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中学德育 >关于悠远无声胜有声,留白意悠远

关于悠远无声胜有声,留白意悠远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4264 浏览:118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讲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文本留白、 激发阅读兴趣” “提问留白,激越思维拓展”、“ 想象留白,彰显课堂张力”等手段,引领学生将文章读通、读透,读到心里去。教师只有这样充分挖掘“文本留白”的潜在魅力,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激发阅读兴趣 激越思维拓展;彰显课堂张力;诠释文本内涵
“留白”是国画艺术中的一种构图方式,在墨分五色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任人遐思,可以是长空万里,也可以是碧水千顷,起到“无形胜有形”的奇效,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阅读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虽然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像绘画,但也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可以回味思索的艺术空白。
教师充分挖掘了文本留白的潜在魅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和思维。而且恰到好处的留白,给师生一方空间、一份权力,让他们可以去探索、去创造,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维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从而使课堂更灵动,更精彩。

1.文本留白,激发阅读兴趣

创设文本留白,正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新教材中的作品中有很多的空白点,为学生表达思想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就是说学生不再是文本对话中的旁观者,而是卷入者、参与者,他们的感受、思想、感情与文本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园,学生再不是被动的、游离于课本之外对问题进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可以向对话的另一方(教材)进行表达,这样的教材不是外在于儿童的客观存在,而是于儿童相伴的一个亲密朋友,每一课的学习,都是儿童在倾听教科书这位朋友说话的同时,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或图画等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这位朋友的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逐步深入,教材愈发丰满,学生愈发个性张显!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不能理解为单单是教会学生课本中的那几个字、学懂那几个词那么简单而已,而是应该认真研读每一个文字,挖掘文字背后的每一个故事,抓住一切可以拓展的内容,让学生驰骋想象的翅膀,在课堂内自由翱翔。并能更好的与文本亲密接触,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正如美国教育家哈·曼所言: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在《《丑小鸭》》一课的教学中,比如,课文对丑小鸭离开家,来到外面的世界,遭受到无情折磨的这一部分,只用了寥寥两句加以概括性的介绍,很难引起学生对丑小鸭的同情。教学时通过课文的留白处,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为课文的留白处着色。如果不能找到这一处,就会使文章失色不少。因此,我设计了种种问题:孤单的丑小鸭在树林里,不仅遇到了小鸟的讥笑,的紧紧追赶,还可能遇到了什么?又会受到怎样的欺负?这一问,一下子唤起了学生的同情心,他们有的说:小刺猬走近他,用身上尖尖的刺刺他,他疼得哇哇直叫;有的说:健壮的野马用脚狠狠地踢他;还有的说:凶恶的狼发现了他,直奔过来,可是发现他太丑了,用鼻子嗅了嗅,又转身走了……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一句句充满情感的语言喷涌而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有时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看似平平常常的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折射出老师的心血!这也就对教师的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开拓出文本中的最有意义的留白,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创设出精彩的留白。教师深入文本,抓住文章的题眼,因势利导,创设出真正适合学生、适合教材内容的文本留白,让学生真正投入的走进语文课堂,兴趣盎然地去学习语文,在语文课堂上意境悠远。让文本留白实现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个性化的交流与碰撞,拓展教材的功能,使其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还是一个与儿童展对话的获得文本,使儿童在教材这一特殊的“对话伙伴”的激发下,进行自主建构,获得真实可靠的发展。

2.提问“留白”, 激越思维拓展

现在的课堂上,大多数老师在一个问题提出后,就急于想得到学生的解答,以显示自己的课堂是如何如何热闹如何如何高效,他们在发现一两个学生举手后,就迫不及待地示意学生回答,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被动填充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思考,生成智慧。如果我们的课堂不能让学生带着思辨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去审视、去思索,那么,我们也就永远不可能达到“明智”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够“空白”,让学生充分去想。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这会给学生造成思维阻碍,也影响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要让学生有思考讨论的时间,思维有创造的余地。如果老师能在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空,那么可能会呈现出多样性的问题答案,有时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偶尔会发现有孩子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独特思路,这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留有空白,这是因为独特的思路常是个别人的看法,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全体学生去想一想,去理解,同时让具有独特思路的同学自己也想一想,完善自己的思路,这样将会把独特的思路为大家所接受,对学生的思维的发散起着积极的作用,提问留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留白的教学并不是无为的教学,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课堂上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老师除了自己讲解、让学生讨论外,停下来,静下来,让学生自己“悟”一下。这种课堂上的“空白点”,正是学生产生渐悟或顿悟思想火花的关键点。所以,课堂中提问留白显示的是一种教育智慧。课堂上教师有时放慢节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并不是不教,而是不教之教——无为而教,而这样的“无为而教”恰恰能达到“有为”的境界。

