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数学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要求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5424 浏览:202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寻找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的方法,为职业学校培养合格技术工人找出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以下研究:探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意义。
关键词: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准职业人”
1674-9324(2012)09-0020-02
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从业前的教育,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的“准职业人”,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udooo.com

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一)校企联合办学

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联合办学的另一目的是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但是,学校和工厂毕竟存在许多差异,学生缺少亲身体验再实践中的机会和工厂的氛围,导致学生初到工厂因不适应工作环境而半途退出。

(二)订单式培养

“企业向学校订单培养”模式是指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计划,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量身写作,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和学校商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操标准,实行企业冠名制,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订单教育”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宿感,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格局。

(三)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达到技能过硬的教学要求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一阶段:学生入校后先到企业进行见习,然后返校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他们对工厂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产生了好奇心和许多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了他们学技能的信心,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决他们所有的疑惑,这样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技能的热情高涨。
第二阶段:经过在校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学生有一定实战基础了,开设技能课题,第二学年抽一定时间,再到实习基地进行岗位训练,让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即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后,第三学年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可派专业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共同完成培养计划。这种培养模式,不仅为企业锻炼出一批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准职业人”,而且教师与技术工人和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在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专业知识水平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对教学工作也是一种促进。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办学主体必须综合考虑其自身实力、优势和劣势,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采取有效的合作方式。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综合考虑合作双方的技术及经营优劣势及合作成功后可能产生新的情况。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合作形式的选择,要求对预期效益和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必要时还应该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评估。要处理好校企合作的管理,它包括合作前的决策计划、合作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合作成果实施的使用管理等几个方面。合作前的决策和计划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创新项目、时机和伙伴;合作过程的管理主要是对合作的进度及合作成果与合作目标的契合度进行控制,确保按照合作双方的要求进行;成果形成后的管理则是对成果的商业化过程进行的管理,一项合作是否成功,最终还要看其商业化应用是否取得实际效果。

三、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就无法做到培训教学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应用同步,无法满足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培养学生也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四、总结
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想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业内和社会各界共同探索,特别是政府的支持,企业和学校才能联手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壮大校企合作队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成永林,黄克孝.职教模式实验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