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技术 >关于解构“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解构和重塑

关于解构“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解构和重塑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10506 浏览:3687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博客、微博、播客、SNS等“自媒体”日益风靡的今天,传统的新闻传播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与影响。公民依托“自媒体”平台实时实地发布新闻不仅日益普遍,其影响力也日趋扩大。“自媒体”时代公

源于:论文发表网www.udooo.com

民新闻对传统新闻进行了解构与重塑。
【关键词】自媒体 公民新闻 解构 重塑

一、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we media)概念最先于2002年由美国IT专栏作家Dan Gillmor(丹·吉尔默)提出。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撰写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的导言中给出了“自媒体”的定义:“自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知识,从而提供一种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和分享自身经历和新闻的途径。”①
“自媒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博客、微博、网络视频播客、社交网络等等。例如: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就是自媒体的代表。人们藉由“自媒体”这个开放的平台,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这些信息是由事件亲历者、目击者记录的来自现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第一手资料。这样更方便快捷的信息发布形式,有时可以形成网络舆论,吸引各大传统媒体进行报道甚至影响政府的决策。

二、“自媒体”传播与公民新闻

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改变了以往单向的信息传播格局,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泛参与和创制内容的技术平台。以备受关注的微博为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发布的2011年《舆情蓝皮书》指出:相比2009年,2010年微博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2010年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中,微博首次的事件为22起,占比由2009年的O%上升为16%。并且,2010年大部分社会舆件中均有微博的介入。“上海大火”中微博的网络动员、“舟曲泥石流”中的微博直播、“江西宜黄拆迁事件”中钟家姐妹用微博与当地政府展开博弈、“李盟盟被落榜事件”中当事人借由微博改变命运……作为自媒体代表的微博越来越多的介入公共事件,并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媒体”为公民提供了自由发布信息和言论的平台,也为公民新闻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公民新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从信源到信宿的单向传播模式,代之以自媒体使用者——公民为中心的发散性的多对多网络化传播模式。
公民新闻是指“作为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公民’通过网络、个人通讯工具等方式,向社会发布、传播自己在特定条件下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新闻事实。”③根据《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年度网络舆论热点事件Top20中,有60%的事件,其信息发布源来自于微博。由此可见,自媒体为公民新闻的传播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方便快捷的平台,公民通过自媒体以事件当事人或目击者的身份发布第一手资料,形成公民新闻。这些新闻通过转发或分享,以自媒体特有的网状发散性传播模式,引起广泛的关注,形成网络舆论。在2010年9月发生的“宜黄拆迁事件”中,家属钟如九姐妹在赴京接受采访的途中被阻截在机场,有媒体记者根据钟如九打去的电话以及手机图片进行了微博直播,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转发、回复和围观,事件由于微博的传播,影响力持续升温。随后,钟如九开通了自己的微博,通过微博发布事件的进展。当事人通过微博进行维权,大量网友关注事件的进展,进行转发、回复,甚至是亲自行动起来,加速了事件的解决和对责任人的处理。自媒体凭借其广泛的用户基础、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便捷性以及低门槛等特质,影响力不断扩大,普通民众成为其忠实用户,而且为数不少的专家学者、名人明星甚至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开始使用自媒体,从自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发表言论。自媒体平台上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多的集中到社会舆论热点,自媒体平台正在逐渐渗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改变了传统网络舆论格局的力量对比。”④

三、挑战与颠覆——“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的解构

“现有传媒体制下,传统媒体的组织传播者受到来自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压力,在面对一些主流社会问题尤其是敏感话题时有些畏首畏尾,因而错过发声的最佳时机,甚至是根本失语,最终导致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未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实现。”⑤而在“自煤体”传播平台上,其特有的即时交互性、用户自主性以及去中心化特质,从传播者、传播路径以及议程设置三个方面解构了传统新闻传播过程。公民个人成为非专业的新闻记者,亲历新闻事件并以目击者、亲历者的身份将新闻现场的信息进行传播,成为一支无处不在的特殊“记者”队伍。和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有其先天优势,也是凭借这些优势,“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进行了解构。

1、传播者——从专业新闻机构到任何公民

传统新闻的传播者仅局限于专业的记者或传播机构,新闻的采集、取舍、编辑、发布都有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受众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自主权。“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颠覆了这一模式,每一个能够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公民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自由的发布自认为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多元化的表达。“自媒体”去中心化的特性,打破了传统新闻“一言堂”的格局,实现了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取向的多种声音的表达。