3.弦外留白,诠释文本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都是选自名家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括很多的‘不确定’和‘空白’点,这就是文本语言的“空白”。这些“空白点” 有着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这种 “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其实就是文本的意义空白,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或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因而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我们去探寻。根据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试图让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咀嚼语言文字的精理妙义,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把对课文的感悟、理解构思为精妙的语言,来填补“空白”,进而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和构建。这就为文本解读开启一扇窗,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对话空间。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进行适时巧妙的补白,才能捕捉到丰富多彩的生成资源,给语文课引进一溪活水,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学生只有被激励,被唤醒,被鼓舞,才能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例如《荔枝》一课,文中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其弦外之音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这可谓是文章的一个空白点。教学时我以此为突破口,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仅仅在写荔枝吗?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学生反复的揣摩感悟和想象,体味出这个句子的弦外之音,把作者没有说出来的话补充出来。有的说:每当我看到鲜红的荔枝时,我就想起母亲舍不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得吞下的情景,心中总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痛楚,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有的说:母亲虽然离我们而去,但这一颗颗鲜红的荔枝却代表着母亲对儿孙辈们深深的爱;还有的说:每当荔枝成熟的时候,我总要写一些放在她老人家的遗像前,母亲生前没能吃上荔枝,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如今我要让她在九泉下含笑长眠……学生灵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说出了文章的弦外之音,从而深刻理解了文句所隐含的意思,深入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感悟。这一个言外之意的“空白点”立马彰显了一段多彩的感受,文本的内涵便逐步丰满,文本所塑造的形象更为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心里,也为课堂留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4.想象“留白”,彰显课堂张力

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更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填补文本空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让课堂因补白而充实,是谓课堂之道,一张一弛。课堂上既要有学生竞相发言的热闹的场景,也要有学生凝神思索的宁静时刻。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的资料包括实物、图片(像)、声音等,都对学生构成了一种教学情境。我们如果能在出示资料后创设留白的,就会使学生进入一种学习的境界。例如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当时而低缓、时而高亢、时而深沉、时而激昂的乐曲在课堂上空飘荡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完全沉浸在那动人心弦的情景中。待到一曲完毕,老师不要马上打破课堂上的静寂,而是让这种氛围保持着。3分钟后用低缓而又温和的声音说:“同学们,我从你们眉头拧起的疙瘩中,从你们满含热泪的眼眶中,从你们脸上凝重的神情中,看出了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告诉老师,现在,就让老师和你一起分享你那独特的感受吧!”这时的课堂就像“银瓶炸破”一般,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对乐曲的独特体验……这就是3分钟留白产生的效果。境由心生,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也陶冶了学生美好的心灵与情操。这样的教学情境——想象留白,不管是对课内还是对课外的延伸,都是妙不可言的。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容量,增添了课堂的活力,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语文、喜欢语文的兴趣与信心。一篇好的文章通常是语尽而意无穷,当我们感悟了留白的内涵,就能真正地与文章、与作者进行对话,达到阅读的目的,从而挖掘其潜在的信息,让学生的想象和感悟比翼双飞。
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是教育教学中一种无形的艺术美,懂得选择留白,是经历过教育生活磨练和认真思考而懂得的教学艺术。为此,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与挖掘它的内涵、功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极大的灵活性、自由性和创造性。推开语文的窗户,让课堂荡漾精彩的气息;走进语文的天地,让课堂拥有深邃的视野——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
《新课程标准解读》
[3] 《小学教学研究》及《小学语文案例评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