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技术 >生产力传播媒介进展和文学文体演变集

生产力传播媒介进展和文学文体演变集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4264 浏览:107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传播媒介进展与文学文体演变探讨》主要以传播媒介的角度出发,探讨传播媒介的特性、结构以及媒介生产力的进展对文学文体以及其他相关审美艺术类型的影响。传播媒介本身作为一种媒介生产力的表征,在历史上是不断进步、进展的,随着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就能得到跳跃式进展。文学作为以语言文字为基本要素的审美信息之一种,和其他一些审美信息一样,是通过传播媒介流传四方,实现交往的。媒介本身参与了文学信息的传播,它的形制、规格、信息容量等所体现出的媒介特性,必定对其所能承载的信息有一定要求和影响。甚至媒介本身的结构特点——软载体和硬载体的融合方式,本身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外观。由此,本论文分六章,全面论述传播媒介对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艺术形态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第一章:文学文体探讨的几个基本论述不足,首先廓清了本论文所厘定的文体概念以及文体分类的基本依据。本论文所谈文体,不涉文类,也不涉风格。文类是对文章宏观特点的描述,文体不仅考察宏观也关注微观,所以,文类很多时候包括文体。风格的描述常常是感性的,大多数时候并无客观的、科学的根据,如刘勰把风格分为八种,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这种分类是和主观感觉紧密联系的。本论文所谈文体,是指以语言体式、语言结构为基础的文章类型,它以语言文字表意历程中的词语选择、句式结构、修辞运用、功能目的为出发点,考察文本语言的共性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规范,使其成为判断该类文体的依据、标准。这个界定看似割断了文体与作家、批评家人格精神以及社会、文化、经济诸因素的联系,把文体纯粹纳入语言学的视野下来探讨,但在笔者看来,文体判断依据与其影响因素并不是一回事,判断文体只能以语言的角度展开,如果判断某种文体归属哪一类,是以作家气质禀赋或其它什么描写对象等方面去判断,就会常常出现归类上的捉襟见肘,矛盾重重。如把在语言体式上以韵律、节奏为根本特点的诗歌,分别归入叙事类和抒情类就是很显著的例子,如果按照语言所呈现的形式特点来划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次在第一章还着重阐述了文体探讨的传统角度,以及媒介学角度的重要量。认为传统的主体心理学、社会文化学以及语言学视角的文体探讨起源早,功绩大,必不可少。文学活动的主体包括作家和读者,是文学和艺术活动的创造者和消费者,他们分处审美信息传播的开端和终端,其心理需求对文学艺术活动的决定作用是显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构成文学、艺术传播的背景,它们对文学和艺术活动构成一定的外部影响,这种外部影响有时非常巨大。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学和许多艺术类型必不可少的材质,语言利用历程中本身的辞藻、修辞、结构革新,构成了文学活动的内部影响力。以媒介学角度探讨文学是最晚近的事,但也是必须受到重视的方面。因为,媒介同样参与了文学、艺术的传播,无论文学还是其他一些艺术形式,实质上是与媒介粘合的、共生的。媒介结构中,其硬载体的特性决定着文学和其他艺术有着的形态。第二章:文学文体与传播媒介的关联性,首先,阐述文学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传播活动,要传播就必须要有传播媒介,而媒介是伴随着技术进步,不断革新,不断进展的。媒介作为一种立足于技术进步产生的物质载体,对社会的进展、人际交往的方式、甚至文学有着的方式都有决定性影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媒介代表着交往生产力水平,或者说代表着人类的交往能力。传播媒介的交往工具属性以及能力、水平,决定着信息内容有着的形态、信息传播类型、信息内容的量的多少、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及大多数人能否拥有媒介的可能性。其次,论述了传媒结构,传播媒介是由软载体和硬载体两方面构成的,是软载体和硬载体的融合。软载体是我们人类所要表达的作用的寄生体,比如语言、文字、图画、符号、图像等。没有这些,作用无以凝结,思维无以寄托,想象无以展开。软载体是在人脑中完成的,当人竭力想表达某个意思的时候,他会先在脑海中以语言的方式、或图画的方式呈现,这是一个人脑思维的历程,是内形式化的历程。如果没有硬载体,如钟鼎、简册、纸、电子设备、电脑屏幕等,脑海中凝结的作用方式永远也无法物化出来。软载体是人的创造物,硬载体也是人的创造物,他们的完美结合才能构成媒介。另外,进一步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承载了语言的内容而与语言合一。文字是最主要的表意工具,它的表意功能是图画、图像等远不能比拟的,它可以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审美信息。只要思想能够达到的地方,它都可以传达。但它不能单独构成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软载体和硬载体的融合,文字就是传媒所必备的软载体。