水平研究。一些研究项目由于调查研究、实验等工作不足导致研究成果价值低。二是成果转化率低。许多研究结题后成果就被束之高阁,未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三是研究经费被滥用或挪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单位或个人打着研究的旗号申请到了研究经费,结果用于单位和个人消费开支,使经费投入白白浪费。

四、辽宁绿色技术创新财政支持的相关建议

1.采取分层分类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建立新的分层分类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具体包括:其一,对于急需的重大应用技术,采取集中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政府可以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对于涉及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和重大技术,可以跨地域的组织有实力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在政府主导下组织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开发。其二,对于基础研究和通用应用研究,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通过发包的方式交给本地的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完成并及时跟进和管理和验收工作。其三,对于专用技术研究,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通过改善环境、完善法律制度、采取多样性财政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由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和个人按需自主完成。
2.注重软环境建设,调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由于技术研发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常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依据国际经验,需要发挥社团组织、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具体包括:完善各地的企业支援中心等建设,采取介绍实验基地、技术指导、人才引见和培训等多种方式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软环境”。可以借鉴日本以都道府县设立的“工业技术中心” 为代表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昂贵的技术试验设备的设施与制度。日本从明治时期的1877 年即开始由地方政府设立试验研究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及产品检测,开展地方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研究开发等。辽宁省虽然有“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推介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等组织,但由于依托政府而非市场的特点,决定了自身积极性和能力难于胜任相关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需要进一步依托市场进行改革。
3.注重产学研结合,发挥协同作用。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很重要,我省当前存在着“研究多、应用少”,且存在许多“低水平重复研究”的情况。所以,应转变过去的管理理念,在加强项目管理,“杜绝低水平重复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加大推进研究成果转化的力度,对于不能转化的项目研究加以限制。具体包括:一是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绿色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提供怎么写作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二是强调产学研结合,促进合作网络的构建。三是通过鼓励企业与大学等研究机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等开展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开发,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udooo.com

提高成果的应用能力。
4.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针对经费被浪费或挪用的现象,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经费管理,抑制违规现象。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将经费批给有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即在项目审批时严格把关,对于研究条件欠缺、研究能力不足的项目不予经费支持。二是变提供研究经费为研究成果奖励,通过税收等政策支持项目研究,通过财政投入等政策对成果进行奖励。三是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对研究项目秉承“全程管理、分步拨付经费”的管理原则,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停止经费供应。四是通过政府引导,产生赚钱效应,更多吸引民间资金参与。
参考文献:
秦书生.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J].科技与经济,2012,(2):18-21.
毕德利.辽宁省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政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6):149-152.
[3]吴松.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与创新政策[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10).
[责任编辑 王玉妹]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