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政治教学改革 >书成蕉叶文犹绿

书成蕉叶文犹绿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9452 浏览:417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方面之一的阅读教学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阅读能力已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把阅读行为转化为自我内驱力,就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三先”,即要学生背的内容教师先背;要学生读熟的范文教师先读熟;要学生看的名著教师先看。身体力行,才具有说服力。
2.教师要用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手抄报比赛、好书日活动、读书汇报会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要强化激励,优化环境。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平等的态度、亲切的微笑、积极的鼓励和真诚的点拨,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培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保证

阅读有其自身的特性,只有遵循其规律,科学引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应立足于课内,以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再造”。任何一个文本的阅读、接受,实际上都是作者和读者一起参与共同完成的,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因此,读者的参与和创造是阅读活动本身最为鲜明的特性之一。由此观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而不是用讲授代替学生的阅读,在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指导学生多读、多感悟。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要想获得它,须经主体多读,再经独立思考后自己悟出来。“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器而后晓声”,这里讲能力获得的一般规律是非常形象的。阅读重感悟,读得太少,自然学生感性积累不够,感悟也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要指导学生精读、深思,反复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指导学生深入研读,涵泳其中。“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朱熹)这里所谓的“涵泳工夫兴味长”,即浸泡吟诵于其中,慢慢品尝它悠长的韵味。好的作品应熟读成诵,只有“熟”了,才能“化而用之”;不“熟”则“文我两分”。有些教师将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变为精讲课文,教师讲得太多成了“主角”,学生读得太少反而成了“配角”,这非常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有效实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学生“反三”这个目标,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
1.收集同类阅读材料,充实课堂。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我常用以下训练方法,以课文例子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学生所学的语文技巧。如学习唐宋诗词,我多方收集资料,自编了阅读材料,将刘禹锡的《乌衣巷》,柳永的《八声甘州》、《蝶恋花》等作品印发给学生,通过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诗宋词,提高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
2.教会学生做摘录,写随感。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而不动手、不做摘录有关系。因此,我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方式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而且懂得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片断摘录下来,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
3.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体验成功。每学年开学初,我都向学生发出编辑一本自己的作品集的倡议,明确在作品集里可以将阅读到的有益内容摘录其中,也可以把自己满意的作文打印出来,编入其中。这样两三年下来,很多学生都编出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集。在这本作品集里,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能力:选文章,抄笔记,作点评,写心得,配插图,编目录,拟序言,题集名。《芽儿》《拾级》……一本本作品集成了学生手中的珍宝。读的量多了,写

中国论文中心www.udooo.com

的量也大大增加,读写都得到较充分的训练,效果不言而喻。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实现阅读过程的多级转变,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陈剑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