用文字传达审美信息就产生文学,文学的传播必须依赖于媒介,它与媒介是共生的,就像其他一切文字状态的信息与媒介共生一样,哲学、宗教学、政治学、数理化等演绎为“话语”状态之后,都必须与媒介共生才能传播。传播媒介对文学发挥的作用与政治、经济因素不同,政治、经济往往通过政策制度或者经济利益,对文学发生一种外在的牵制,以而影响文学“表达什么”。而传媒的作用相反,能够决定文学“以什么有着形态来表达”,以口头形态有着呢,还是书面文字形态,拟或电子图像形态。但媒介不直接干预内容,如果说它影响到内容的话,那也是间接的,因为它只为人们提供表达某种内容的可能性。第三章:文学文体类型的变化与传播媒介进展,选取历史上重大媒介技术变革期,考察文学文体以及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变化。首先,选取“纸”在魏晋时期的普及利用,浅析其对文体转化和新文体创生的影响力。魏晋时期是文学与哲学、史学分野时期,此时文集大盛,文体勃兴。本章先描述了这一时期纸的普及利用情况,以及当时文集以及藏书等的变化,进一步叙述了一些新生文体的情况,重点阐述了小说文体的初创,认为纸的利用对这一时期文化以及文学文体方面的变化作用重大。其次,选取了传媒复制手段的重大变革——机械印刷作考察,探讨报、刊对现代文体类型的孕育。机械印刷是文化产品工业化生产的开端,这种媒介产品生产方式的变化不仅带动了媒介类型的变化,促使报、刊新兴媒介的诞生,且直接导致了文学有着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到语言符号由文言向白话转变,以及文体方面的借鉴、革新。最后,本章选取电子媒介家谱中的最先进媒介一—网络与网络文学文体进行考察,浅析了网络本身的融合性对文学受众、语言方式、文体形态等的作用。第四章:文学文体功能的进展与媒介生产力,首先,论述文学文体的功能在历史进展中不断分化,就像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样,文体的功能也越来越细分。在功能视角下把文体功能大致分两个层面:实用性文体和非实用性文体。实用性文体指在各种不同场合、环境中承担政令下达、下情上禀、祭祀古圣先人、战争通告动员等此类任务的文体。此外,以审美娱乐、精神培养等为目标的、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并无明确的事务性目的的文体,为非实用性文体。文学文体就是由实用性文体逐渐衍生出来的。文学文体功能由最早时期的实用性分化进展出审美性,这是由人类自身的进展以及媒介生产力提升的结果。在历史进展中,传媒生产力低,人们说什么就受到限制,所以只能选择更加重要的、必需的实用性文体,而形成轻视审美性、娱乐性文体的文学观念就在所难免了。媒介生产力制约人们对内容的选择,潜移默化的决定了与重大内容相关的文体的价值序列。比如古代的人们祭祀天地、祖先是大事,发动战争是大事,国家政治决策是大事,与之相关的誓、命、诰以及由这类文体进展出来的书、表、奏、启等等遂成为最受尊崇的文体,而娱乐、一己的情感抒发是小事,而与之有关的诗、赋、词、曲、小说等等遂难免遭受鄙视。其次,本章以小说文体为例,这种在古代社会地位低下、备受鄙夷的文体,在晚清以后的文体大转型中,不但没有被历史淘汰,反而在现代媒介环境中愈发盛况空前,这其中有内在的媒介生产力进展的理由。以手工生产为生产力特点的漫长的农业社会,文体功能的实用性特点,在媒介生产力的一次一次提升、更新中被打破。小说作为一种大众化、娱乐化的文体,发端于上层社会的叙事要求,崛起于民间的娱乐响应,一步一步进展壮大,其背后的支撑点是媒介对人类叙事要求的满足。在这一历程中,人类叙事的艺术化程度在提升,描写越来越细腻,手法越来越多样,作家对人们生活的外在环境、内心世界无不有所触及,并能够游刃有余的把握,以而导致这一文体的功能也更加繁复起来,其地位提升也成为历史不可逆转的走势。第五章:新文学艺术形式生成与媒介特性,在本章中,主要论述了传播媒介的结构特性对新兴艺术形式的规定性。以软载体与硬载体的融合方式上,探讨、解释电影、电视艺术的兴盛以及网络多媒体艺术的创生。首先,阐述了文学的发生是人们艺术化的运用语言文字的结果,这个历程中,硬载体的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甲骨、简帛作为低水平的硬载体,与纸和电子设备相比较而言,高水平的硬载体更支持审美情感和审美文字的充分表达。其次,论述了影视艺术的媒介特性。影视艺术是图像兼声音与电子技术结合的产物,其软载体主要是图像,硬载体则是能够接受无线的、有线电子波的电子设备,这和文字与纸的结合相比,发生了质的转变。最后,阐明了网络多媒体作品与网络媒介的决定性联系。可以说,没有网络就没有网络多媒体艺术。这种艺术形式虽处于初创期,但它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软载体与联网计算机融合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已经不同于文学作品。作为新生事物,网络多媒体艺术还处在不断变化当中。第六章:文学文体的相互借鉴与媒介生产力,本章主要论述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文体的相互借鉴,需要传播媒介的支撑。媒介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和文学文体借鉴才可能全面展开。在文化进展的早期阶段,各民族、各个不同文化类型的进展相对独立,它们的交流在很长时期受到地理区域的隔绝,天高路远,彼此交流机会很少,文化间的对话非常艰难。首先,本章论述了工业化兴起之后,媒介生产力也获得极大进展,邮政、电报、电话等传播媒介,对国际交往和中西文学翻译和文体借鉴提供了物质支持。其次,本章以散文诗和诗剧为例,浅析论述了现代散文诗和诗剧的译介情况,以及这种来自异域文体的本土文化适应性。总之,本论文以多个方面考察了文学文体以及相关艺术形式与传播媒介的联系,认为传播媒介在文学和艺术活动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观察文学以及艺术形态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传播媒介论文文学文体论文媒介生产力论文

