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初中班主任 >小学学情分析

小学学情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4660 浏览:188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传统的备课中通常把学情分析简单化,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的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的方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
传统的备课中通常把学情分析简单化,如:把学习者认知基础的分析单纯理解为知识点的罗列,没有具体分析每一类学生在面临新的教学内容时已经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可能会有什么困难与障碍,更没有思考与解决的对策。
例如,有的课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教师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课,写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 “ 懂装不懂 ” 。这就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真是应了“心中有书、目中无人”这句话。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已有知识基础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非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只有根据学习者的起点状态进行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会读的内容,可以变教师领着齐读为会的学生领读,既承认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利用了小学生愿意表

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udooo.com

现的心理特点,教学效果定会好很多。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的发展规律,设计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高思维素质。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由于学生的素质不可能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有的则相反。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对他们来说,一再重复知识,是对时间的浪费,是课堂无效的表现。而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需要教师重复几次,才能听懂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一定要设计不同的方案。
教师备课内容要达到让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程度,就要选择一种学生兴趣点达至最高的教学方法。
新实验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亲近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情感教学的开展。
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怎么写作的。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及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创造特定的情境, 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 并以好奇心为动力, 推动学习活动过程
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
通过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教学中,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