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新课程新课程和物理教学

新课程新课程和物理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4733 浏览:164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物理新课程是在大力倡导优质高效课堂的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它的实施有利于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优质高效课堂和自主互助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就是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我们灵活多变地在物理目标教学中进一步打开思路,转变思想,开拓创新,力求构建一种开放式的灵活多变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
新课程 物理教学 教学方式
物理新课程是在大力倡导优质高效课堂的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它的实施有利于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优质高效课堂和自主互助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就是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物理新课程在目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物理新课程由边缘到核心的实施,我加强了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并总结出了以下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体现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新教材书本上的知识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大量的内容、结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实验探究等方式总结出来。因而,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传统的“教教材”,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探究、去学习,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要把学生探究学习的主要过程,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解答和学习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仅仅起主导作

源于:论文发表网www.udooo.com

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如在“用电流表测电流”一课中,首先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了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你认为应该测量电路中哪一部分的电流呢?学生的回答非常踊跃,而且是五花八门。有的说,随便测电路中一处电流即可;有的说:应该测电路中最中间一处电流;有的说:测电源正极和负极两处电流,取平均值;还有的说:应该测电源正、负极以及电路中间三处的电流,取平均值。那么,我们怎样来验证谁说的对呢?“实验”“实验”。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各小组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记下所测的数据,相互补充,相互交流和完善,最终总结出了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的结论。学生亲身体验了这次实验探究过程,这不仅纠正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错误认识,找到了错误的原因,而且知道了知识的获得过程。在接下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非常顺利。整节课学生充满了,热情很高,效果很好。

二、调整目标结构,完善教学模式

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与目标教学理论中的领域目标是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中,知识与技能即目标教学的认知领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目标教学中的情意领域目标,而过程和方法作为新课程的目标能很好的发展学生能力和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以至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人格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传授”,新课程的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使课堂教学模式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一节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只笔帽、一杯水等,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这样从课一开始上,学生就充分地调动起来,参与进来。正当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及时引导探究:物体在发声时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得到完整的知识体系,连续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又提出了如下问题:你怎样利用现有的物品来研究固体和气体传声的性能好坏呢?学生的兴致很高,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有的方法是:先把铅笔放在嘴边,用手指弹一下,再用牙咬住,用同样的力用手弹一下,比较听到的两次声音的大小。有的方法是:用对比两次敲桌子的声音的大小,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的位置上,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要求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和努力创新。把新程观念自觉贯彻到目标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指导者,并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最佳的问题情境,学生才能自主地学习、广泛地合作、深入的探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如何利用手边的水杯、水、沙子、细线、小玻璃瓶(带盖)等,让小瓶浮上来、沉下去、悬浮在水中不动?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好、最快,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巧妙、最简单。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小组的学生人人动手:有的盛水,有的栓小瓶,有的往小瓶里装砂子……大家分工合作,实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序地进行着。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对于漂浮和下沉两种情况,学生实验探究得很快、很成功,但对于悬浮这种情况,普遍感到困难,我及时进行指导和启发。而后我发现,有一个小组很“专业”地进行试验:当发现小瓶下沉时,马上减沙子再试,发现上浮时,又加沙子,进过多次调试,终于成功了。这时,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其它小组也陆续顺序的完成。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相互合作,自觉地都参与到实验探究的学习中。
另外,在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塑料瓶、包装盒等物品自制学具的活动中,我发现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自制的实验用具,简单实用、现象明显、原理正确、目的明确、试验新颖。学生仅用汽水瓶就能验证物体的浮沉,充当量筒,液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物体对外做功等实验。在自制学具探究物理现象过程中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我们灵活多变地在物理目标教学中进一步打开思路,转变思想,开拓创新,力求构建一种开放式的灵活多变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求变创新能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