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 >归纳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主要方式与归纳资料网

归纳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主要方式与归纳资料网

收藏本文 2024-03-03 点赞:7440 浏览:236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合作模式、基于知识特性三个方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梳理及归纳分析,指出校企联合研发模式与知识产权转让模式是符合目前高职教育特点的校企知识转移模式。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中存在的不足,指出校企双方应根据自身情况、阶段性目标及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转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模式;校企联合研发模式;知识产权转让模式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产生且又经过实践检验的智慧成果,知识转移是校企双方间知识和技术的相互传递。高职院校具有知识和技术优势,但缺乏对市场的把握与技术的市场化;企业缺乏知识资源与技术成果,但把握市场和技术转化是其长处。因此,高职院校把创造的知识转移给企业,能够弥补企业的知识缺口;企业能够把市场信息、现实技术需求转移给高校。
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围绕校企知识转移的相关模式展开研究,然而不同的研究视角所得到的结论各不相同,探索与分析符合高职教育的校企知识转移的模式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主要模式

模式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对现实状况的理论性和标准化的的表达。因此,研究校企知识转移应从校企知识转移的模式开始,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校企合作模式选择不当。下面从三方面对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主要模式进行梳理。
1.基于不同主体。(1)高职院校主导型模式。主导者为高职院校,依托人才、技术等研发优势进行创新,再将知识成果以专利转让等方式转移给合作企业,达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目的。这种模式,研发风险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由高职院校独立承担,创新的决定权掌握在高职学院手中。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具有对未来市场环境的预判性,并对预期收益做出判断。(2)企业主导型模式。主导者为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需求等客观因素,以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采取委托、合作及共建科研平台等方式获取高职院校的知识资源。这种模式,研发风险由企业独立承担,创新的决定权掌握在企业手中。因此,身为参与者的高职院校,只是被动的与合作企业进行知识转移。(3)“双主体”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双主体”,知识转移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没有绝对的主导者。双方从自身需求出发,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合同的形式相互约束,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研发,共同创新。这种模式,知识转移的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主导,知识成果及利益也由双方共同分享,最终达到双赢。
2.基于合作方式。(1)校企联合攻关模式。市场竞争残酷,企业为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与高职院校联合攻关,例如校企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等。这种模式,提高了科研项目的市场针对性,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此外,为了怎么写作地方经济或提高地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许多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去。德国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家公共事业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以研讨会或演示会的形式向广大企业及公众展示,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使用这些免费的知识资源。(2)校企共建研发平台模式。这种模式,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及配套设施,企业提供设备及资金,依托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研发优势,校企双方共同搭建研发平台,例如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这些共建平台与高职院校的优势学科紧密关联,依托学院的知识资源,利用企业的市场优势,达到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化的目的。(3)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高职院校依据企业的发展和行业需求,依托自身优良的科研氛围,以多元化的方式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为高职院校提供资金支持和实训条件支持。这种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养,既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场所和创新的平台,也为企业培育了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3.基于知识特性。知识特性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知识能用文字、公式、图表等表示,是结构化的知识,转移方便。隐性知识难于表示,是非结构化的知识,转移困难。因此,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移模式不尽相同。(1)显性知识转移模式。显性知识的转移具有方便且成本低的特点。显性知识转移模式,首先由个人或组织开始知识转移,然后其他个人或组织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资源。在这种模式中,只要拥有能够用于知识存储、共享及检索的工具,企业就能很便捷的完成知识转移。具备了优良的学风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可以使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更好,提高了知识转移的成功率。(2)隐性知识转移模式。隐性知识的转移困难且复杂,需要对转移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以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隐性知识转移模式,首先由接受者从拥有者那里获取转移来的知识,接着利用自身已有知识对转移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消化吸收,再通过共享的方式将知识传播到组织,最后组织中的其他个人就可以获取所需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为了降低知识转移的难度,提高知识转移的成功率,应提高转移双方的匹配程度。(3)相互转移模式。相互转移模式,其转移途径为双向,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同发生转移,但转移方式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上述两种模式的叠加,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组织之间、个体之间的信任度,关系到知识转移的成功率。
在这种模式中,知识转移的双方可以通过情感交流、互惠关系建立等方法来增加彼此的信任度,从而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提高知识转移的成功率。

二、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主要模式的归纳与分析

1.校企联合研发模式。高职院校投入人才、知识等研发资源,企业投入资金、设备等资源,以委托、合同、共建科研平台等方式,充分协作,联合攻关,实现知识成果的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联合研发,一方面,企业面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提高了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的研究,打造了一批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研创新团队。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