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财会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问艺术结论

财会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问艺术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4-14 点赞:5991 浏览:185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又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的主阵地。财会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师采用有艺术的提问方式,可以提高财会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财会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问艺术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和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又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的主阵地。实践表明,离开了思维,创新精神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基本上遵循“问题——尝试、探索——解决”这一路径发展。因此,每位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财会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师更应注重提问艺术,我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财会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面的提问方式。

一、巧置矛盾、激疑设问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而,善于提示矛盾,是创造好的提问的关键。财会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设问提示这些矛盾,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基础会计》“账户”章节中有“预收账款”(负债)和“应收账款”(资产)账户,教师可设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收款,为什么一个是资产账户,一个是负债账户?”这一问把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置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找到两个不同账户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资产和负债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后面的“应付账款”(负债)和“预付账款”(资产)这两个账户的区别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由浅入深、层层设问

职业高中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有过太多的挫折和失败,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非常强烈。如果教师一开始设计高难度的问题,容易把学生难倒,使他们失去探索的勇气和兴趣。根据非智力学说理论,学习困难学生只所以学习困难,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往往是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激发。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先设计一些浅显有趣的问题作铺垫,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慢慢的再加大难度,学生就不会觉得高不可攀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udooo.com

了。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的提问方式,使学生轻轻松松的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从低到高得到培养,又为后面深入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故布迷津、迂回设问

教师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样的直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往往缺少启发性。若采取“迂回战术”,改变设计问题的角度,有意故设迷津,有助于学生澄清概念、疏通思路,使学生沿着奇道曲径达到知识的深层高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基础会计》销售业务核算这一章节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这两个账户的性质、记账方向和核算内容,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本企业销售A产品1000件给华联超市,每件售价为10元,而成本为每件6元,产品已发出,货款已收到并存入银行,会计的账务处理是怎样的呢?”要求学生自己先做题。因为职高一年级学生学习会计不久,对于本题,他们知只知道采用“银行存款”和“库存商品”两个账户,而不知道要用“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所以很显然借贷不相等,这组分录是错的,但学生找出的这两个账户又是对的。于是教师提问:“这样做符合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吗?”“不符合记账规则,错在哪里呢?”这时引导学生看书,学生一会儿就恍然大悟,明白销售过程不仅要核算收入,还要核算成本。从而加深了对“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两个损益类账户性质、记账方向和核算内容的理解,这种迂回设计问题的方法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叩其两端、正反设问

正问,就是教师从问题的正面设问。而反问则是教师从问题的反面设问。正问与反问可以促使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培养学生的顺向与逆向思维能力,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基础会计》复式记账法章节是全书的重点,学生不但要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含义,还要理解复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教师可问:“为什么会计记账要采用复式记账法?”(正问),引导学生明白复式记账法的含义;“不采用复式记账法,而采用单式记账法,会有什么后果?”(反问)引导学生明白复式记账法的特征:不仅可以完整地反映出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同时也可以使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保持平衡,并便于用试算平衡原理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这样的正反设问使学生对这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刻,更体会到会计记账方法的科学性和采用这种方法的妙处。

五、巧用对比,归纳设问

财会专业课中有些知识是相对应的,针对这些相对应的知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问题更趋于明朗,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一方企业是销售业务,款项未收,而另一方企业是采购物资,款项未付;又如接受投资和对外投资、发行债券和购写债券等等都形成对比。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一方的账务处理时,归纳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的账务处理,可使学生对资金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如组织学生学习了应收账款折扣总价法这一内容时,为了与应付账款相区别,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2月4日,甲公司采用赊销方式出售A产品给乙公司,产品售价40000元,增值税6800元,约定付款条件为“3/10,1/20,N/30”;乙公司将该产品作为材料购入,已入库;2月19日,乙公司开出转帐支票支付。先让学生进行甲公司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再问学生乙公司的账务如何处理,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后,师生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对比。

六、同中求异,逆向设问

对于相似的知识学生很容易混淆,其实有时是“形似神不似”,教师可以在“形似”处设疑问,引导学生理解会计账务处理的真正内涵。比如《企业财务会计》固定资产租赁这一章节,有经营租入和融资租入,同样为租入,从法律形式上看都不改变所有权,但账务处理不同,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既然同是固定资产租入,账务处理为何相差这么大?”引发学生思考,从相同处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真正内涵是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这样的设问,不仅能使学生对相比的知识的本质特征更加清楚,而且能确切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的混淆,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在创新教育理念下,只要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把学生放在一个主体的地位,定能找到合适的提问方法,为学生搭建一个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多开思维之花,多结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宋玲.课堂提问的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刘泽雨.创新素质教育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