    摘要3-7

    Abstract7-13

    绪论13-21

    一、选题缘起与探讨作用13-15

    二、文学文体论相关探讨概述15-17

    三、探讨内容和基本观点17-19

    四、探讨策略及重点难点19-21

    第一章 文学文体探讨的几个基本论述不足21-36

    第一节 文体及其分类依据21-24

    第二节 文体探讨的传统视野24-29

    一、心理学角度的文体探讨24-26

    二、社会文化角度的文体探讨26-28

    三、语言学视野中的文体探讨28-29

    第三节 新视野:媒介学的文体探讨29-34

    第四节 媒介学的文学文体探讨应注意的不足34-36

    第二章 文学文体与传播媒介的关联性36-54

    第一节 文学活动与传播36-42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功能、属性与语言符号42-46

    第三节 传播媒介的两重结构46-48

    第四节 文学与传播媒介的共生联系48-54

    第三章 文学文体类型的变化与传播媒介进展54-93

    第一节 一种硬载体——纸的普及利用与文体勃兴54-65

    一、创作的兴盛及纸的利用情况54-59

    二、小说文体的初创59-62

    三、散文文体的转化与创生62-65

    第二节 媒介产品的机械印刷与现代文体类型的孕育进展65-79

    一、机械印刷与报、刊媒介的产生65-69

    二、报、刊的传媒特性与现代文体革命69-79

    第三节 网络文学文体的媒介诠释79-93

    一、网络文学的涵义79-82

    二、网络文学的“变”与“不变”82-89

    三、新兴网络文学文体类型:超文本论文学的媒介规定性89-93

    第四章 文学文体功能的进展与媒介生产力93-125

    第一节 文体的实用性功能到审美性功能演变与媒介作用94-105

    一、古代社会的文体价值观与媒介生产力94-100

    二、文学文体审美功能强化的媒介理由100-103

    三、文学文体的审美性文本浅析103-105

    第二节 一种寓教于乐的文体:小说进展的媒介解读105-115

    一、小说的功能与其卑下地位105-108

    二、印刷术的利用与小说的进展繁荣108-113

    三、机械复制与小说地位的提升113-115

    第三节 文学文体娱乐功能的扩张与媒介特性115-125

    一、现代报刊复制能力与文体功能多样化115-119

    二、媒介特性与影视的娱乐本质119-122

    三、网络对文学文体娱乐功能的强化作用122-125

    第五章 新文学艺术形式生成与传播媒介特性125-141

    第一节 传媒结构及其艺术规定性125-128

    第二节 文学:语言文字的艺术化运用与硬载体进化128-133

    第三节 影视艺术与电子媒介133-136

    第四节 多媒体文本与网络媒介136-141

    第六章 文学文体的相互借鉴与媒介生产力141-166

    第一节 文学文体相互借鉴的媒介支持及可能性141-150

    第二节 散文诗:建立在现代媒介基础上的“舶来品”150-159

    第三节 诗剧:报刊存活的尴尬159-166

    结语166-17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