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政治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布鲁纳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指导作用

语文教学布鲁纳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指导作用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7236 浏览:235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将有助于语文教学的结构化、系统化,文化主义的理论也将有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布鲁纳;结构主义;文化主义;语文教学
布鲁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布鲁纳的主要贡献是认知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化理论。

一、布鲁纳的重要教育思想

1.“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布鲁纳强调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某一学科的基本原理构成该学科的基本框架。一方面,懂得基本原理有利于整个学科的学习与理解,有利于实现“训练的迁移”;在教学中强调结构和基本原理,还可以缩小“高级”知识和“基础”知识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人类的记忆往往容易忘记细节性的东西,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用简化的表达方式将这些细节保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达到重新构建的效果,实现细节的“再生”。

2.“文化主义”教育思想

晚年的布鲁纳对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提出了“文化主义”教育思想。布鲁纳的文化观涉及文化、心灵、教育三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人们的心灵是文化塑造的”“学校不是孤岛,而是文化这块大陆的一部分”,教育的功能是“将年轻人导入文化的规范之道”。

二、布鲁纳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遭遇了一些失败和困惑,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我们的学科教学。下面,借鉴布鲁纳的教育理论,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谈谈布鲁纳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用“结构”构建语文知识之网

一直以来,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在自然科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但是,布鲁纳认为从结构上理解整个学科的理论“不仅物理学和数学如此,对于社会学科和文学的学习也同样适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辐射古今中外,小说、散文、戏剧等等,内容庞杂。目前,语文教学受到高考指挥棒制约,教学内容停留在高考考点的落实上,语文学习显得零散而功利化。由近十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语文成绩并不理想,语文不是冲高分的科目,甚至有师生认为“语文学也如此,不学也如此”,从而导致高中语文不受重视。为什么语文会走进这样的尴尬之地?我想,主要原因是高考指挥棒肢解了语文的教学,使得语文学习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强大结构体系的支撑,再多的知识点也还是知识点,无章无序,更别说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效果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知识的网络,让他们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比如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分为“唐诗之旅”“漫步宋词”“聆听元散曲”三大部分,各部分又有若干诗篇。如果不把诗歌的发展脉络理清楚,不把各个时期的诗歌呈现出的特征及名家的作品风格等知识网络建立起来,就单篇诗歌而鉴赏诗歌,那么等到学完之后,学生对唐诗宋词元曲还是一知半解的。通过对知识框架和理论、方法的学习,可以不断拓展和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实现“训练的迁移”。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很多教师认识到了网络对于拓展学生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但是网络的丰富与庞杂也让众多学子望“网”兴叹,不知所措。布鲁纳认为,分类可以将周围的世界进行简化和系统化,帮助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教学生通过分类,对网络上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作出结构化安排。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使学生的语文知识网络得到了构建。

2.用“结构”打开学生记忆之门

高中语文要求学生背诵很多的诗词、经典散文以及作文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背诵起来非常痛苦,他们花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了一个星期,读得口干舌燥才背会了《阿房宫赋》,下一个星期又把它忘得一干二净。死记硬背的知识是难以长久的。布鲁纳说:“细节的东西,除非放进构造良好的模式当中,否则很快就会被忘记。”“高明的理论不仅是我们现在理解某个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背诵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阿房宫赋》第二段中的“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杳不知其所之也”,学生在背诵这段排比句时总是混淆了句子的前后顺序。教师可以按照古代梳妆的基本程序,结合梳妆的目的梳理出这样的顺序:“照镜—梳头—洗脸—熏香—望幸—失望”。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背诵起来就相对容易了,即使日后忘记了,也还可以凭借文章的结构回想起文章的内容来。

3.用文化塑造学生的心灵

没有一个人能不在文化符号系统的辅助之下来执行意义的追求。学习与思考永远都是置身在文化情境里的,并且永远都需依赖文化资源的使用。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如何在文化大碰撞的时代利用文化资源塑造学生的独特心灵,这是值得语文教师探索的论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挖掘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在文化语境中去理解作品及其思想。比如理解阿Q这一人物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发现阿Q身上折射出的自己的劣根性,让学生在嘲笑、贬低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一个反思。
教育不应该是单行道上的行为,它是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文化的互动。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文化构成,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知全能、博学多才的教育者,明明白白地把学生所不能不知的知识,告诉或展示给一个全然懵懂的学生。
学习是互动的过程,只有在互动的学习中,文化才能真正流入学生的心田。譬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写得真挚感人,但是老舍所处的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年代不同,教师的职责就是打通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文化通道,找到父母在孩子身上的“烙印”,从而在“品味亲情”的互动中理解文章中饱含的深情,再进一步将这种深情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理解父母、孝顺父母,真正达到用文化塑造心灵的目的。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花样百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给语文教师的感觉却是:越改越迷茫,越改越困惑。语文教学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我想,布鲁纳的教育思想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杰罗姆·布鲁纳.布鲁纳教育文化观.宋文里,黄小鹏,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6.
童菊清.布鲁纳晚年的文化心理.哲学研究,2012(2).
[3]宋文里.当代文化心理学的缘起及其教育意义.民族教育研究,2010(6).
[4]张敏.布鲁纳结构主义与语文教学.镇江高专学报,2006(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