2、传播路径——从线性到网状

传统的新闻是按照从信源到信宿的单向的一对多的线性传播路径进行传播的,信源将他们收集到的新闻进行选择和编码,经由媒介传到信宿那里,然后信宿进行解码,解读新闻。而“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沿用了“自媒体”信息传播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空前加快,信息波及的范围也更远更广,甚至能在几小时之内生成网络舆论的漩涡。

3、议程设置——从引导到聚合

如果说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是在引导舆论,那“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议程设置就是在聚合舆论。传统媒体通过对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重要性来进行议程设置,引导舆论。而“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更像是一种集体的选择与编辑,一条公民新闻被评论、分享和转发的次数是这条新闻能否形成舆论的重要依据,网民用类似的方式集体选择并编辑议题,达到议程设置的目的。鉴于上述的优势,“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使话语权得到分散与下放,普通公民作为非专业的新闻记者参与到新闻传播中,记录、发布、传播自己亲历或者掌握的新闻事实,挑战并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获得了更大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

四、融合与互补——“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的重构

正如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弊两面,“自媒体”拥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美国一家公司做过一项调查,把Twitter信息分为6类:新闻、小广告、自我推销、废话、对话和转发信息。调查表明,Twitter上无意义语句占所有信息的40.55%,小广告占3.75%,而自我推销占5.85%,对话性质的信息占37.55%。新闻类信息总共占3.6%,转发的信息占8.7%。”⑥这一调查结果使人们在对“自媒体”的热切追捧中认识到理性客观的必要。“自媒体”的优势固然让人振奋,但也无法忽视其先天不足。
“自媒体”的公民新闻受到追捧正是由于它具备传统新闻所没有的优势,与此同时,传统新闻的固有优势正好是对“自媒体”公民新闻先天不足的有效补充。

1、信息冗杂与去粗取精

“自媒体”准入的低门槛使得其用户群庞大而鱼龙混杂。大量用户汇集在这一平台上,随时随地实时发布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或观点,这其中大量存在着非新闻类信息。在这个资讯海量、观点杂陈的世界里,海量的信息使得受众觉得迷失与无助,人们产生追求秩序与意义的强烈需求,此时受众会将视线转向传统媒体。

2、真检测难辨与去伪存真

自媒体的新闻传播者没有准入标准,个人道德与新闻素质无法得到甄别评价,特别是一些混迹其中,发布虚检测信息兴风作浪,搅乱人们的视线。因此,准入门槛低使自媒体公民新闻的真实性失去了专业和道德的屏障。而传统新闻固守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原则,在真实性和公信力上都更胜一筹,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弥补了“自媒体”公民新闻在真实性上的缺陷。于是,当受众在“自媒体”平台上看到一条新闻当怀疑其真实性时,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传统媒体上寻找验证。
由于自媒体准入的低门槛性,使得“自媒体”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公民新闻在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都有待考证,自媒体用户个人的道德底线和媒介素养成为影响自媒体新闻质量的变量,传统意义上的把关在自媒体平台上被弱化甚至消失,这种情况下自媒体公民新闻的准确性、公信力都有待提高,由此带来的公民新闻“阅读风险”和信用成本的增加也客观存在。而传统新闻专业的“把关人”仿佛提供了一种捷径或者索引,赋予杂乱以秩序,使受众可以更清晰的解读新闻。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科技的体现,是作为一种技术力量植入已经形成的社会结构中的,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科技和社会、科技和人的互动日益频繁。“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正是人利用科技发挥自己能动性的生动例证,在这场科技与人的互动中,借助“自媒体”的技术优势,使传统新闻和“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得到良性的互动、融合、互补,解构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重塑出更符合人民需求更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新闻传播模式。
参考文献
①DalePeskin:WeMedia:Introduction,http:/llwemedia/weblog.php?id=P3
②罗昶,《从孟写恐怖袭击事件中的“自媒体”传播看公民新闻背景下的媒介权力转移》,《国际新闻界》,2009(1)
③张美玲、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④张燕,《悲天悯人:锱铢必较与包容大度——自媒体的理论标尺》,《现代传播》,2009(2)
⑤刘景东、孙岳,《浅议自媒体》,《中国信息界》,2011(3)
(作者:渤海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