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词汇学 >“猶豫”一詞不同寫法

“猶豫”一詞不同寫法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25127 浏览:1172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猶豫”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現代聯綿詞,具有聯綿詞的書寫形式不固定、上下字可以互易等基本特徵,有猶預、猶與、冘豫、由豫、猶疑、猶移、猶夷、尤豫、冘與、優與、遊移、遊疑、淫預等二十多種寫法,通過分析梳理發現這些不同的用法並不混亂。
关键词:猶豫 現代聯綿詞 由豫 容與 由夷
現代語言學家普遍認同將“雙音節的單純詞”看作聯綿詞。聯綿詞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義存乎聲,故書寫形式不定,有時上下字可互易。“猶豫”作為典型的聯綿詞有二十多種不同的寫法。
《說文解字·犬部》:“猶,玃屬。從犬,酋聲。”《予部》:“豫,象之大者。”段玉裁在“猶”字曰:“按古有以聲不以義者, 如‘猶豫’雙聲, 亦作‘猶與’。亦作‘尤豫’。皆遲疑之貌。”清代已不止段玉裁一人意識到“猶豫”的聯綿詞的性質。但在黃生《字詁》、《義府》以前,各家著作往往將“猶豫”分別訓釋為獸名而失之確鑿,《禮記正義》、《顏氏家訓》、《漢書注》等皆是如此。如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書證篇》中是這樣論證“猶豫”一詞的: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吾以爲人將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如此往還,至於終日,斯乃豫之所以爲未定也,故稱猶豫。或以《爾雅》曰:“猶如麂,善登木。”猶,獸名也,既聞人聲,乃豫緣木,如此上下,故稱猶豫。
顯然,在《顏氏家訓》中,顏之推犯瞭望文生義的錯誤,把“猶”、“豫”二字分拆開來解釋,並在注解時根據上下義無端加上了獸性多疑的推斷。
直到清代黃生在《義府》中作出了正確的解釋:
猶豫,猶容與也。容與者,閒適之貌:猶豫者,遲疑之情。字本無義,以聲取之爾。俗人妄生解說,謂獸性多疑,此何異於以蹲鴟為怪鳥哉?
雖然自始以來對“猶豫”的解釋不正確,並不影響“猶豫”在長期使用中書寫形體的變化。通過文獻我們發現“猶豫”有二十多種寫法,這麼多不同的寫法其實並不複雜,要麼是單純的與“猶豫”一詞音近或音同的借音字,要麼是字序不固定形成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一、“猶”、“豫”單用和重用現象。

“猶豫”在最初有單用或重用的現象。王念孫在《廣雅疏證》卷六中這樣認為:
猶豫,字或作猶與。單言之,則曰猶、曰豫。《楚辭·九章》:“壹心而不豫兮”,王注雲“豫,猶豫也”;《老子》雲“擊其猶猶,陵其與與。”合言之,則曰猶豫。”

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猶豫”。

這一用字現象比較複雜。這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包括我們通常說的通检测字,检测借字,異體字等。

1.“猶豫”異體作“猶預”、“冘與”、“尤與”。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平原君猶預未有所決。”
《正字通》:“預,疑慮未決也,通作豫。”《經典》中“預”通作“豫”。《後漢·來歙傳·伏隆傳》等皆作“冘與未決”,也有一些版本的《後漢·來歙傳·伏隆傳》中作“尤與未決”。

2.“猶豫”異體作“猶與”。

《禮記·曲禮》上:“蔔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釋文:“與音預,本亦作豫。”《疏》 :“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

3.“猶豫”異體作“由豫”、“猶疑”。

《周·易》:“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注:“處豫之時,居動之始,獨體陰爻陰所從,莫不由之以得其豫,故曰猶豫。”馬融注:“猶猶疑也。”
“由豫”表示“猶豫”只是“由”與“猶”音同。用“猶疑”表示“猶豫”在上古並不多見,東漢時“猶疑”的用法開始出現,唐詩歌乃至明清小說就大量地使用開來了。

4.“猶豫”可以寫作“猶移”、“猶夷”。

洪深《申屠氏》第二本:“ 方六一意尚猶移。經不得方蛟‘毛遂自薦’,一力擔承。 方六一點頭允可。”“猶移”用作“猶豫”在文獻中也不多見。
宋鼂說之《書事》詩:“幽夢遠近徒猶夷,細字老眼厭紛披。”
5.猶豫, 《說文》作“

