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英语教学 >当代厌学原因与对策设计

当代厌学原因与对策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25224 浏览:1171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厌学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出现。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部分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探究当代大学生厌学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建议
1674-9324(2012)08-0058-03
21世纪,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深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厌学这一现象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这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厌学的问题,同时为学风校风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

一、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于“厌学”的看法,笔者以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的已学习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1100份问卷,收回80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46份。参与调查的同学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其中大一同学填写53份,占总数的7.1%,大二同学填写232份,占31.1%,大三同学填写316份,占42.4%,大四填写145份,占总数的19.4%。746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共填写402份,占54%,女生填写344份,占46%。本次问卷调查共22个问题,涉及学习动力、厌学情况、厌学原因等多个方面。现以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学生厌学的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1.学习情况。此次问卷调查中涉及学习情况题有第

1、2、6、8、116、20等题。

第1题为“你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参与此题调查的同学中47%选择了D选项“自己想学习,为了以后更好地发展”,21%的同学选择了A“成绩不好会影响毕业和就业”,16%的同学选择了“有继续深造的打算”,剩余7%和9%的同学分别选择了“压力所迫”和“说不清楚”。
第16题为“你对大学生活关心什么”,72%的同学选择了B选项“综合素质、个人能力”,17%的同学选择了B“社会实践、工作经验”,6%的同学选择了A“成绩”。
从与同学的交谈中我们感觉到大部分同学愿意主动学习,但是所看重的并非只是“成绩”,同学们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力。应试教育间接导致部分同学形成“高分即高能”的观点,步入大学后,随着各种课余活动的展开以及学习课程内容性质的极大转变,很多同学发现高分并不意味着较强的个人能力。
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根据对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等地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终极性价值中排列前5位的是:有所作为、自尊、社会承认、真正的友谊、自由;工具性价值排列前5位的是:能力、有抱负、胸怀宽广、诚实、聪明。价值观的多元化在调查结果也得到体现,同时也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观念。

2.厌学情况。此次问卷调查中涉及厌学的问题有第3、9、13、17、22等题。

第3题为“你比较认同的学习态度是什么”,64%的人选择了B“偶尔逃课,大部分时间能去上课并听讲”,20%的人选择了A“平时刻苦努力考前认真复习,一心扑在学习上”,剩余10%和6%的人分别选择了C“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和D“学习很无趣,上课很无聊”。
第9题为“你认为翘课对成绩的影响有多大?”,45%的同学选择了“一般”,32%的同学认为“较小”,10%的同学认为“较大”,剩余13%的同学认为“基本没有”。
第17题是“对自己厌学程度的评价”,76%的同学认为自己“偶尔有厌学情绪”,10%的同学觉得“完全不喜欢上学”,剩余14%的同学“从未有过厌学情绪”。
这些相关问题的调查反映出参与调查的同学中大部分偶尔有厌学的现象,认同偶尔翘课这一学习态度,同时认为翘课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仍有10%的同学选择了“完全不喜欢上学”。在与参加调查的同学进一步交流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偶尔逃课的同学通常不喜欢人数多、内容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课程,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这些课程的效率是不高的,无法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上较为流行的“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一观点支持者较少,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是比较积极的,能够正确看待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有1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厌学而放弃学业”,这值得学生、学校等各方面的重视。

3.厌学原因。此次问卷调查中涉及厌学原因的有4、5、7、12、14、19等题。

第4题为“你认为什么因素最容易导致不学习?”,25%的同学选择了“电脑游戏”,22%的同学选择了“社团、学生会工作”,15%的同学选择了“陪男/女朋友”,剩余的同学选择了“说不清楚”。
第7题是“你翘课的原因是什么?”,49%的同学选择了“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22%的同学表示“要参加学校的活动”,9%的同学表示“需要”,剩余20%的同学选择了“就是不想上课,想玩”。
第14题为“你认为学习成绩与你将来的成就是否有必然联系?”,54%的同学认为“有一点”,剩余的参与调查者中一半认为“有很大关系”,一半认为“没有必然联系”。
以上相关问题调查反映了目前导致厌学的因素有电脑游戏、学生会工作等,将近一半的同学“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翘课,有20%的同学认为“就是不想去上课”,这些现象值得我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们进行更深的研究。很多喜欢电脑游戏的同学说,虽然明白长时间玩游戏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但是就是无法克制自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意志比较薄弱。
社会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以及对残酷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社会责任的恐惧和逃避使得缺乏竞争动力的个体选择虚拟世界来求得暂时的安宁和超脱。网络成瘾问题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这也是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缺陷的反映。电脑游戏只是网络成瘾问题的一个方面。沉迷游戏导致大学生过于注重人机对话,忽视人际关系以及正常的学习,电脑游戏中的打斗场面使得部分大学生将生活、学习的压力发泄出去,但是当他们再次面对学习和竞争的时候仍旧不知所措,这又进一步导致其心理焦虑。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对大学生心理的极大危害。

