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中职教育 >阐述教育改革基础教育革新方式

阐述教育改革基础教育革新方式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4269 浏览:123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基础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起始教育,基础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及以人为本的理念性是否能正确地贯彻落实,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一个学生瞬间人生观的转变,这是一个潜在性的疑难症,甚至制约着高等教育在培养和塑造人才品质方面的步伐。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教育阶段,现有的基础教育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多少都有些忽略了学生长远发展的培养方向,尤其是进几年来基础教育的功能逐渐演化为“截段式”栽培。例如:小学六年级学生为了升初中,就要承受着类似于初中毕业生学习的课业负担量,“以量推进质的提升”,质变是量变的积累和飞跃,这话没错,但我们是否认真地思考过:是不是所有的质的提升只仅仅是量上加量来实现的呢?同理初三毕业生也要承担着高三毕业生的课业负担量,这就是现有的基础教育模式中一种普遍现象。
如果我们能思考这样的非良性循环现象就不难发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层次提高了多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层次的关系我们了解多少?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占主导还是模仿感性认识占主导?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若能深深思考这些问题,对于基础教育模式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能保证未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就是迎刃而解的事了。
倘若基础教育模式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执行路线,那么即使机械强迫式地把学生推向高等教育学府,学生自身的潜能性和心理健康修养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激发和调整,这样便导致未来的许多高学历人才未必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一般表现在:在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分工需求方面没有弹性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进而引发了恶性循环论“读书多未必能找到工作”的片面舆论引导主流,所以在许多偏远山区条件比较艰苦的环境里,这种片面舆论的影响对许多家长和孩子的潜移默化效应尤为明显,使他们丧失了自信,主要表现在思想意识方面“读好读坏,结果都一样,反正最终都没有工作,都是在打工”。看到这一循环效应,相信每个热情工作的教育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反思和感慨!反思是:这一循环的症结出在哪?我们该如何做?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曾经也多次思考过这些问题,若果能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把育人与培养生存竞争技能、综合素质训练(包括心理承受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适应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落实目标,那么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步伐还会缓缓不前吗?当然,科学的基础教育改革模式的推进是有过硬的前提条件的。
第一,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应具备心理学知识和较高的悟性修养,对学生的年龄段心理变化规律十分了解,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媒体之一,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医生。
第二,教师应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把教育看成是效率产业,要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教书技能上多思考、多挖掘、深探索、细钻研,不断创新,同时加强自身学习和业务研讨,注重课堂效率,以减轻课业负担和解放学生为己任,与时具进,拼搏进取。
第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是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外在辅助条件,一位积极乐观进取的教师能影响一群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能给学生创设一个静心定性的学习环境,带动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心神协调统一。
第四,对教师岗位的缺口现状,应做到细、实、排、查、严等摸底调查。注重学科专业老师的配置,学历达标应作为学校办学的师资配置的硬指标,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品行、人生志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师资力量的好坏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对于高校毕业生在从事教育事业之前,应进行校本专业培训、教学环节的实践演练。例如:教案的设计、某节课的难、重点突破策略、授课语言的规范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性和启发激励性、对学生心理的预测性等技能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实践练习,这样选拔的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地避免学历与实践技能的不统一性。这也是有效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五、教师队伍的精简优化组合

良好的身体素质、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顽强进取的毅力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一个健康优秀的教师团队是需要合理的精简优化的。对教师年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人格魅力、治学态度等都应该客观真实地斟酌和评价。组建精英教师团队,并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鼓励任用策略,在教师培养方式上制定适合当地学情的培养机制,有效地缩短优秀教师的成长周期。

六、细化高等师范院校的录生方案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造就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阵地,对未来教育产业的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起着直接推动的作用。因此,师范高校在录生时对报考者的家庭环境应充分考虑,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起着一定的熏陶作用,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平静、乐观、持之以恒尤为重要。高考高分数、上名校的学生将来未必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精干的教育工作者,所以考分的高低不是选拨师范生的唯一标准。心理学分析的运用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效应很明显,其次是思维逻辑的口才表达能力,若能将这些渗透到高校师范生的选拨标准中,那么未来的教师队伍将会更趋于以人为本的发展主题。
总之,基础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模式的科学完善,高等教育的优化培养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基础教育的快速规范和优化。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