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充分发挥充分发挥课本案例引领作用切实为思想品德教学作怎么

充分发挥充分发挥课本案例引领作用切实为思想品德教学作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7859 浏览:2223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思想品德教材广泛采用了体验、讨论、阅读、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的方式,为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养成相应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教师要充分领会教材编排案例的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案例,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展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课本案例的渗透引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让知识和能力相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为做合格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课本 案例 引领 能力 提高

一、深刻领会课本编排意图,重视课本案例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认知、情感、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思想品德教材广泛采用了体验、讨论、阅读、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的方式,为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养成相应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教师要充分领会教材编排案例的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案例,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交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案例的渗透引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让知识和能力相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课本案例,揭示课本知识情景的复杂性,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化、简单化,为突破知识难点怎么写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年级学生知识经验比较少,对于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于理解,七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课本设计了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在“反对小团体主义”的教学中,课本就设了这样一个案例:学校举办校园歌曲比赛。许一凡同学是初一⑴班的文艺委员,他很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在这次比赛中获胜。恰巧学生会聘请他做裁判。同学们都很高兴,嘱咐他一定要为自己班的同学打高分。但王琳却站出来反对,并说那样做就犯了小团体主义的错误。
许一凡该怎么办?
讨论:同学们要求许一凡为自己班级同学打高分,似乎在维护集体利益,为什么王琳说那是小团体主义?
在本次比赛中,集体利益究竟是什么?
许一凡怎么做才算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
探究:在班级和学校里还有哪些小团体主义现象?让我们一起把她们找出来,并分析、探讨这些现象,寻找解决的办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大家得出了结论,达成共识:这次比赛的集体利益是学校校园歌曲比赛能公平公正有序的举行,选出有实力的选手,比赛取得圆满成功。班集体是学校大集体中的一员。为了本班的“利益”而破坏整个比赛的公正性,必然会损害到其他班级的利益,进而损害到全校的利益,其实质就是将局部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因而犯了小团体主义的错误。许一凡应该按照比赛要求,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参赛者,实事求是评判打分,这样才能维护学校利益,才算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探究,大家纷纷从身边查找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小团体主义现象:为了本组夺高分,小组成员集体;贬低别组别班,抬高本组本班;比赛中,用不正当竞争为本班取得不当利益等等不胜枚举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危害,找出解决的办法。思想统一了,行动就有了正确指南,大家就明白今后该怎样正确行事。
通过这样的活生生案例,既从理论上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反对小团体主义,明白什么是集体主义精神,又从行动上引导学生怎样维护集体利益,知行统

一、加深了对小团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这样抽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教材案例引领作用,帮助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比如教科版七年级“心晴雨亦晴”一目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主要方法,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理性升华法”。教材举了这样的实例:小说《红岩》中主人公江姐获悉自己的爱人被敌人杀害时,起初产生的是悲伤、愤恨的情绪;当她认识到她的亲人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时,她便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udooo.com

为自己的亲人感到自豪,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她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决心。
活动:查找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产生的某种消极情绪,尝试从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层次,分析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体验因此产生的情绪变化。
通过案例的引导,学生在谈论探究活动中,把握了这个方法的精髓,能结合实际,举出了很多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并能很好运用理性升华法来解决问题。例如:⑴当班干被人误解,很伤心,但想到能为同学怎么写作,又能锻炼处理事务的能力,培养了责任感,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基础,就能宽容同学,并更积极主动为同学排忧解难主动为同学班级怎么写作,力争用行动消除误解,由此,情绪会变得乐观。又如:⑵被老师批评了,很生气,但想到如果老师不批评自己,就会助长歪风邪气,就会损害班级和同学们的利益,影响到大家的健康成长时,便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并心悦诚服接受老师的批评。⑶老师为什么不重视我?⑷老师为什么偏爱她?等等事例。学生们的思路打开后,一系列困扰情绪的难题纷纷披露出来,得到深刻剖析和理性升华,学生懂得从更宽更广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良情绪就会缓解消除。通过课本案例,引领学生进行活动实践,在活动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认识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丰富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培养了责任感,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价值引领作用。

三、巧用课本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培育高尚情感”一目,“感受理智”是很抽象的知识点,课本在举了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种种情感体验之例后,安排体验案例:用一笔画四条线段把九个点连接起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在尝试成功后,你体验到了什么?这个案例看似简单,但必须认真观察思考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兴致高昂,从困惑、迷茫、失望到惊喜的一系列情感体验中,真切感受到理智带来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懂得了理智是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强大动力。

四、运用课本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展示感知案例

一般而言,教师要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引入主题,课中深化主题,课后总结反思。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再由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加以描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案例;将案例编成剧本,分配好角色由部分学生表演出来;还可以创造性利用课堂突发事件临时创造案例来教学进行补充等。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引导探究案例

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经过四个阶段:⑴个体自主探究阶段。事先阅读教材与案例内容,以熟悉在教学中要研究的问题。⑵群体合作探究阶段。学习小组以认真的态度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⑶自主学习互补阶段。全班的学习任务报告依据一定程序进行。⑷能力形成提升阶段。通过案例教学,每一位学生必须做到对教材内容有新的认识,有新理念的形成。

3.总结评价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目的是将理论化、抽象化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探究,形成一种道德理念和法律知识,从而转化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一个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对各种观点加以整理,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结论不要局限于整齐划一,只要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益的均可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归纳小结。在进行总结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也可引导学生有超前的想法,以全新的方式思考,对问题做深入的探究。
(作者单位:546300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