二、建议部分

从以上的调查以及与同学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但是由于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对于电脑游戏无法克制、忙于学生会和社团工作等原因导致了对学习的厌倦、忽视等。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大学生与学校、老师的交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群体逐渐呈现以下特征:构成群体多样,整体素质下降,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以自我为中心、功利思想较重,心理问题增多等特征。传统的大学管理严重背离知识的构建性本质,学生成了填充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学生占有知识,却没有智慧,缺乏在复杂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管理者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正确性而忽视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的建设。总的来说,大学生与学校、老师的对话仍然存在认识不够,学生参与内容少、方式简单,倾向于形式化,无制度保障等特点。
传统的教育通常强调“统一性”,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导致学生感觉学习没有新意、吸引力不够大;老师囿于评分体制和教学要求,难以开展特色的教育方式。因此应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例如以恳谈会、意见箱等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应针对学生、老师的意见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
首先,大学生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对话中应该让更多学生参与,而不是仅让成绩好、表现出众的个别学生群体参与。其次,交流方式多样化,除了利用一些常规的沟通方式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在大学生的信息结构中,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占56.4%;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好这一交流方式是具有较大的意义并且能够提高交流信息传达的速度。再次,学校应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之处在于学习的专业性增强、学院之间区别较大,增进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认识自身学习的缺陷、增强学习的动力和竞争意识。
2.对同学们的学习观念进行引导,增强其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区别,以至于不能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厌倦、消极等情绪。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独立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给予关心及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厌学情绪在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的高年级同学中并不少见,这从侧面说明了学风建设的工作应该做到全面彻底,不能只重视个别群体。
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观念是价值观的一种,它是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物质存在的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必然导致价值观的改变。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对传统道德的反抗、对人生理想的失落,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趋向多元化并有功利主义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就显得更重要、更紧迫。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校适应总体表现良好,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学习动力、学习压力、人际适应、身心适应严重适应不良的比例依次为6.6%、13.8%、4.3%、9.9%。对此,学校应该建起对大学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的矫正机制,让更多同学,尤其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专业的指导和帮助,避免日后厌学情绪的产生和加剧。
根据樊富珉和李伟(2000)在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71.3%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0.1%的学生对压力缺乏正确认识。过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在生理方面出现各种不适,如身体疲乏、睡眠障碍、肠胃不适等。对此,学校等组织在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引导时要加强对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让同学们对学习压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交流和锻炼加强自己在压力下的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及缓解压力的能力。学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习、生活上产生厌倦情绪或者需要心理咨询的同学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对于学习的障碍。
3.精简学生机构以及活动。适当参加学生活动对于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但是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活动存在效率低下、组织不合理等问题,参与这些活动的同学并未从中得到相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udooo.com

应锻炼,反而因参加活动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为了参加某些活动而放弃正常的上课、学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机构的庞杂、部分学生活动的低效对大学生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
同学们对学校活动总体评价基本满意,但满意度并不高,学生参与态度和热情较差。李雪梅(2007)的调查表明,学生对高校社团活动选择较满意和很满意的同学占参与调查同学总数的42%,认为效果一般的占到总数的51%;在社团活动参与态度上,其调查结果表明,积极参与的占45.6%,因内容而异的占37.7%,很少参加的是15.%。另一项调查显示学生活动的吸引力有限,48.53%的同学认为活动对自己的吸引力一般,很小的占7.49%。故学生活动应提高吸引力,在形式上、内容上进行创新,增强吸引力;同时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杜绝重复活动和形式化。
此外,学生组织机构职责不明确,学院机构和学校机构活动重复也是导致学生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应该以规章制度等形式将各个学生机构的职责明确下来,确定其举办活动的内容;建立强有力的机构核心,保证学生机构运作的效率和凝聚力;按岗设需,加强分工与合作,加大学院组织和学校组织的联系,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李雪梅.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叶向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4]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6).
[5]冯江平.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发展演变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7).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的部分成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