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中国经济 >简述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教育和语言教育联系

简述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教育和语言教育联系

收藏本文 2024-03-28 点赞:27531 浏览:1229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国际化教育是许多专业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但对什么是国际化高等教育这一基本问题,认识上一直充满争议。本文总结为语言导向观和专业知识导向观两种,以国际化教育中语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问题,即授课学习中两部分的比重和程度进行研究,从学生培养目标、教师教学导向及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效果方面,多角度地展开分析,寻求有效推进国际化教育,进而为推动本科教育整体质量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知识导向观;语言导向观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化和国际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际化是各国及其机构积极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回应全球化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世界潮流,中国的大学必须加入国际高等教育的大联盟,才能谋求进一步发展。
“国际”和“国际化”是英语国家的“舶来品”。《韦式新国际字典》(第三版)将国际化(动词)界定为:使…在关系、影响或范围上成为国际性的;国际化(名词)指这样的活动或者过程。可见,国际化有两个重要的核心特质:它是一种国家(两个或两个以上)间的活动(或过程),也是一个“引进”或“输出”的双向过程。
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学者各有见解。其中,明尼苏达大学Josef A. Mestenhauser 教授用“1+1=2+”进行了说明,他认为,国际化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结果,一种高水平的教育国际化的状态,更是一个过程,是把国外的知识和观念融入到本国教育,尤其是教和学的过程中

源于: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形成一种全新的思考问题的视角。香港大学杨锐强调,大学国际化的目的是培养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而不是扩大本国国际影响的手段。美国著名教育家·克尔预言:未来社会将是大学通过国际教育来实施对民族化教育怎么写作的时代。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国际性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体现在:
首先,现代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满足探索真理和发现知识的需要,而知识无国界。
其次,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国际性。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它不是传播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基础知识,而是传授高度专业化的知识;不是为了培养全民的共同意识和形成他们与本社会文化相契合的行为规范,而是以全体人民中的一部分人为对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创新知识的后备力量。
第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任何想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想落伍的国家都要经常审视自己在这一进程中的位置。高等教育国际化将越来越为本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供人才与科技优势,成为制胜源泉和长期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第四,网络与信息社会的兴起及推动。信息交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国性、地区性和世界性网络的形成,使国际间知识与技术的传播瞬间即成。因此,近年来大多由发达国家提供的跨校、跨地区乃至跨国度的学位课程越来越多;跨国度的网络(虚拟)大学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兴趣。教育网络化将成为新世纪向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语言导向观和知识导向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两种模式

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我国高校均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具体手段包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加入了不少全球视野的课题、跨国比较的事例和讨论等;也增加了教授外语的时间和比重,甚至引进采用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做法。
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在各专业开设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并逐步推动双语教学。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规定,本科教学的达标与双语教学挂钩,在适宜专业中双语授课比例要大于10%,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开始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在此政策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化教育,特别是双语教学得到了较快发展。
可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实施初期,大家都将双语教学视为国际化教育的要点,直至今日,仍旧有很多教师认为,国际化教育就是双语教学,但有关什么是国际化高等教育,一直众说纷纭。笔者总结为语言导向观和专业知识导向观两种。

(一)语言导向观

这种观点认为,国际化教育就是尽量用英文进行专业课程授课,并以语言教学为主。因此,很多院校、专业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目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知识(中文讲授)的基础上,用另外一种语言重复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英文、特别是专业英文水平。这种方式将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一分为

二、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困惑和压力,在多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体现在:
首先,把用英语教学等同于国际化教育。许多老师将二者简单等同,甚至以英汉互译的模式进行双语教学,教师将教材翻译一遍,再解释专业词汇,学生则忙于记录,根本无暇顾和思考专业内容,课程结束后只是掌握了一些专业单词而己。教学方法则还是采用中国式的教学方式,以知识填鸭和应试方式为主。
其次,完全割裂了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联,费时费力,效果不理想。语言(英文)本应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本学科在国际上的最新知识和进展的工具,国际化教育中,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本身就密不可分。但这种模式人为地将这个学习过程一分为二,表面上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过渡更为自然,实际上对语言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并无帮助。因为语言能力必须通过使用,即利用其提升专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而将二者完全割裂,实质上无谓地增加了学生的课时压力,且使学生尚未掌握好专业知识,就由于过度重复而对专业知识点失去耐心,反而阻碍了其知识的掌握。

(二)知识导向观

与语言导向观不同,知识导向观认为语言应当是学习的工具,而不是非英文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课程,主张将专业学习过程和语言学习过程合二为一。知识导向观的具体特点如下:

源于:论文范文网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