源于:硕士论文www.udooo.com

冘豫”、“尤淫”、“尤豫”。
《後漢書·來歙傳》:“囂將王元說囂,多設疑故,久冘豫不決。”李賢注曰:“冘豫,不定之意也。”“冘豫”在《後漢書》中出現比較多。
《說文·冖部》“尤”字說解雲: “尤淫, 行貌。” 即遲遲其行之意,也即“猶豫”之意。
《宋史·王旦傳》:“帝猶尤豫,莫與籌之者。”“尤豫”只在宋史料中見到。

6.“猶豫”可以寫作“由與”、“冘疑”、“優與”、“優豫”。

《呂氏春秋·下賢》:“就就乎其不肯自是。” 高誘注:“就就,讀如‘由與’之‘由’”。畢注:“‘由與’即‘猶豫’。”
《新唐書·馬璘傳》:“史朝義眾十萬,陣北邙山,旗鎧照日,諸將冘疑,未敢擊。”
明陳德文《刻<阮嗣宗集>敘》:“噁如師昭,且優與而保持之矣。”
清李漁《玉搔頭·止兵》:“言詞優豫,人忙不忙;謀猷充足,才剛志剛。”
這裡的“優豫”表示“從容安詳”的意思,也即“猶豫”之義。
用“優與”、“優豫”表“猶豫”也是因為“優與”與“猶豫”音同。

7.“猶豫”可以寫作“遊豫”、“遊移”、“遊疑”。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臨觀異同,心意懷遊豫,不知當復何從。”
明沈德符《幣帚軒剩語·胡元瑞論纏足》 :“一人持論,尚遊移無定見乃爾,何以駁前人耶!”
太平天國李秀成《致潮王黃子隆書》:“望弟依兄,勿再遊疑,疑則了事矣!”
這些用法在文獻中極為少見。
8.“猶豫”在《水經注》中寫作“淫預”、“淫豫”。
《江水》第一:“ 江中有孤石為淫預石,冬出水二十餘丈, 夏則沒, 亦有裁出處矣。”近人劉盼案: 此堆特險, 舟子所忌, 夏水徊漱, 沿訴滯阻, 故受淫豫之名矣, 俗亦作‘淫預’字。” 《說文解字·冂部》:“冘,淫淫,行皃。”段玉裁注:“古籍內‘冘豫’,義同‘猶豫’。巴東灎澦堆亦曰‘猶豫’。坤元錄作‘冘豫’。樂府作‘淫豫’。”
“猶豫”作“淫預”、“淫豫”也是因聲演變,。
9.猶豫”可以寫作“容與”、“狐疑”。
《楚辭·九章·思美人》:“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與而狐疑。”王念孫在《經義述聞》中注曰:“狐疑、容與亦猶豫也。”
“容”與“猶”雙聲,“豫”字通作“與”。“容與”表示“猶豫”的情狀,在《楚辭》中大量使用。在其他文獻中 “容與”多表示“閑淡舒適”的樣子。

三、詞序不定,前後字互易。

“猶豫”一詞是一個並列結構,只記音,不表意,哪一個詞在前,哪一個詞在後的次序是不固定的。
1.“猶豫”可以寫作

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夷猶”。
《楚辭·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王逸《章句》: “ 夷猶,猶豫也。”
“夷猶”是“猶夷”的倒文。“夷猶”在《楚辭》中使用較多,在《楚辭》以前或以後的文獻中則很少見到。到了漢代王逸為《楚辭》作注時, “ 猶豫” 的詞序就固定下來了。

2.“猶豫”可以寫作“夷由”、“由夷”。

《爾雅·釋鳥》:“鼯鼠,夷由。又與‘猶’通。”
《後漢書·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李賢注:“夷由,不行也。”
“猶夷”的倒文是“夷猶”, 又“夷猶”的異體作“夷由”、“由夷”。
通過以上可以發現這麼多用法的使用頻率是不一樣的,常用的並不多,“猶豫”本字用得最多,“容與”在《楚辭》中表“猶豫”用的多,“猶與”、“尤豫”、“容與”出現在文獻中的頻率也較高。而其餘的如“優與”、“淫豫”、“由與”等表“猶豫”則在文獻中比較少見,所以這麼多不同的用法並不會導致“猶豫”這個詞使用上的混亂。
參考文献:
徐振邦,聯綿詞概摘[M]. 大案文琴出版社. 1998.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黃生.字詁義府合按[M].北京:中華書局,1984.
[4] (清)王念孫.讀書雜誌[M].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5] 王引之.經義述聞[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6] 沈懷興.從王筠“連語”說看現代聯綿字理論[J].漢語史報第八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