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简析高中新课改中“二先二后”教学方式网

简析高中新课改中“二先二后”教学方式网

收藏本文 2024-04-01 点赞:5881 浏览:176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何谓“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

“二先二后”的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说就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老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学习教师指定的素材,或自己观察,或自己实验,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
“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并按目标要求进行讲解和补充。
“先练后讲”是指老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或研讨研讨某些问题。
“二先二后”课堂改革教学模式的目标就是要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二、“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

1.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重点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三个转变: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施“二先二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在重结论的同时,更加重视结论的生成过程。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就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教学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实施“二先二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强调三个关注:第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有的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第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实施“二先二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五个转变:主动性,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独立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特性,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体验性,鼓励学生多种形式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问题性,一方面使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结合。
“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是:①揭示教学目标。揭示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课堂教学定向;②先学前的指导。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达到什么要求等。为学生提示学习方法;③先学。“先学”是指学生按照课程或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先进行自学,通过主动阅读、观察、思考或动手操作,理解目标知识;④后教。“后教”是指教师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⑤先练后讲。“先练后讲”一是指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与反思

“二先二后”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半年来,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教师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已经近在眉睫。其次,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显著增强。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教师初动的、应付了事的现象不见了,都能认真准备、认真说课,做出水

源于:论文网站www.udooo.com

平较高的课件。再次,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生动场面。“二先二后”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此仅谈与课堂教学改革有关的三点。

一、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上教师存在着“有先有后”的现象。

第二.课堂教学时间明显紧张或不足。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容易提出新问题、发生争论,所以存在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如何教学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亲历新一轮课程改革,深感荣幸,我的感受是:高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加倍努力才能不断推向深入。
(作者通联:044000山西省运城市盐湖二中)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